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内容提要•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第四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内容/CONTENTS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贯彻新发展理念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第一,创新活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客户价值。第二,创新所释放出来的生产力及其创造出来的市场价值推动了产业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有效地避免了经济的衰退和社会动荡。第三,创新不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避免暴力革命对社会造成伤害的有效途径。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1)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2)协调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3)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4)协调发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开放发展,就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是全民共享,即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全面共享,即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共建共享,即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四是渐进共享,即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新发展理念的内在关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只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适应新需求变化,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美国次贷危机长期通动拉“三驾马车”刺激经济世界金融危机外国人口袋没钱我们出口减少强刺激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产能过剩表现实质生产的卖不出去需要的生产不了供给侧改革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表像:供大于需,需求不足。实质:供需错配,结构问题。消费领域中,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供需错配: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缓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却持续高增长。1.供给体系总体上是外向型,由外需转内需要经历一个痛苦过程;2.以往主要是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3.以往供给体系能适应排浪式消费,但满足个性化消费能力相对较差;4.有些产业产能已经达到了物理性的峰值;5.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6.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我国供给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1)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增强制造业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和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品质和附加值。(3)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挥一体化网络效应,强化基础体系的支撑作用。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转向中国质量,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苗圩: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1)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2)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3)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4)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提质升级存量供给,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在各行各业开展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素质的企业家、工匠和劳模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要塑造良好社会文化生态,营造鼓励创新、终生学习和勇于冒险的社会氛围,厚植企业家精神土壤。(2)要厘清政府、市场边界,拓展企业家精神生长空间,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3)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4)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供给侧改革的五大政策支柱第一,宏观政策要稳。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慢慢来调结构,要刺激,但不是强力刺激。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第二,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第三,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第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问题1:石油等资源什么时候会被人类用光?第五,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当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突出抓好的工作: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第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内容/CONTENTS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第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第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1)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2)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2.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习近平2.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发展协商民主,必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积极开展人大协商、基层协商、人民团体协商,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延伸阅读:《领航新时代的坚强领导集体——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纪实》、《奋力开启新时代伟大征程——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产生纪实》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一是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二是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三是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