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6页天津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11题共44分。答案请依次填在答题卡21至31题上)1.为迅速摆脱经济大危机,罗斯福采取系列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农业领域调控措施为()①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产量②调整农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进出口③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④努力降低农产品价格,解决民生困难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单位:%)简表,据此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特点解读正确的是()时间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美国日本20世纪50年代2.84.57.93.39.120世纪60年代2.95.74.44.310.5A.美国、欧盟、日本经济竞争日益加剧B.凯恩斯主义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活力C.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世贸组织的成立推动了经济持续增长3.我国在1961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是21.8∶26.1∶52.1;1964年是33.3∶30.3∶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了()A.知青下乡促进农业大发展B.国民经济调整政策成效显著C.中央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D.中国实现了工业化目标4.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商帮势力崛起C.手工艺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5.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B.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C.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D.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6.某些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持续过程。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我国在民主政治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是在建国后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多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增量”的有()。第2页共6页①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②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C.注重程序D.契约至上8.以下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调查结果:1946年6月,58%的受调查者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50年11月上升到81%。1948年1月,83%的人主张停止同苏联的贸易,67%的人主张制止苏联的扩张。以上数据说明()A.苏联扩张导致美国百姓对苏好感度下降B.美国百姓对苏敌视是冷战的主要原因C.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有其社会必然性D.杜鲁门主义导致多数美国百姓敌视苏联9.19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世界上有五个超级大国(美国、苏联、日本、西欧、中国),其中四个在各方面对美国都构成了挑战。这一观点是基于()A.西欧稳步推进一体化,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推行新型区域合作C.苏联制造古巴导弹危机,使美国处于战略劣势D.日本成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经济强国,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有学者认为该著作“完全推翻了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旧偶像,而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该著作的作者应该是()A.林则徐B.张之洞C.康有为D.陈独秀11.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徐中约写道:“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邓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A.改变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B.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倾向C.是对公有制和计划体制的否定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2题15分,第13题21分,第14题20分,共56分)1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1分)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第3页共6页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WesternConceptsofChiootandtheChinese,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1分)这种形象泛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材料三:“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带着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环球时报“复兴之路”(3)材料中“红星耀中国”的含义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2分)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取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四中的第④和和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5)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13.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文明在不同国家、地区的交流融合中共同成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材料一: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在欧洲极为畅销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世界市场呈现的特点。(2分)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材料二:直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都由“看不见的手”操控着。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第4页共6页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2)材料二中所提的“看不见的手”操控世界市场源于何时及其原因分析。(3分)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世界市场存在什么问题?(2分)它导致的结果有哪些?(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特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4)有人说真正意义上经济全球化是从1990年代开始的。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2分)14.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课本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和要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个时期的语文课本中,我们能读到时代的变化,更能感受到60多年来社会发展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建国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关于革命领袖的文章非常多,如《八角楼上》、《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冀中的地道斗争》等。也有歌颂新生共和国欣欣向荣景象的,如《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另外课本还大量选用了苏联文学作品,如契诃夫的《小公务员的死》和高尔基的《海燕》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材料二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秋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时期的名家几乎集体消失……语文教科书几乎成了时事宣传手册。……根据有关研究者提供的材料,当时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50年代后期的语文教材内容与以前相比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6分)材料三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一些语文老师注意到,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本中,“爱情”这一曾经讳莫如深的字眼也不再那么敏感。……一些学者认为,爱情题材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为当前教育补充了情感与人文的元素”。第5页共6页在外国作品的选编方面,新世纪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视野更加开阔、包容。……根据研究者的统计,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分别有92篇和89篇,占所有课文的20%和16.8%,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广阔的文化视野”。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3)根据材料,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出现的新变化。(2分)分析其中原因。(6分)第6页共6页三月考历史试卷答案(4)1937~1944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大量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1分);中美结成反法西斯联盟。(1分)l949年到1958年,世界处于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1分);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1分)(5)国家印象是国与国关系的体现(1分);国家综合实力决定国家印象。(1分)13.(21分)(1)特点:欧洲在全球贸易中处于主导、衔接的地位;(1分)在亚洲和欧洲的贸易中,尤其中外贸易中,欧洲是处于逆差地位的。(1分)原因: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进一步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欧洲还没有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而亚洲尤其是中国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4分)(2)源于工业革命时代。(1分)原因:工业革命大大增强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其产品极具竞争力无需保护,另外他们也需要廉价丰富的原料,提倡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2分)问题:缺乏规范的贸易与货币体系(如答贸易战、货币战或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得1分)。(2分)结果:不利于世界经济恢复或者国际贸易趋于萎缩;加紧国际局势紧张。(2分)(3)新特点:建立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3分。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原因:吸取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教训;欧美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巨变;美苏两极对峙。(3分)(4)市场经济体制普遍建立;两极格局解体;世贸组织推动世界贸易的规范化。(任意两点得2分)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