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名词解释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的成熟细胞所取代的过程细胞水肿:为可逆性损伤,细胞内水纳积聚过多,引起细胞体积肿大,胞浆疏松、透明淡染。进一步者胞浆疏松透亮,胞体肿大似气球,称气球样变。常见于心、肝、肾等实质器官。脂肪变性:非脂肪细胞胞浆中出现甘油三酯(中性脂肪),或者数量明显增多的现象。最常见于肝,也见于心、肾等。原因为感染、中毒、缺氧、营养缺乏。机制是干扰破坏脂肪代谢。虎斑心:在中毒或缺氧下,肌原纤维之间出现成串排列的小脂滴,多见左心室心内膜下乳头肌部位,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虎斑心。凝固性坏死:组织细胞坏死后失水变干、呈灰白、干燥的凝固状。干酪样坏死:属于彻底的凝固性坏死结核病变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为液态。最常见于蛋白质少、脂质多的脑和脊髓,软化。脑软化:脑的液化性坏死称脑软化。坏疽:与外界相通组织较大范围坏死,常伴有腐败菌感染,常发生于肢体和与外界相通的内脏细胞凋亡: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是一种单个细胞死亡,以凋亡小体形成为特点,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解答题1、机体组织细胞可出现哪几种适应性改变?(1)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2)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细胞体积增大,使得器官、组织体积增大。(3)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如青春期乳腺上皮增生。(4)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由于适应环境改变而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替代。2、属于细胞外的变性有哪些?常见部位有哪些?(1)玻璃样变: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萎缩性的子宫和乳腺间质、瘢痕组织、动脉粥样硬化纤维斑块及各种坏死组织的机化等。血管壁玻璃样变:好发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细动脉壁。细胞内玻璃样变性:好发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浆细胞、肝细胞(2)淀粉样变:皮肤、结膜、舌、喉、肺等处,也可见阿尔兹海默病的脑组织及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甲状腺髓样癌等肿瘤的间质中。(4)黏液样变:间叶组织肿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湿病灶和营养不良的骨髓和脂肪组织等。(4)病理性钙化:常见于血管及肾、肺和胃的间质组织。3、何谓玻璃样变?好发于哪些部位?是指结缔组织、血管壁、细胞内出现均质.红染的毛玻璃样半透明蛋白沉积。包括:细胞内玻璃样变:好发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浆细胞、肝细胞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好发于萎缩性的子宫和乳腺间质、瘢痕组织、动脉粥样硬化纤维斑块及各种坏死组织的机化等细动脉壁玻璃样变:好发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细动脉壁。4、试述坏死的镜下特点及结局。(1)镜下特点:表现为细胞肿胀、细胞器崩解和蛋白质变性。(2)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纤维包裹;钙化。5、坏死和凋亡如何区别?(1)机制:凋亡高度调控;坏死不受调控。(2)诱因:凋亡可受生理或病理性刺激;坏死受病理性刺激,强度和时间的增强。(3)死亡范围:凋亡是单个、散在;坏死是大片或成群。(4)细胞:凋亡的细胞邹缩、裂解,形成凋亡小体;坏死细胞分解、肿胀。(5)细胞膜:凋亡细胞的细胞膜完整、保持到最终;坏死细胞的细胞膜早期破坏。(6)细胞器:凋亡的细胞器完整未见明显变化;坏死细胞的细胞器早期破坏。(7)核:凋亡细胞的核核密度增高、断裂;坏死细胞的核溶解。(8)胞质生化改变:凋亡无溶酶体升高;坏死溶酶体破裂。(9)核生化改变:凋亡DNA梯状电泳图;坏死DNA弥散降解,呈拖形。(10)凋亡不引起周围反应,坏死会引起周围反应。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名词解释1、淤血:器官或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的充血,称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2、心衰细胞:左心衰竭导致严重的肺淤血时,漏出到肺泡腔这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并将其血红蛋白分解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随后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崩解,因此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见于左心衰竭时,故此种细胞称为心衰细胞.3、槟榔肝:肝小叶中央区因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以上的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在肝切面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槟榔肝。4、肺褐色硬化:长期肺淤血时,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质地变硬,并伴有含铁血黄素广泛沉着,使肺组织呈棕褐色。5、血栓形成:活体心脏、血管内,血液某些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6、栓塞:随血流运行的异物,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作栓塞,该异物称为栓子。7、梗死:局部组织因血管阻塞引起的组织坏死称为梗死。问答题1、淤血有哪些主要后果?①淤血性水肿和出血;②实质细胞的萎缩和变性。如肝淤血时发生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使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呈槟榔状,称为槟榔肝;③淤血性硬化,如慢性肝淤血时,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淤血性肝硬变;④侧支循环的建立,静脉通常都有丰富的吻合支,当某一静脉阻塞时其吻合支能及时扩张,起到代偿作用。如超过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可发生侧支循环曲张,甚至破裂出血。2、血栓形成的条件是什么?简述各种血栓的形态特点。血栓形成的条件:①心血管内膜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如层流变成湍流;③血液凝固性增加。形态特点:(1)白色血栓:在血流较快的情况下形成,主要见于心瓣膜。呈灰白、质稍硬、表面粗糙与血管壁紧密粘着不易脱落;镜下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组成。白色血栓如发生在血流较快的部位,如左心或大动脉内,血栓形成过程可能就此终止;但在静脉等血流缓慢之处,它往往只是延续性血栓的头部。(2)混合血栓: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单一的混合血栓常位于心腔内,如在二尖瓣狭窄和房颤时所形成的血栓就是混合性血栓,静脉延续性血栓的体部,亦为混合血栓。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灰,红相间,表面波纹状,与血管壁粘连,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网、大量RBC和WBC组成(3)红色血栓:多见于静脉,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由于混合性血栓形成后阻塞管腔,使局部血流停止而逐渐形成的。红色,质软有一定的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镜下由纤维蛋白网和大量RBC组成(4)透明血栓:主要在毛细血管。