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思路与出路-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思路与出路---关于课改理念的思考A、思路决定出路佛陀的智慧戒定慧悟空四苦我执.职教困境课程陈旧课程改革三以一化学生.教师.社会课改的思路学生学习世界职业世界每一位学习者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习者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习者都要合格,但不必相同的规格。华东师范大学徐国庆我们永远不可能为课程改革储备好师资。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会形成教师什么类型的能力;而如果课程体系不改革,教师也缺乏转变能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只能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去重建教师的能力,通过大范围地吸引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来建设项目课程所需要的教师队伍。教师学校•专业是学校建设的灵魂,•课程是专业建设的灵魂;•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B、出路在课改一、什么是课程•职业院校的课程是指职业院校围绕培养目标所设定的教学内容与顺序的总和。课程的具体体现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课程是表征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的载体。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服务产品。二、课程建设是系统工程•——课程的开发:包括分析(需求、职业、教学分析)设计(方案)、编制(文件或媒体等)步骤;•——课程的实施(指备课、讲课、作业、实践教学、辅导、考核等);•——课程的评价(质量监控体系、评价方式);•——课程的管理(课程文件、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的建设与管理)。课程观课程过程评价结果评价计划组织控制贯彻领会课程工程系统课程发展课程研究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分析设计编制三、课程改革的步骤1.明确培养目标2.优化培养方案3.制定核心课程标准4.改革教学模式5.改革评估体系6.建设校本教材四、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1、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以服务为宗旨”,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在办学模式上强调“走产学研发展的路子”,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市场↔学校产业链↔专业群职业岗位(群)↔课程2、围绕培养目标——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方案与科目课程的建设,两者的关系是引领与支撑,相辅相成的关系,需要一体化推进3、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把工作实践的要求课程化;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课程化。即:实现工作体系到课程化的转变;职业能力标准到课程标准的转变——加强实践教学:教学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训、实习4、改革教学内容基础理论——适应就业需要,重视实际应用价值,为培养技术应用能力服务;专业理论——围绕培养目标,重点放在所从事职业需要的实用理论;注意补充新科技成果;职业技术——(包括智力技能与操作技能)强调针对性、适应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理念一是教学目标重心的迁移,即从理论知识的存储转向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教”法向“学”法转移,实现基于“学”的“教”;二是教学活动重心的迁移,即从师生间的单向行为转向师生、生生间的双向行动,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传授”法向“互动”法转移,实现基于“互动”的“传授”。——积极倡导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要解决教什么,谁来教,在哪儿教,怎么教?(4W---whatwhowherewhy)职业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分析学习领域课程群项目课程项目X模块X1模块X2…模块Xn项目Y………项目Z…以能力为本位模块化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典型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描述工作任务描述工作任务描述职业领域工作范围工作范围工作范围工作工作工作课程群课程群课程观五、课程改革的途径:三以一化职业教育“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马成荣C.课改的关键是课标一、课程标准概述1、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围绕培养目标,规定各门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培养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2、课程标准的权限与分类“课程标准”通常是指“国家课程标准”的简称。国家课程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订、统一颁发的。国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所以它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当然,在我国也有行业或地区统一制订、颁发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现在,我们所要开发的“课程标准”是由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统一制订,体现了“联院”的集体意志和智慧。课程标准是否可分为:——指导性课程标准——实施性课程标准——“课程基本要求”等三类主体技术产品3、课程体系开发的流程人才需求调研教学过程分析教材开发模式课程内容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教育部门职业学校行业专家工作分析专家课程专家专业教师课程专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课程专家专业教师课程专家专业教师学习结果教材课程标准培养方案能力标准培养目标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我们将获得丰富的工作实际的图景(1)有的职业的工作任务是以其产品为逻辑线索而展开的,如数控加工,典型零件加工等为我们揭示其任务逻辑提供了线索(2)有的是以其工作对象为逻辑线索而展开的,如电气自动化(3)有的是以其操作程序为逻辑线索而展开的,如电子产品制造(4)有的是以设备或系统的结构为逻辑线索而展开的,如汽车维修、空调与制冷设备的安装和维修(5)有的是以岗位为逻辑线索而展开的,如酒店服务、烹饪(6)有的是以典型工作情境为逻辑线索而展开的,如导游二、特点与框架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功能、作用大体相同但两者开发的主体、路径及呈现形式不同——开发主体多元化——开发的技术更科学调查研究、岗位分析、内容分析…——呈现形式更全面课程内容分析与课程标准(1)公共课参照普通教育课程框架浅显性、生活性、宽泛性、工具性、衔接性(2)专业课程内容开发根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引入工作频率分析法进行某一门课程内容的取舍,即岗位(群)上出现频率高的知识、技术、内容作为重点,反之频率小的则考虑简略2、课程标准的体例框架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整套标准的结构,另一方面是某一门课程或领域的结构。