1关于全州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调研报告(审议稿)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2010年9月29日)为找准制约我州外资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外资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今年4-6月,我专委会会同州商务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在崔哲云副主席带领下,深入到延吉、珲春、图们、安图、龙井5个外资企业较为集中的县(市)和吉林特来纺织有限公司、延吉秀爱食品有限公司、珲春森林山木业有限公司等15户重点外资企业就全州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截至2009年底,全州共有外资企业764户。合同利用外资累计12.7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累计7.9亿美元。从外资企业投资类别看,外商独资企业587户,占全州外资企业总数的76.9%,直接利用外资4.6亿美元;中外合资企业160户,占全州外资企业总数的20.9%;中外合作企2业17户,占全州外资企业总数的2.2%。从外资企业投资领域看,外资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社会服务业。其中,制造业473户,占全州外资企业总数的61.9%,直接利用外资6.2亿美元;社会服务、住宿餐饮132户,占全州外资企业总数的17.3%。从外资企业投资国别看,韩国仍然是主要投资国,韩资企业544户,占全州外资企业总数的72.5%,直接利用外资4.9亿美元;香港、日本投资企业分别为54户和43户,分别占全州外资企业总数的7.1%和5.6%。从外资企业投资县(市)看,主要分布在延吉市、珲春市。其中,延吉市378户,占全州外资企业总数的49.5%,直接利用外资3.4亿美元;珲春市150户,占全州外资企业总数的19.6%,直接利用外资1.6亿美元。从外资企业投资规模看,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43户,占全州外资企业总数的5.6%,直接利用外资5.9亿美元;投资总额在20万美元以下的外资企业535户,占全州外资企业总数的70.1%。从外资企业的作用和影响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外贸增长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对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3了贡献。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存活率低,在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下降。截至2009年底,全州共审批外资企业2526户,目前仅存764户,企业存活率仅为30.1%。现存的外资企业无论是投资规模、企业数量,还是销售收入、缴纳税金、吸纳劳动力均落后于上世纪90年代。上世纪90年代,外资企业直接投资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一度高达40.2%,大部分年度都在20%以上,而2009年这一比例仅为0.6%,创历史新低;外资企业出口占全州出口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而2009年这一比例为27%,比全国低29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安置就业人员曾高达5万人,占全州企业就业总人数的20%,而2009年仅为1.7万人,占全州企业就业总人数的7%。(二)成本上涨压力大。一是劳动力成本增加。新《劳动法》的实施,增加了用工成本,尤其是对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据统计,自新《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州外资企业工资成本增加了约30%,折合200-450元/月。二是运输成本增加。目前,我州对俄、对朝通道仍然通道不畅,外资企业出口商品仍需绕道大连等港口。由于重油、燃煤等价格逐年提高,海运成本已经上涨了30%-50%。与2007年相比,2009年从大连运往美国的集装4箱运费增加了1500-2000元/个。州内铁路运力资源配置不均。延边天池矿泉水有限公司、东北木业有限公司、延边泰光橡胶有限公司等企业因火车皮紧张,货物大量积压,不得不转走陆路,增加了运输成本。三是人民币升值,直接削减了企业利润,间接增加了企业成本。截至今年7月,人民币累计升值超过22%,全州外资企业损失严重。去年,因汇率波动致使大京延吉纺织有限公司损失近1000万元人民币;天三(延边)新产品有限公司损失超过200万元人民币。(三)人力资源匮乏。一是专业人才短缺。随着我州与沿海、甚至是省内部分地区经济差距的拉大,部分专业人才外流。州内现存外资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均出现不同程度短缺。二是劳动力短缺。这一问题在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吉林特来纺织有限公司是我州最大的外资企业之一,长年来一直保持通畅的产、购、销渠道。但是由于劳动力短缺,特别是2008年以来熟练技术工人难以为继,用工缺口一直在150-200人左右,约占企业用工总数的20%,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四)流动资金短缺。一是金融危机导致的订单短缺、付款延期、客户压价,致使大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二是贷款难。由于抵押、担保等问题难以解决,外资企业很难从国家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三是民间融资成本高。为维持正常5的生产经营,外资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年息较高,有的甚至高达15%,融资成本难以承受,且风险极大。(五)后期服务薄弱。一是“重招商,轻服务”。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注重招商引资,但是对已经入驻的企业却疏于管理,主动服务意识较差。二是多头管理。在外资企业管理过程中,商务、工商、税务、公安、土地、环保等近30个部门条块管理,各自为政。商务部门虽然是外资企业主管部门,但是由于并不具有任何执法权限,管理职能很难得到有效发挥。三是涉外软环境仍需改善。部分行政审批事项仍然存在手续繁琐、中间环节多、推诿扯皮等问题。三、几点建议(一)统一思想认识,全力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明确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后劲不足、经济发展总体滞后”仍是困扰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而作为以特定方式获得并运用国外资金发展国内经济的一种形式,利用外资不但是加快经济发展、壮大经济总量、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的捷径,更是我州落实《长吉图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向国外要资源、要市场,“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与国际市场有效接轨、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选择。但自1998年以来,我州直接利用外资一直在5000万美元徘徊不6前,从未恢复到1996年1.34亿美元的历史最好水平。利用外资工作也显得重视不够、招法不多、效果不好。《长吉图规划纲要》的实施,使我州成为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点、创业的乐园,东北最具发展活力、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我们应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良机,不断巩固现有成果,将我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资源等潜在优势迅速转变为现实优势,不断加强利用外资工作,进而取得突破。全力做好利用外资工作。