也发生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微循环内,只能在镜下见到,故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组成。3、何谓栓塞?栓子的运行途径如何?随血流运行的异物,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作栓塞,该异物称为栓子。途径:V系统和右心栓子:栓塞在肺动脉;A系统和左心栓子:栓塞全身动脉门静脉系统栓子:栓塞到肝交叉栓塞:如先天心病时逆流栓塞:极罕见4、简述梗死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点?(1)贫血性梗死:发生于动脉栓塞,好发于脾、肾、心,有时在脑。因为这些器官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梗死灶呈白色,故又称白色梗死。梗死早期,梗死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常见一暗红色出血充血带,随后变为褐黄色,最后梗死灶形成质地坚硬的肉芽组织和瘢痕。(2)出血性梗死:发生在肺肠等具有双重血循环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梗死灶呈红色,故称红色梗死,如肺梗死必先有肺淤血的存在,梗死灶呈楔形,镜下可见组织坏死并伴有弥漫性出血。肺梗死常见于二尖瓣病变患者。出血性梗死也发生于肠,在肠套叠、肠扭转、嵌顿性疝都可引起肠段的出血性梗死。5、简述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之间的联系。1、血栓、栓塞在无侧支循环时,可发生梗死。2、血栓脱落可形成栓塞。3、梗死引起的血流状态改变和血管内皮损伤可促进血栓的形成。第四章炎症(一)名词解释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各种变性和坏死,统称变质。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态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细胞间质、体腔、黏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称为渗出。是炎症的重要标志及中心环节。3、增生:在致炎因子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增殖,细胞数目增多,称增生。主要是慢性炎症时的病变。增生是一种防御反应,常以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为主。有助于炎症局限,并形成瘢痕组织而修复。4、趋化作用:白细胞从血管内游出到血管周围后,朝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定向游走,称为趋化作用。5、炎性息肉: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腺体和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突出于粘膜表面的肉芽肿块,常有蒂。6、假膜性炎:发生于黏膜的纤维素性炎(如白喉)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黏膜上皮常混杂在一起,形成灰白色的膜状物,覆盖在黏膜的表面,称“假膜”。因此,黏膜的纤维素性炎又称为“假膜性炎”。7、化脓性炎:以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多由化脓菌引起,也可由坏死组织继发感染。8、溃疡:皮肤、黏膜浅部的脓肿可向表面破溃而形成较大的缺损,称为溃疡。9、炎症介质:炎症过程中参与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因子称为炎症介质。10、炎性假瘤:组织的炎性增生形成一个境界清楚,肉眼和X线观与肿瘤相似的肿块,称为炎性假瘤。常发生于眼眶和肺。11、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组织明显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腔。12、窦道:深部组织的脓肿向体表或自然管道穿破,形成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13、瘘管:深部脓肿向体表或自然管道形成两个以上开口的病理性管道,则称为瘘管。14、肉芽肿炎: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形成结节状、境界清楚的增生性病灶称为肉芽肿,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炎症称为肉芽肿炎。15、蜂窝组织炎:又称“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弥漫性化脓性炎。16、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包炎,在心包纤维素性炎时,由于心脏的不停搏动,致渗出在心外膜上的纤维素形成无数绒毛状物,覆于心脏表面。(二)问答题1、简述炎症时,机体对致炎因子的主动性防御反应体现在哪些方面?炎症的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即:液体和白细胞的渗出。(1)变质:局部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变性坏死(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的血管内的液体、纤维蛋白原等蛋白和各种白细胞从血管内到达血管外的过程。(3)增生:炎症局部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变质、渗出和增生在每一种炎症中同时出现,其中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在炎症局部发挥着重要的防御作用。2、何谓肉芽肿?常见的肉芽肿有哪些?(1)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的病灶。(2)常见的肉芽肿有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3、重要的炎症介质有哪些?主要作用是什么?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细胞因子、溶酶体酶等。作用有: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趋化作用、发热、疼痛、组织损伤。4、常见的急性炎症类型有哪些?好发部位是哪里?各有什么主要特点?(1)浆液性炎:好发于黏膜、浆膜、疏松结缔组织。特点是以浆液(血浆成分)渗出为主。(2)纤维素性炎:好发于黏膜、浆膜和肺。特点是以纤维素渗出为主。(3)化脓性炎:好发于疏松组织、皮肤、肌肉和阑尾。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4)出血性炎:好发于血管。以红细胞渗出为主,血管壁损伤严重。5、简述脓肿的转归。小脓肿:溶解、吸收;大脓肿:自行破溃、切排或抽吸(修复)。皮肤、黏膜浅部脓肿:溃疡;深部组织脓肿:窦道、瘘管。第五章肿瘤名词解释1.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表现为局部肿块。2.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3.转移:恶性肿瘤从其原发部位脱落侵入血管、淋巴管或体腔,被带到其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转移。4.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官浆膜面时,瘤细胞脱落下来,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浆膜的表面,形成许多转移瘤,这种转移方式称为种植性转移。5.癌前病变:具有癌变可能的良性病变。(肝硬化、慢性宫颈炎伴宫颈糜烂、交界痣)6.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未突破基底膜侵犯到间质的恶行上皮肿瘤。7.上皮内瘤变: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分别称为上皮内瘤变I级和II级,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称为上皮内瘤变III级。指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宫颈、前列腺、胃肠道粘膜等处应用较多。解答题1.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