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薛城区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汇报提纲薛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今年以来,在市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支持下,薛城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建全省创业型城市为契机,以全民创业促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力度,放大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全区就业创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截止目前,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416人,同比增长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09人,同比增长3%;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20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30人,同比增长4%;各类培训2968人,同比增长4%;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7万元,同比增长106%。二、主要做法(一)创新思路,扎实开展创业促就业三大工程积极破解“资金难、项目难、服务难”等问题,我们进一步实施了“三大创业工程”。一是以加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失业人员创业工程”。建立了薛城经济开发区、浙江产2业园张范区块和鲁南小商品城3个创业孵化基地和20个创业示范基地,为700多名创业人员提供了创业平台和优质服务,对每个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免费提供1-2年的帮扶服务,对孵化成功的继续提供1年的跟踪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在城区临山路集中选择部分店铺,建立了鲁南小商品城创业一条街,由政府提供创业租赁补贴、一次性创业开业补贴,每个创业店铺给予5至10人的就业岗位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人员从事以小商品批发、零售为主的个体经营活动。通过扶持丽姿园商贸公司、枣庄金穗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枣庄金纺印染机械有限公司、巧姐柳编合作社等成功创业,直接带动就业1200余人。二是以创业意识培训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的“大学生创业工程”。建立了三大类102个创业项目库,汇编成册、对外发布,在城区皇冠购物广场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同时通过扶持枣庄仁和职业培训学校、薛城正大计算机培训学校、枣庄德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发挥知识和技能优势,吸纳1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入园创业,实现了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科技型创业。大学生张鹏创建的枣庄德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吸纳30多名大学生和50多名农民工就业。三是以返乡农民工为主的“农民工创业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业,在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来料加工专业村领导3工作小组,实现了区直各部门包镇、包村,目前已与义乌、东阳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带动3000多人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同时积极扶持农村小能人就地创业,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2850余人就业,实现了就地创业带动就业。通过以上工作开展,两年多来全区新增个体经营户1000多个,带动就业2.2万余人。农民工华振在上海松江大学城成功创业,带动200多人就业;农民工赵秀梅创办的“巧姐柳编合作社”,带动本地村民1300多人就业。(二)落实政策,突出大学生创业引领就业今年以来,面对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区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狠抓“五个强化”:一是强化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落实。先后建立了张范工业园和皇冠花苑购物广场两个大学生创业园,认定了一批大学生见习基地,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力度。今年以来已为符合条件的18名创业大学生发放一次性开业补贴和租赁补贴9万元,为5名大学生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4万元。三是强化了大学生创业服务。组织126名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档案和服务热线电话,举办了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定期走访创业大学生并进行上门服务。四是强化“六个一批”,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今年我区通过机关事业单位招考56名大学生就业一批,向区4内企业推荐60名大学生就业一批,扶持18名大学生创业一批,开展“三支一扶”招聘大学生村官帮扶一批正在组织中,拟组织150名大学生进入见习基地见习一批,向外地企事业单位推介80名大学生就业一批。五是强化大学生就业见习计划的落实。区制定了大学生就业见习方案,确定了10个企事业单位作为大学生见习基地,拟安排150名大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今年以来,我区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3场、采集毕业生就业岗位300多个,通过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共帮助204名毕业生实现了创业就业。(三)突出重点,积极搭建就业创业载体一是抓好创业店铺的补贴和扶持。为帮助低收入家庭更好地就业与创业,我区对创业人员租赁店铺进行了全面调查登记,对符合创业补贴条件的及时发放了一次性开业补贴和租赁补贴共计9万元,并对承租户减免了摊位费和物业管理费等相关配套优惠政策。二是完善了创业见习基地。在全区20个创业基地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2家创业见习基地,提供创业见习岗位105个;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将区仁合职业培训学校等9家民办培训基地纳入大学生创业实训和创业孵化基地,满足了各类创业人员实习要求。三是实施了就业创业场地开发。我区将临山路“鲁南小商品城“和皇冠购物广场确定为失业人员创业一条街和大学生创业园,累计吸引1300多人入园创业和就业。5(四)贴近服务,营造浓厚的就业创业工作氛围一是开展“春风行动”和每月15日的招聘会推动城乡统筹就业。从元月份开始,先后组织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创业项目、送岗位、送技能、送补贴、送温暖”六送为主要内容的“春风行动”,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和失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搭建平台,组织举办了7场大型的就业专场招聘大会,67家用人单位提供工作岗位7420多个,为用人单位招聘各类人员800多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服务。二是围绕全区“城市新门户、物流新枢纽、煤化工新园区、制造业新基地”四新目标,与区委组织部共同组织了企业高技能人才调研活动。先后发放调查问卷1200多份,组织召开座谈会8场,采集了全区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情况,为抓好今后的就业创业服务提供了准确资料,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保障。三是为全区7个镇街和6个社区按优质服务要求配齐了微机等信息化设备,开通了劳动99.3版管理系统,建立了创业就业服务窗口,为各类创业就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咨询、开业指导、税费减免、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截止目前,我区已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64万元,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累计直接扶持创业766人,带动就业3480多人。四是完善6创业就业服务机构支持创业就业。对区创业专家专家队伍进行了补充,新增了34个创业项目。(五)培育主题,着力实施就业创业培训一是以枣庄市薛城技工学校为载体,大力实施品牌技能培训。枣庄市薛城技工学校于2008年经省人社厅批准成立,为使技工学校发展壮大,我区于2009年开展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建设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名学生在校培训。目前新校区已基本建成,实习车间于年初已投入使用,拟于9月份将学校全部迁入新校区。为展示新校风貌,学校于今年四月份承办了全省“鲁商杯”技能大赛,并在新校区实习车间完成了全部比赛,我校师生一举夺取六个技能单项第一,为我区技能培训争得了荣誉。二是规范创业培训制度。建立了就业创业培训办班计划报告制度、完善了就业创业培训教学质量评估等制度,规范了就业创业培训教学管理。三是在全区开展了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目前,我区已认定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8家。四是组织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自主创业培训和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六)开发就业创业项目,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7以“用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模式为主,积极开发以“巧姐柳编”和手工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创业就业项目。区成立了来料加工专业村领导小组,建立了包镇、包村工作组,组织各镇街分管领导和20名有创业意愿的人员去浙江考察创业项目,免费组织来料加工专业村经纪人和技术人员培训400多人,并与义乌、东阳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3000多人。目前已形成了来料加工专业村等为代表的一批独具特色的就业创业典型,形成了创业指导与服务相结合,自主创业与就地转移就业相补充,政策与措施相配套的创业就业工作格局。三、下步打算和措施下一步我们的就业创业工作将围绕“打牢基础、服务创业、促进就业、加强培训”的思路开展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力度。完善基层劳动就业平台管理功能,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基层平台要按照“促就业、抓保障、搞服务、保稳定、强基础”职能定位开展工作;二是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主要抓好来料加工专业村项目后续服务工作,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和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三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规范灵活就业形式,拓宽就业渠道,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8的公共就业服务,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高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抓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见习和自主创业。五是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发挥劳动99.3版就业管理功能,实现公共服务、信息网络的全覆盖。六是服务创业。进一步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进一步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营造鼓励自主创业、帮扶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七是促进就业。继续做好购买公益性岗位工作,优先安排符合岗位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并给予一定的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积极帮助和扶持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且积极求职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八是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继续健全完善培训项目,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培训什么,实行培训补贴方式,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九是抓好劳务品牌建设,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动力转移就业。二〇一一年六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