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三农政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讲“三农”政策一、“三农问题”的核心二、中国“三农”政策三、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政策主张一、“三农问题”的核心1、农业问题的核心: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强化政府的扶持和保护作用问题: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经营规模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兼业化与专业化、商品化的矛盾;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三农问题”的核心(续)2、农村问题的核心:建立有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和成本分担机制。包括农村的环境保护、义务教育、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交通通信等。一、“三农问题”的核心(续)3、农民问题的核心:变身份农民为职业农民返回二、中国“三农”政策1、农业生产组织政策2、农业土地政策3、农业科技政策4、农业流通政策5、农业支持政策6、农村环境保护政策7、农村卫生政策二、中国“三农”政策(续)8、农村公共安全政策9、农村交通通信政策10、农村税费改革政策11、农村治理结构政策12、农民社会保障政策13、农民非农化政策二、中国“三农”政策(续)14、农民户籍政策15、农民社团政策16、农民收入增长政策返回11、农村治理结构政策(1)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结构王权止于县政:道德压力和宗教压力足以约束机会主义行为,不需要皇权政治;皇权政治抵达村社共同体的成本太高11、农村治理结构政策(续)(2)土地革命和合作化运动时期的农村公共治理结构土地改革—剥夺了传统地方精英阶层的财产、道德权威和权势,甚至从肉体上消灭了这一阶层。党和政府替代乡绅,把新政权的触角延伸到从上到下的每一个角落11、农村治理结构政策(续)推行小乡制—实行区、乡两级制。重心在区,区干部主要是随军队转来的工作队,或者是直接由军队专业到地方的干部。乡(行政村)的干部大多是当地农民积极分子出身,专制性也不十分强调。1954年撤销行政村。11、农村治理结构政策(续)实行大乡制—1955-1956年,合作化运动的兴起,逐步实行大乡制。基本格局:农民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发生急剧变化,昔日生活在乡村社会最低层、在政治上毫无地位可言的贫、雇农,成为农村的主人;相反,地主、富农毫无地位可言。11、农村治理结构政策(续)(3)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治理结构1958-1983年,公社管理委员会代替乡镇政府11、农村治理结构政策(续)(4)现行农村公共治理的基本框架乡镇党委是“乡政”的核心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乡镇人民政府村民自治11、农村治理结构政策(续)(5)现行农村公共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党政关系问题乡镇政府责(大)、权(小)、能(弱)严重脱节的问题地方政府行为的“法团化”问题乡镇干部行为腐败问题11、农村治理结构政策(续)(6)村民自治存在的三个问题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问题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问题村务公开问题问题:中国乡村治理何处去?返回三、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政策主张1、农业问题的基本建议2、农村问题的基本建议3、农民问题的基本建议1、农业问题的基本建议为农业创造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生产导向和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适当改革农业土地流转制度强化政府资本动员能力保持农业技术进步的速率2、农村问题的基本建议按照受益原则划清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范围建立城乡一体化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程序改革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的筹集制度3、农民问题的基本建议确立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尊重农民的选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民组织积极行动,努力消除已经形成的“二元结构现象”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