一所学校课程标准的总体结构框架应基本一致,但各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各自特定的要求,在具体体例、风格上也允许存在一定的差异。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体例比较课程标准总体结构框架教学大纲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的目标要求(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教学目的内容标准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课时安排考核与评价附录术语解释案例3、课程目标的表述是规定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要达到的预期行为结果,可划分为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或最终目标和促成目标两个层次为了使得课程目标的表述能够明确,尽量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比较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C6140车床,如“能熟练掌握静脉注射技术,但也不能绝对化例如,编制阶梯轴类零件数控车削工艺教学目标:会编制阶梯轴类零件数控车削工艺促成目标:会分析零件工艺性能,选用数控加工内容;会选用零件毛坯,确定加工方案;会使用三爪卡盘正确定位夹紧工件;会合理选用常用外圆车刀;会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会确定切削用量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的行为动词(以数学为例)知识与技能(3个层次)——知道/了解/模仿了解、体会、知道、识别、感知、认识、初步了解、初步学会、初步理解、求——理解/独立操作描述、说明、表达、表述刻划、解释、推测、想象、理解、归纳、总结、抽象、提取、比较、对比、判定、判断、会求、能、运用、初步应用、初步讨论——掌握/应用/迁移掌握、导出、证明、研究、讨论、选择、决策、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2个层次)——经历/模仿经历、观察、感知、体验、操作、查阅、借助、模仿、收集、回顾、复习、参与、尝试——发现/探索设计、梳理、整理、分析、发现、交流、研究、探求、解决、寻求情感、态度、价值观(2个层次)——反应/认同感受、认识、了解、初步体会、体会——领悟/内化获得、提高、增强、形成、养成、树立、发挥、发展4、“内容标准”的表述项目课程(方案1)—项目名称—参考学时—教学目标—相关知识—操作训练:任务1,任务2……—考核评价—知识拓展(方案2):略是否所有课程都必须项目化项目课程是目前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鉴于我们目前对项目课程的认识水平和实际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将所有课程都项目化比如:如何使得项目课程能负载所有专业知识?如何在技术上确保项目能覆盖这个工作领域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依赖于单个项目课程是不可能解决的,必须进行项目课程群的开发!为此,还必须开设一些学科课程,当然,这不应该成为我们维持原状的理由!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课程标准(项目课程)D、介绍一个样本课程名称:一课程性质:二烹饪工艺与营养该课程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综合性课程,是该专业的主体(必修)课程。其目标是通过对现代厨房运行与流程等具体实践过程的引领,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厨房生产与运转管理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烹饪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酒店厨房生产的工作能力,适应行业发展与职业变化的能力,求新务实与开拓创新的能力。传统烹饪专业课程设置原料加工技术中西点心制作冷菜制作成本核算烹饪概述宴会设计中西烹调技术菜肴创新方法…………适用对象:三(学)课时:四学分:五三年制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课程目标:六通过教师的组织设计、引领与引导、学生的项目(模块)训练,使学生掌握烹饪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酒店厨房生产与运转的基本流程,能熟练对各种原料进行加工、切配与烹调,毕业时达到烹饪中、高级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沟通合作的品质并能在对个人、组织与社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基础上,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制定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思路:七按照以烹饪原材料生产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路径,以弘扬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以饭店行业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方向。彻底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思路和模式,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和富含人文元素的多元化主题教学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塑造职业行象,专注职业精神。1项目一司厨入门项目二蔬菜项目三畜奶项目四禽蛋项目五水产项目六果品项目七粮食专业方向综合项目综合项目桃花源综合项目渔家乐综合项目万家欢综合项目满汉全席综合项目……综合项目……“冰糖葫芦”本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学习项目的选取是以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三段式基础项目课程(一年半)专业方向项目课程(半年)专业方向定向实习(一年)2项目课程根据现代酒店厨房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群的分析为依据,以形象化、模拟化、实景化、一体化的专业教室,使工作任务一体化使工作任务具体化、细化量化,从而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3遵循职业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认知以及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紧密结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中式烹调师国家相关职业标准》/《西式烹调师国家职业标准》等)的设计要求确定本课程目标、项目和模块4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采用主题化的形式进行包装,注重教与学的情景体验,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着重培养学习者的人文素养。在“主题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教师、学生的角色转换,从确定主题、创设情境到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完成设计,教师的职责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
本文标题:思路与出路-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