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资环陈林芬丁润琼介绍内容:一、维生素D的发现二、走进维生素D三、维生素D的性质四、维生素D的作用机理五、主要生理功能六、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七、维生素D过多的影响八、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一、维生素D的发现1824年有人发现服用鱼肝油可以对佝偻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1918年英国的梅兰比爵士证实了佝偻病是一种营养素缺乏导致的疾病,但当时他却误认为这是因为维生素a缺乏造成的。1924年哥伦比亚大学的赫斯博士和威斯康里大学的斯廷克博士同时发现,用紫外线照射食物和动物后可以得到一种抗佝楼病的活性物质,后来还发现,人体经紫外线照射后,也产生了同样的效应。•1930年DGottingen大学的A.Windaus教授首先确定了维生素D的化学结构•1932年经过紫外线照射麦角固醇而得到的维生素D2的化学特性被阐明。•1936年维生素D3的化学特性被确定。因为维生素D的发现与阳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人们经常把维生素D叫做“阳光维生素”,这就是维生素D的发现之旅。二、走进维生素D•维生素D(vitaminD)为固醇类物质,又称抗软骨病维生素。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已确知者有4种,即D2、D3、D4、D5,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的通式HOR维生素D结构式维生素D原•动植物组织含有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的固醇类物质,称维生素D原。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2,又名麦角钙化醇;人和动物皮下含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后转变成维生素D3,又名胆钙化醇。麦角固醇7-脱氢胆固醇22-双氢麦角固醇7-脱氢谷固醇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D4维生素D5维生素D原维生素D三、维生素D的性质•维生素D为无色晶体,不溶于水而溶于油脂及脂溶剂,相当稳定,不易被酸、碱或氧化破坏。四、作用机理•维生素D在体内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钙的吸收进而调节多种生理功能。研究证明,维生素D3能诱导许多动物的肠黏膜产生一种专一的钙结合蛋白(CaBP),增加动物肠粘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促进钙在肠内的吸收。•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维持血钙和血磷的水平,从而维持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儿童缺乏维生素D,易发生佝偻病,过多服用维生素D将引起急性中毒。1,25-二羟胆钙化醇通过细胞的特异受体作用于靶器官。•4种维生素中,以维生素D2和D3的生理活性较高。维生素D3在肝脏内经羟化酶系的作用,先变成25-羟胆钙化醇,运至肾脏再被羟化为1,25-二羟钙化醇,其活性较D3高50%。1,25-二羟钙化醇再经血液循环到达它的靶组织小肠和骨骼,发挥其作用。五、主要生理功能•维生素D主要有以下生理功能:•1、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2、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3、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4、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5、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六、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维生素D摄食不足,不能维持钙平衡,儿童骨骼发育不良产生佝偻病。患者骨质软弱,膝关节发育不全,两腿形成内曲或外曲畸形成人则产生骨骼脱钙作用(即骨内钙质脱出进入血液的现象)孕妇和授乳妇人的脱钙作用严重时导致骨质疏松病,患者骨骼易折,牙齿易脱落缺乏维生素D的人和动物的血钙含量都较正常低,钙、磷的保留量也小七、维生素D过多的影响维D摄食过量会呈现毒性。维D中毒的早期症状为乏力、疲倦、恶心、头痛、腹泻等。较严重时刻引起组织(包括血管、心肌、肺、肾、皮肤等)的钙化,导致重大病患。过多摄取维D还可使总血脂和血胆固醇量增高,妨碍心血管功能。过量维生素D之所以产生毒性,主要是因维生素D不易排泄,机体只能从胆汁排出一部分过多的维生素D。八、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1、鱼肝油2、动物肝脏,如鸡肝、鸭肝、猪肝、牛肝、羊肝等3、各种富含油脂的鱼类,如鲱鱼、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鳗鱼、鲶鱼等4、各种蛋黄(注:蛋白中没有)5、各种全脂奶、奶酪和奶油(注:脱脂奶中含量甚微,而强化AD奶中含量最高)小结维生素D①脂溶性维生素,是固醇类物质。②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1,25-二羟胆钙化醇。③主要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液钙、磷浓度正常,从而促进钙化,使牙齿、骨骼正常发育。HOR
本文标题:维生素D (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44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