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的研究前言: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人文精神的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基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具体目标之一,而合作学习也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我校顺应教育形式的发展,遵循素质教育的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及时而广泛地开展了“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的研究”的课题实验活动,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等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和追求目标。过去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失去了它的市场,一个“自主、合作、探索”的教风与学风正在形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自主学习的时空渐趋拓宽,与此同时,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了发展,物理素养也得到了提高。下面把我们课题组三年来的实验情况作一简单介绍:一、选择课题1、现状调查在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两年后,2003年秋季我校也使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并且我校被定为济宁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新课程改革,教师课改热情高涨,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发现,旧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为使改革更具有针对性,我们决定对全体初二、初三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细致的调查。经过课题组成员商讨我们确定了三种调查方案:对学生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召开教师座谈会。参加调查的人数360人,收回问卷360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其中,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不合理的占89.7%。2、选题理由我们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大致归纳为五点:1、学生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基本不会用;2、合作学习中只有少数学生产生影响力,多数学生不能或不敢表达自己的认知水平;3、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方式;4、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意义、操作流程认识不清,存在认知上的误区;5、教师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奖励机制。针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学习方式的滞后成为新课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大阻力。为此我们选定“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研究”作为实验的课题。3、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①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标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经常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但在具体应用时往往偏重于形式,而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同时,在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诸如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对于这一做法的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们信心。深入地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律,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物理教学“动”起来,“活”起来。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处于真正具体落脚点的地位,具有综合、集结的性质。教学组织形式的沿革,反映了教学理论的深化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它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也因而成为西方当今最受欢迎的教学策略之一。本选题针对我国实际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在理论上企图吸取国外教学理论的精华,从而丰富、深化和完善我国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组织形式理论;在实践上,企图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移植,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本土化,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②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推动本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大面积提高我校理科教学成绩。③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究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具有经验方法上的借鉴。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研究”作为物理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来进行研究、探索和实验,也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课题预期的目标: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如下目标:(1)全面性。素质教育第一要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能受益。(2)主动性。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学习的需要变为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求,变被动式的吸收为主动式的探索,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探究性。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4)合作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总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使下一步便于检验实验效果我们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值:①80%的学生能恰当地用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问题,60%的学生能应用多种合作方式进行学习;②及格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85%;优秀率由现在的20%提高到45%;③85%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研究实践过程1现代科学原理和方法(1)现代科学原理本实验课题的理论依据,是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等教育理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总目标,更新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课题组成员需认真完成《走进新课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当代教育新理论》、《物理新课程标准》等理论数目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于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将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社会技能的进步。(2)研究方法: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施方式:可以取开放式、半开放式和集中式三种。①、开放式基本式:这类组织方式的特点是,各组研究题目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选题领域广泛,学生同社会的联系面比较宽。变式:每一个研究题目至少有二个小组各自独立地开展研究。便于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②、半开放式基本式:各小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但具体题目互不相同。特点是,学生必须在统一的主题范围内,自主选择研究题目。变式:与基本式的区别就在于小组研究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究。③、集中式基本式由全体同学讨论或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研究题目,作为唯一的研究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这种组织方式研究的视角、方法、过程及至结果各不相同,差异性大,“组间竞争“可能比较激烈。例如:政治课就“科索沃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课余收集大量有关资料,各组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交流研究结果。2、实验的主要流程(1)建立领导机制,确立实验班级。在上级教育部门的亲自指导下,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部分专家组成的实验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管理、指导工作,并确立了实验班级和实验老师。领导组下设指导组、管理组,由市教研员负责课题研究的学术指导;管理组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组成,田校长任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及协调工作。(2)加强指导①课题组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分阶段进行实验。②举办课题实验讲座,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实验的理论指导,步骤和方法,提高科研能力。③加强学生学法指导,组织学部的骨干教师合作创办编写《学生合作创新学习手册》,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写出心得体会,嘉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创新毅力。④课题组成员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实验动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定期检查,进行调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制定方案在课题实验过程中,与市教研室密切配合,开展以说、讲、评、议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4)建立综合档案建立综合档案(内容包括前期资料、过程资料、评价资料),为实验提供准确、科学、全面的数据,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5)定期总结每月,课题组均应根据可靠数据,总结阶段性成果。各实验教师也应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教研论文。3、实验步骤和过程:(1)制定课题研究的整体计划:整个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3年9月--12月份,现状调查,组内分工,制订实施计划;第二阶段:2004年1月----2004年12月份方案实施阶段;第三阶段:2005年1月---2006年9月份方案实施与调整,理论总结,撰写研究报告。(2)课题研究分工情况课题实验:李淑文、李萍、岳隆煜、刘艾丽、焦立新、韩加旺课外辅导:焦立新、刘艾丽、李淑文调查统计:韩加旺、刘欣晶信息收集:田绪海、刘宝忠、焦立新理论研究:焦立新、田绪海、刘宝忠成果收集:李淑文、焦立新(3)制定实施方案首先,合作学习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很多束缚,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的界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毋庸置疑,教师的有效组织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因而,如何引导教师逐步澄清自己头脑中内隐的合作学习观,真正认同并形成科学的合作学习观,并有效地运用这一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制定实施方案一:实施方案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每周一次新课改理论的学习,深入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认知精制理论学习小组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环节,人人能用这两种方法上课加强外出学习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典型的教学案例,举办说课评课活动集体备课、专人试讲,加强评课,集体探讨、熟练驾驭经验总结与介绍示范课汇报课归纳吸收人人上好一堂公开课,作好评课活动,选出成功课例锤炼成形,共同应用总结经验、形成模式组内教师推广组织上好教改示范课,作好评课及理论总结,极力推广其次,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学习中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活动中,常常需要分组指定研究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但是从目前学生的情况来看,对于合作学习的精髓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为此,我们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二:实施方案二:为了保证两个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策略: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组织参加实验的教师学习国内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使实验具有较高的理论起点,防止实验流于形式和经验。2、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合作教学能力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合作能够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因此,在以“合作”为核心的学习环境中,所有参与者——教师、学生及课题组成员的合作对于提升研究的质量、推动研引导学生构建新的学习模式举办合作学习知识培训组建课外探究活动小组组建课外物理活动小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课题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各科教师协同培养学生的小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