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德,日一流大学科研产出趋势比较基于科学计量学的案例研究
中、德、日一流大学科研产出趋势比较——基于科学计量学的案例研究编号:001分类号:G40/001作者:朱军文刘念才来源: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第3期发表时间:2009-06-16修改时间:2010-04-12关键词:一流大学,科研产出,影响力,科学计量学摘要: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为主要科研产出指标,对中、德、日三组一流大学1998~2007年期间科研产出规模与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我国7所一流大学科研论文产出规模已经超过德国的7所一流大学,赶上了日本的7所一流大学,科研论文质量总体上在显著提升,与德国和日本的差距在缩小,但重大原创性成果严重缺乏,与德国和日本差距巨大。对我国少数以世界一流为建设目标的大学来说,其未来科研基点应是开展重大原创性研究,催生重大原创性成果。正文:1998年我国启动了旨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985工程”,至今已有10年。以世界一流为建设目标的大学在此期间科研产出趋势如何,下一步战略重点应该是什么等问题值得探讨。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收录的国际论文为科研产出指标,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中、德、日一流大学1998~2007年期间科学研究能力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以期获得有意义的启发。一、研究方法1.中、德、日一流大学样本选择一流大学的概念有不同界定,本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行(2007)121为依据,分别选取中国内地、德国、日本在该学术排名中最靠前的7所学校,构成三组比较对象。德国排名并列第7的学校有5所,日本并列第7的学校有两所,对排名并列第7的学校,按字母顺序选择。样本学校名单是: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简称CHN-Top7);慕尼黑大学、慕尼黑理工大学、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学、佛雷堡大学、波恩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简称GER-Top7);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北海道大学(简称JPN-Top7)。挑选德国与日本一流大学作为比较对象,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德国、日本与我国一样,都是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中,英语出版的期刊是主体,选择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作为比较对象,可以尽量降低或排除语言因素对论文发表行为的影响;其次,德国与日本分别是欧洲与亚洲经济、社会、科技发达程度很高的代表性国家,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大学,有进行比较的基础和可能。2.论文统计原则及评价指标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文献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的论文为科研产出主要指标。所有论文根据实际出版年份,按照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归类统计到各组大学的年度科研产出。对科研产出的评价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论文数量是某一学者、研究团队、研究机构、地区或者国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论文的总篇数。论文质量则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创办人加菲尔德(E.Garfield)教授认为:从性质上看,论文质量是难以捉摸的。人们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名称来描述它,比如重要性(Significance)、影响(Impact)、效用(Utility),效力(Effectiveness)等。一项研究工作的质量是以它对所在领域的影响程度来衡量的。评价影响程度的指标可以是引用率,也可以是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一篇文章引用率越高,它的影响力就越大。基于引用次数计算出来的期刊影响因子作为评价论文质量的依据,虽然一直存在争论,但依然被普遍采用。本研究采用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衡量论文质量或影响力指标,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表示论文质量越高。期刊影响因子以2006年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2006,JCR2006)为标准。3.期刊影响因子标准化与期刊等级划分为了使各学科的论文影响因子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按照如下公式把JCR2006公布的各期刊影响因子按所属学科进行了标准化。本文涉及的所有论文质量指标都是以标准化影响因子(NormalizedImpactFactor,NIF)为依据。公式中,NIFj指期刊j的标准化影响因子,IFj指期刊j在JCR2006中的影响因子,IFci指期刊j所属学科的影响因子,n指期刊j所属的学科数。根据标准化影响因子的高低,6164种SCIE源期刊,排除44种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将其余6120种期刊由高到低平均划分为四个等级。三组一流大学的论文均按其影响因子分别归类到四个档次期刊中,在影响因子最高的25%期刊发表的论文比例大,表明该组大学论文整体质量高。在影响因子最低的25%期刊发表的论文比例大,说明该组大学论文整体质量低。“平均影响因子”是指各组大学发表的SCIE论文影响因子之和除以SCIE论文总数,影响因子为0的论文记入论文总数,不参加平均影响因子计算。