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交接班模式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践摘要:[目的]探讨ICU分组交接班模式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意义。[方法]在ICU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完善交接班内容,优化交接班流程,明确各职级人员在交接班中的职责。利用《重症外科护理质控检查评分结果》和《SICU护理床边交接班质量考核表》进行实施新的交接班模式后的结果评价。[结果]统计资料显示,实施护理分组交接班模式后,科室护理质控检查的结果2010年较前一年有一定程度的的提高;夜班护理质量检查的不达标率显著下降。[结论]ICU分组交接班模式的实施切实提高了床边交接班的护理质量,其规范性和科学性将直接影响整个护理行为的安全性。关键词:护理交接班;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保障护理安全是卫生部倡导的优质护理服务的首要目标,是医疗机构防范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的自律管理措施。重症医学科(ICU)的护理安全将直接影响到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医院综合效益及学科的发展。交接班制度是护理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控制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1】。护理床边交班既是对本班次患者病情、治疗和护理动作的概括,为下一班护理工作的延续进行提供依据,也是映射当班护理人员班次内整体护理质量的评价窗口,科学的护理交接班模式将切实保障护理行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规范的ICU交接班模式,完善交接班内容,优化交接班流程,提高交接班质量,是保证ICU护理工作连续性和准确性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确保高风险医疗科室临床护理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环。传统ICU床边交接班均采用交班护士与接班护士一对一的单独护理交接班模式,存在极高的风险系数:一些护士规范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的依从性不够,交接班容易形式化,模糊交接,重要交接班信息衰减甚至遗漏;个别护士由于经验限制、缺乏慎独精神、存在侥幸心理等原因,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但缺乏他人及时的干预和指导。同时交班组护理组长和护士在完成一对一交班后立即下班,护士们无法及时得知班次内护理工作不到位的相关信息,日后回顾却很难追溯。我科自2010年1月展开了ICU分组交班模式的实践,为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和护理安全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实施方法和体会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实际开放床位22张,作为重症外科,承担着全院围手术期重症患者的监护任务,2008-2010年度收治重症患者均为1800例左右,2010年平均住院日3.42天。我科现有有护理人员62位,其中护理员5人,护理员均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护士编制人员57名,女性护士51名,男性6名。全体护士按照ICU准入条件和专科培训制度进行规范化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合格后上岗,具体资质见表1。护理排班模式为白班和夜班两班制排班模式,实施护理组长带班制。表1护士的资质配置项目人数(n)百分比(%)学历中专47.01大专4375.45本科1017.54职称护士2035.10护师3357.89主管护师47.01从事ICU护理工作时间≤3年1526.323-5年1831.585-10年1221.05≥10年1221.051.2方法1.2.1交接班分组依据、时间要求、参与人员、站立方位我科试行的分组交接班模式率先在夜班向白班交班的班次中推行,每日护理集中晨会后进行分组床边交接班,交接班时间45分钟,每组交接十位重症患者。参与分组护理交接班的对象包括护士长、总带教、白班组和夜班组全体护士、护理员、实习生等。交接班进行时,接班护士站立于患者床位右侧的排头,交班护士站立于患者床位左侧的排头,护士长与护理组长分别紧随于交接护士和接班护士右侧,其余人员依据年资顺序依次排序站在患者床旁两侧。ICU实习生可站于患者的床尾便于全面观摩带教老师们的交接班进程。1.2.2优化床边交接班流程白班护理组长安排各位接班护士分管的具体床位→护士长和总带教分别带领前组和后组接班护士小组开始床边交接班→交班护士按照交班流程和规范要求,对班次内所分管的患者逐床进行交班→接班护士认真听取交班报告,并同步完成接班工作→护理组长点评→护士长进行补充、考核和对查房中存在的护理缺陷、疑难问题进行简短探讨→交班护士全部交接完班次内所分管的患者后,立即参与到交接班小组中,接班护士则留在床边监护患者→护士长带领交接班小组继续与下一位夜班护士的交接班。1.2.3规范床旁交接班内容护理床边交接班开始时,交班和接班护士首先共同进行患者身份信息的核对确认,接班护士向患者自我介绍,并告知当前需要进行交接班工作及必要性,取得清醒患者的理解。交班护士详细汇报:患者主要病程、昨日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用药情况、饮食及排泄、血管通路置管情况、引流管道效能、皮肤问题、肢体约束,患者的情绪状态、心理护理、体位及特殊检查治疗准备情况,当前存在安全隐患以及下一班次护理观察的重点。最后进行药物交班、医疗费用交班、急救器械、贵重物品或特殊事项交班。接班护士按照交班护士的汇报同步进行相应的护理查体(如查看瞳孔、听诊呼吸音、检查皮肤、检查确认管道等)、各种仪器及参数的查看、物品的清点交班,翻阅特护记录单等。1.2.4明确各层次护理人员在交接班进程中的角色任务护士长和总带教交接班中负责检查每一床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点评、指导,利用医院的《SICU护理床边交接班质量考核表》,对夜班护士的整体护理质量进行床旁考核,将夜班护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告知本人并如实登记入表内,作为护士工作绩效的评价;并就当前患者的病情部署当日护理工作目标;对疑难和存在问题组织简短的床边护理查房和病例讨论。夜班护理组长须掌握班次内小组护理任务完成的效果及成员工作质量,并组织实时整改或在日后工作中持续改进。白班护理组长通过交接班,明确当班次护理工作重点、特殊事宜以便指导当日护理工作准确和有条不紊展开。