一是做好项目的筛选、储备、包装和宣传推介工作,为利用外资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充分利用长吉图开发开放的政策机遇,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吸引、鼓励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投资高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发展行业,促进我州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三是要抢抓《长吉图规划纲要》的实施机遇,严格按照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建设好各级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积极构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的产业协作区,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四是下大力气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近年来,我州在历届东北亚博览会、图洽会等展会上签署了大批投资合作合同或意向。但是总体看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均较低。建议组织专业人员,采取有效7措施对已签约项目进行跟踪落实,并及时清理失效或违约的投资合同。五是继续加强涉外软环境建设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服务力度,努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二)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建设外资企业产业基地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今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州应以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大胆探索《长吉图规划纲要》赋予我们的先行先试权,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做好外资企业帮扶工作。一是认真学习,特别是要“吃透”《意见》、《长吉图规划纲要》中有关利用外资、投资领域、产业布局及加强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结合实际,为我所用。二是尽快研究制定《延边州关于进一步促进利用外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分析今后一段时期我州利用外资工作的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提出新要求,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措施和办法。三是要做好现有外资企业的服务工作。建议成立由州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延边州外资企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全州外资企业审批、管理、服务等工作。下设常设机构,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解决外资企业在审批、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监督各级政府和部门已经出台的有关外资企业、外商的优惠政策或制度的贯彻执行。8尝试建设外资企业产业基地。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州已经培育了吉林特来纺织有限公司、延吉秀爱食品有限公司、珲春森林山木业有限公司、延吉喜来健实业有限公司等行业特征明显、带动作用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外资企业。在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其做大做强的基础上,找准产业对接点,建立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努力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循环。目前,珲春市部分纺织企业已经形成了以吉林特来纺织有限公司为核心,包括“接受订单-委托加工-贴牌出口”等环节的产业链条,客观上完成了小规模产业聚集。珲春森林山木业有限公司也以优良资产成立了珲春森林狼木业有限公司,并做到了当年建设、当年达产、当年出口超千万美元。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目前大型外资企业自发形成产业链条的经验,积极规范和引导建设以吉林特来纺织有限公司、小岛衣料有限公司、大京延吉纺织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以延吉秀爱食品有限公司、吉林丰正大豆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以吉林福敦木业有限公司、珲春森林山木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木制品生产基地;以延吉喜来健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医疗器械生产基地。(三)畅通运输渠道,不断拓展外资企业销售空间加强全州运力资源整合。我州50%以上的外资企业为9“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运输成本是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调研中发现,现存许多外资企业在投资初期都是被我州中俄朝三国交界的地缘环境和近在咫尺的运输优势所吸引。但是,虽经过多年努力,我州对俄、对朝通道仍然是“通而不畅”。通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外资企业的发展。许多外资企业已经迁至交通较为便捷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甚至是内地。现存的许多外资企业即使没有外迁,也大都在州外建立了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可以说,对俄、对朝通道这一潜在优势难以转变为现实优势,不但直接影响着外资企业的生存,也制约着我州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我州在对外通道不畅的同时,对内物流产业,尤其是铁路运力不足问题也影响着外资企业的发展。解决外资企业运输难题,一是继续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及周边国家,尽快打通对朝、对俄通道。二是进行全州运力资源的再配置。州直有关部门应大力协调国家、省有关部门,增加我州铁路运力。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各县(市)铁路运力需求的调查工作,并针对县(市)需求,对全州铁路车皮进行重新分配,短期内缓解我州部分县(市)运力不足问题。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物流业是国家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解决我州运力不足或运力不均衡问题,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议州及各县(市)政府,特别是延吉、珲春、敦化等重要运输10枢纽县(市)应以国家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产业规划》为契机,提高对现代物流产业的认识,制定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总体规划,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搭建顺畅的物流平台和运输网络,加强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规范物流产业管理,促进物流业的整体发展。积极开展外资企业产品内销。中国涉外法律法规对外资企业,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产品内销有着严格的限制。外资企业产品内销虽然阻力较大,但也有先例可循。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资企业比较集中的珠三角地区开始尝试外资企业产品内销。广东省已经连续召开了两届“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成为外资企业产品内销的重要推手。今年上半年,珠三角地区外企产品内销比重达到了54%。可以说,外资企业产品内销不但已经“破题”,甚至在某些地区形成了“常态”。尝试我州外资企业产品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