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修改)以此为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6卷第5期衡水学院学报Vol.16,No.52014年10月JournalofHengshuiUniversityOct.2014收稿日期:2014-07-09作者简介:韩伏彬(1975-),男,河北磁县人,衡水学院教务处副教授,教育学硕士.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4.05.001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应对韩伏彬(衡水学院教务处,河北衡水053000)摘要:对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报告进行分析发现,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为师资数量与结构不尽合理,教学条件与利用不容乐观,专业与课程建设不如人意,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不成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品质;调整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和课程建设质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应对的路径选择。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评估报告;教学质量;学校管理;师资;专业结构中图分类号:G40.0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65(2014)05-0001-042013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编制发布了《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报告》(下文简称“报告”)绿皮书①。这是自2011年开始对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合格评估以来的首度报告。本年度报告以2012年参评43所院校为对象,分评估总报告和分项报告两部分,对参评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成绩、问题进行了整体和分项分析,并提出可行意见和建议。报告的出炉无疑为后续参评新建本科院校评建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一、新建本科院校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报告认为新建本科院校经过10年左右的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显著,表现为“五度”特征初步呈现。即应用型办学定位“准确度”,服务地方发展“贡献度”,教学工作“重视度”,管理与服务体系对教学的“支撑度”和学生培养质量“满意度”等都有了较大程度提升或提高。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本科办学经验缺乏等原因,在评估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共性问题,值得我们审视与思考。(一)教师队伍数量与结构不尽合理近些年,随着新建本科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师比例普遍较高。报告统计,43所学校生师比平均为19.81∶1,仅有5所学校在18∶1以下,最高达21.81∶1,若具体到专业生师比,则情况更为严重,某学院新建专业生师比高达35∶1。因此,观测点“生师比”专家的打分合格率为71.16%,列所有观测点第35位。更为严重的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平均为50.6%,每个专业拥有教授、博士数为1.7人和1.85人,其中有30%的专业无教授,双师型教师比例平均仅为18%。由于结构严重不合理,观测点“队伍结构”的合格率仅为44.7%,位列倒数第一。(二)教学条件与利用不容乐观教学条件是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硬性指标,主要包括人、财、物等资源。在教学经费投入上,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567号)文件规定,建立地方高校生均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原则上,2012年各地地方高校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万元。这项规定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参评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在参评的43所学校中仍有部分学校未达到标准,在生均教学日常运行经费上,有30.23%的学校未到达生均1200元的合格标准。“教学经费投入”观测点合格率仅为61.19%。教学条件的第二个问题是教学场所严重不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均为13.3m3,总体未达到14m3的合格标准,生均占地面积不达标的学校有14所,不合格率为32.56%,最低的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仅为36.68m3。此外,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2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第16卷(三)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不如人意为抢抓扩招机遇,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一个通病就是盲目增上新专业,具体表现为新办专业数量猛增,专业布局主线不清,原有专业特色淡化。观测点“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合格率仅为59.84%,列倒数第3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为缺乏充分而系统的深入调研,未体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目标及规格笼统,缺乏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等,“培养方案”观测点的合格率为79.78%,列倒数第11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则主要表现为课程体系的应用型特征不明显,存在因人设课,课时总量偏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教材缺乏,课程教学重理论灌输,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利用不合理,考试知识覆盖面不够,卷面不及格率过高,较高的平时成绩掩盖了较低的期末成绩等。“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观测点不合格率为8.89%,位列第25位,“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不合格率为12.67%,列第26位。(四)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突出强调人才培养的地方性和应用性。但是在实际评估的院校中,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缺乏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没有达到要求,实习流于形式,实践教学队伍数量少,毕业论文选题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文科专业选题大而空等。“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与综合训练”观测点合格率分别为83.56%、93.26%、98.38%、75.74%。在产学研合作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流于形式,合作层次较低,体制机制不健全,学生受益面小。如有的学校仅签约7家基地,无法保证产学研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观测点合格率为60.38%,列倒数第3位。(五)教学质量监控不成体系合格评估的核心内涵之一在于引导参评学校构建并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但是在参评的43所学校中,真正的质量监控还没有形成体系,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理解不到位,甚至以偏概全;二是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标准没有明确;三是管理队伍不够稳定,如某学院升本7年,教务处处长更换4人;四是人员素质不够高,23所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高级职称比例低于35%,部分学校中级及以下职称居多;五是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普遍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无效果、无记录、无反馈、无调控等现象。