二、中、德、日一流大学科研产出数量变化趋势1998~2007年期间,德国与日本的7所大学发表的论文数分别稳定在8000篇和16000篇左右,年度之间波动幅度较小,没有明显的长期增长趋势或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同期,中国7所大学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保持了较好的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3.4%,年最高增长率为2001年,达到18%。并从2002年开始超过德国,与日本的差距也逐步缩小(见图1)。从各组大学发表论文的具体数量来看,1998年德国7所大学的论文数为7125篇,日本为15059篇,分别是中国7所大学的1倍和4倍。2007年中国7所大学达到14377篇,德国为7789篇,日本为16492篇。中国7所大学发表的论文数从落后德国7所大学约1倍增长到领先近1倍,与日本7所大学的差距从落后约4倍缩小到落后仅15%左右。三、中、德、日一流大学科研产出质量变化趋势对科研产出质量变化趋势的分析立足三个方面,一是论文平均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二是在影响因子最高的25%期刊(Top25%)及最低的25%期刊(Bottom25%)发表论文的比例及其变化趋势,三是在《科学》(Science)与《自然》(Nature)(简称S&N)等世界公认的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变化趋势。1.中、德、日一流大学科研产出平均影响因子变化趋势1998~2007年期间,中国7所大学发表的SCIE论文平均影响因子总体呈逐步上升趋势,2002年前维持在0.7左右,近五年上升趋势较为明显,2007年达到最高,为0.91。德国与日本7所大学发表的论文平均影响因子基本位于1以上,年度之间变化趋势不明显。从三组大学论文对应年份的平均影响因子来看,德国最高,日本次之,中国最低(见图2)。2.中、德、日一流大学科研产出影响因子区间分布变化趋势中国7所大学在影响因子最高的25%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比例从1998年的21.9%持续上升到2007年的33.4%。其中2002年前基本维持在22%左右,近五年上升趋势显著。德国7所大学在该等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比例以2002年为界,之前处于40%以下,此后保持在40%以上,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趋势。其中,1998年为38.3%,2007年提高到43.3%。日本7所大学在该等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比例10年来一直介于35%~40%之间,表现为窄幅波动状态,没有持续上升与下降趋势。从同一年度数据对比看,三组一流大学在该等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比例德国最高,日本次之,中国最低。从增长趋势来看,中国提高幅度最大,增加了11.5个百分点,德国次之,增加了5个百分点,日本最小,增加了2.6个百分点(见图3)。在影响因子最低的25%期刊上,中国7所大学发表的论文比例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30.4%下降到2007年的17.7%。其中2002年前变化趋势不明显,近五年下降趋势显著。德国7所大学在该等级期刊发表论文比例缓慢下降,1998年为16.2%,2007年为12.2%。日本7所大学则始终保持在10%上下,1998年为10%,2007年为9%。从同一年度的对比看,三组一流大学在该等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比例,中国最高,德国次之,日本最低。从该比率下降趋势看,中国进步最大,下降了12.7个百分点,德国次之,下降了4个百分点,日本最小,下降了1个百分点(见图4)。3.在《科学》与《自然》上发表论文数量在《科学》与《自然》等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情况,代表了一个学术机构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的状况,是学术机构知识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表1是1998~2007年间,中、德、日三组一流大学以第一署名单位在《科学》与《自然》两本期刊上发表论文情况。十年间,中国7所大学共发表论文25篇,校均3.6篇。年度之间发表论文数量的变化看不出有改善趋势,其中最多的是2004年,共6篇,2003年为0篇。德国7所大学十年共发表170篇论文,校均24篇,日本则共发表409篇,校均58篇。四、结论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1998年以来,我国一流大学科研产出规模发展迅速,论文总量2002年已经超过德国,与日本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按中国7所大学过去十年SCIE论文年平均增长率测算,中国7所高校的SCIE论文数将在2010年超越日本的7所一流大学。2.2002年以来,我国一流大学科研产出的总体质量显著改善,表现为论文平均影响因子的显著提高、在影响因子最高的25%期刊上发表论文比例显著上升以及在影响因子最低的25%期刊上发表论文比例显著下降。德国与日本的一流大学论文整体的影响力基本稳定。3.我国一流大学严重缺乏重大原创性成果,不仅成果数量少,而且没有明显的改善趋势,表现为在《科学》与《自然》等学术界公认的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少且不稳定。与德国、日本一流大学存在巨大差距。据此我们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要实现“科研质量跃升”,对于我国少数以世界一流为建设目标的大学来说,其突破的基点应是开展重大原创性科学研究,催生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加大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也应该得到足够重视。而如何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使领军人才培养与引进、经费资助与考核、学术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以推动科研重点转向等则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文标题:中,德,日一流大学科研产出趋势比较基于科学计量学的案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3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