其余人员必须全程参与本小组的交接班,认真听取交接班的报告,参与病情讨论,在护理查体和翻身、体疗、肢体功能锻炼、体位摆放时给予交接班人员必要的协助。1.3效果评价收集2010年度我院护理部对各重症科例行的每月两次的质控检查结果的资料---《重症外科护理质控检查评分结果》,与2009年的同期同类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将2010年度的《SICU护理床边交接班质量考核表》以季度为单位,进行实施分组交接班模式后的不同阶段中,对护士展开床旁护理质量检查的项目不合格率的统计学分析。依据上述两项指标进行分组交班模式在ICU交接班及护理安全中应用效果的评价。应用SPSS17.0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sx)表示,定性资料采用率表示。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多个样本率的x²检验分析两组的不同,检验水准α=0.05。1.3.1重症外科护理质控检查评分结果将2009年与2010年《重症外科护理质控检查评分结果》的五项检查内容得分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与2010年的各项质控检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明实施分组护理交班模式后,我科2010年在医院感染、文件书写、急救安全、病房管理和分级护理方面的护理质量控制优于2009年,具体结果见表1。表12009年与2010年重症外科护理质控检查评分结果的评价(sx,分)1.3.2SICU护理床边交接班质量考核将2010年度的《SICU护理床边交接班质量考核表》四个季度检查项目的不合格率进行多个样本率的比较,统计结果显示:X²=81.004,P0.05(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显示分组护理交班模式实施后的各个季度中,我科护理人员夜班护理质量检查的不合格率显著下降,并呈递减趋势。具体结果见表2。表22010年四个季度护理人员床旁护理质量检查的项目不合格率的比较时间检查次数医院感染文件书写急救安全病房管理分级护理2009年2488.89±2.8991.74±1.1889.32±2.5989.65±2.6690.32±2.042010年2491.61±3.4093.10±1.3491.72±3.2692.54±2.6992.68±1.99t值4.083.673.615.745.81P值0.050.050.050.050.05季度不合格合格合计不合格率(%)第一季度10211822046.36第二季度11026237229.57第三季度6615822429.46第四季度212192408.752讨论:2.1规范ICU护理交接班模式是保证危重症患者护理安全的有效举措护士交接班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在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床边交接班制度是病区常规工作之一,是加强护理工作连续性,保证患者、治疗护理不间断的重要措施【3】。众所周知,危重患者的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ICU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治疗和监护的场所。故建立科学、规范的ICU交接班模式,对重症单元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其规范性和科学性将直接影响整个护理行为的安全性。我科.就ICU护士交接班这一高危环节,建立了科学交接班模式,既秉承了传统护理床边交班:动态、全面、具体、直接、重点突出的优点,又明确界定了交接班时间、参与人员、站立方位、交接流程和内容、角色任务,克服了两位护理人员单独一对一交班时的不严谨性和随意性。同时创新性的赋予质量考核、业务学习等附件价值。且小组人员共同参加交接班,对于护理风险和隐患的洞察力和防范水平,远远高于两位护士的单独交接班。交班组的护理组员听取了他人分管患者的交接班,在整个班次的护理工作中可起到护士之间互相提醒和交流的效果,以上诸多环节有效保证了护理安全,达到了ICU管理中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要求。科学、完善制定交接班制度及流程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4】。2.2实施ICU分组护理交接班模式促进护理人员质量意识和专科护理水平的提高护理管理者对护士交班流程、病情汇报内容、完成班次内工作情况、护理重点掌握、实施专科护理、潜在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存在问题当面向本人及时提出,缺陷问题的个人能及时知晓班次工作中的失当之处,立即整改。护理管理者将交班中体现出来的质量不合格的护理项目登记入《SICU护理床边交班质量考核表》,作为个人工作绩效评价参考;参与交接班的其余成员,借他人不足之处警示自己护理行为,养成了全体护理人员重视质量的工作意识和慎独的作风。交班中依据患者病情随机展开床边交班小组的业务学习、共享护理资讯、病例分析、护理会诊、讲解讨论、精神传达等,为高年资护理人员经验的积累,低年资护士行为的规范、知识充实和技能提升搭建了平台,提高专科队伍业务素质。规范的交接班流程,为护理质量管理打下了基础,为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通过护理人员的不断培训、不断提高,使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不断提高【5】。2.3ICU分组交接班模式充分发挥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分层次护理模式能及对应,充分体现了各职级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和发展潜力,是现阶段我国主要的护理工作模式。在我科推行的分组交接班模式中,护士长和总带教作为科室护理管理主要责任人,其护理质量控制和学科带头人的职能充分体现在进行护理工作整体监督评价和专科培训;白班护理组长全程参加了交班,便于掌握病室的护理工作动态,了解护理工作重点,有利于班次内护理工作的部署和指导监督。夜班组护理组长透过交班,可以知晓本班次工作中存在的得失,护理组员工作的特点,并持续改进于日后的护理工作中。故护理组长的掌控能力、管理意识在交接班这一环节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高年资护士在交接班后,了解其他患者的病情,工作中可以对低年资护士工作起到指导和提示作用。低年资的护士在分组交班中协助进行翻身、参与护理查体和体疗、肢体功能锻炼,夯实了专科基本的技能,提供迅速成长的空间,也强化了团队的文化建设,营造人人参与的护理工作氛围。2.4分组护理交班模式的思索合计299757105628.31分组护理交班模式逐渐推广应用至ICU其他护理交接班的班次中,也可拓展至普通病房的交接班管理中。并以此为基石,建立与交接班质量考核合格率相匹配的绩效评价体系,发挥绩效杠杆机制,激发护士保质保量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