“质量控制”观测点合格率仅为56.49%,列倒数第2位。二、对合格评估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上述问题的产生,需要我们进行多方考量、综合分析,在教学评建工作中冷静思考、积极应对。(一)着力校内培养,转变引进方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教师是学校的第一人力资源,是学校兴衰的关键。新建本科院校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本着“立足培养、加大引进、培育团队、成就名师”的总体思路,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教风优良、爱岗敬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和聘任力度。根据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加大对新办专业、特色专业的师资引进力度,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从行业、高校积极外聘教师,还可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外聘名誉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不定期邀请到校讲学,确保生师比例,确保教学质量。二是进一步加强“双师型”和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加大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引进力度,优先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人才,加大青年教师脱产下工厂、企业或行业跟班顶岗力度,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鼓励和引导一批实践能力强的专任教师转岗到实验教师队伍,依托学校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管理,尝试探索从企业或行业聘请退休不久、身体较好的技术人员充实学校实践教学队伍。三是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建立校级教师教育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提升综合能力。对于青年教师,认真做好每一个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计划,明确专业发展目标,使其学习有目的,研究有方向;对于专业骨干教师,要强化激励机制,实行倾斜政策,使他们晋升职称优先、科研资助优先、评选奖励优先、进修培训优先、参与学术活动优先,尽快通过学校选拔培养机制,将他们培养成为教学名师,学科、专业带头人甚至领军人物。四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对于青年教师偏多的现状,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实行年龄补偿机制,即通过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其快速成长成熟,以弥补不合理的年龄结构。继续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真正形成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新型劳动契约关系。进一步调整职称聘任制度,在职称晋升上优先向新办专业倾斜,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建立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的竞争流动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极性。第5期韩伏彬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应对3(二)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品质优越的办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从学校发展促进并贡献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角度出发,积极拓展学校发展规划用地,解决生均占地面积不足问题。二是通过财政拨款、贷款、融资、垫资等方式,建设教学楼、实训楼等教学行政用房,缓解上课、实验、实训、办公等教学行政用房紧张状况。三是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加大教学的人力、物力、财力持续投入。学校预算经费优先安排教学需要,保证每年投入到教学中的总经费与学校总收入之比不低于25%,力争达到年均30%,日常教学运行经费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和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13%。进一步优化教学经费分配结构,严格控制教学经费审批支出,向一线教学业务倾斜,削减不必要的外出会议支出,增设专业建设、师资培训、教学改革、学生活动、社会实践、教育实习等专项经费。加强教学经费管理,做到分类管理和科学核算,不断提高教学经费使用效益,切实满足本科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四是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在图书资料上,可加大有效电子资源的购置力度,在实验室教学上,探索并尝试“少台套,大循环”教学模式等。(三)调整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和课程建设质量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是高校的核心要素和功能的体现。三者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同时也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一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应立足地方,深入调研,摸清地方经济发展的脉搏,大力调整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以主干专业为核心,培育与地方支柱产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专业群,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力度,提升专业和课程建设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根据学校定位,全面深化改革,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和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不断加强校企地协同,产学研用结合,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改革评价方法,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在课程管理上,实施选课制,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在科研训练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在实践活动上,着力实践能力提高。从制度、管理、教学等各个方面为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四)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新建本科院校应切实加强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和巩固校内实验室建设,开拓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一批示范性强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项目。根据不同的教学功能整合全校教学实验室,推进实验室中心化管理,组建系列化的功能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和利用水平。探索管理机制,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激励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开展创新性、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优化实践基地的结构与布局。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设若干校内仿真、模拟实验室,贴近实际工作环境,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确保每个专业都有一定数量的示范性强、使用效率高的实践教学基地。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应着力推进产学研向纵深方向发展,并以产学研合作为主线,推动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协同发展。学校应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全方位开展合作教育。不断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