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农民工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家乡农民工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05年7月17日——2005年8月4日调查地点:山西省古交市调查对象:城里流动的农民工调查人:经管学院04级土管(1)班张杰一、调查背景:暑期我没有去公司、厂矿打工,因为一到家,在与父母谈起家乡变化与父老乡亲近况时,有一个现象吸引了我,那就是村里面进城打工的人陡然增加了不少,以前,虽也接触“三农”问题,也时不时的见到、听到关于“三农”的报道,但只是心动过,没有切实去了解,去调查一下,哪怕是肤浅的实践。自己从小生活在农村,从大山里走出来,对农村的生活已习以为常,熟悉不过,但却从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关注、思考、调查实践过,也许是太习惯反而不在意吧!也许是心智混沌,没有开窍吧!直到今年暑假,才猛然醒悟到自己是不是该做些什么了?走出书斋,切实关注身边现实。因此,走访了几家村民,了解了一些具体情况,而后又亲身实践,到农民工聚集地调查了十天,同70~80个农民工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进一步了解了家乡农民工的处境现状,以及他们的一些打算与愿望。二、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锻炼了自己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自己走出了书斋,走出了校门,担当起了一个大学生应该承担的职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了解人民疾苦,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家乡的现状怎样?为什么农民要进城打工,甚至是在农忙时节?进了城打工的农民遇到了什么情况?他们的日常生活,打工境况怎样?他们自身有什么打算,怎样看待进城打工这件事?打工,具体是在做些什么工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带着种种困惑,进行了此次调查报告。三、调查时间:1、2005年7月17日——2005年7月28日,进行采访,交谈阶段,与同村进城打工者之中的5~6人、农民工聚集地的外村、外地农民工进行了细致的交谈,就有关问题做了详细的调查,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2、2005年7月30日——2005年8月4日,对资料,采访内容做了整理归类,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四、调查内容:1、家乡农民工现状:(1)近年来,年景不好,农业产值不高,依靠种地,农民只能达到最低限的温饱,根本没有多余的零用钱,甚至连过年添件新衣服都成了一种奢望;(2)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也逐渐醒悟,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农民吃亏就吃在没有文化上。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有相当大的投入;(3)愈演愈烈的高嫁娶费用,“彩礼”相当重,这是农民日常开支中不可小瞧的一部分;(4)物价的提升,而收入未变化,甚至减少。2、家乡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原因:除了种地、没什么收益外,家中开支逐年增大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农民的支出主要为农业投入、教育、医疗、建房、婚丧嫁娶中的“彩礼”等日常生活中的几大块构成。(1)教育中的学费,以初中生为例,每学期书费、学杂费等总共400元左右,若在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一年下来至少要1600元,而农村,每户人家3个孩子是很常见的事。(2)在对一位60岁左右的打工者调查打工原因时,他说:“儿子娶媳妇要2万多块,盖一套新房3万多块,不打工能行吗?”(3)至少其他开支就不一再举例了,就这些开支费用,不把农民压趴下,不把农民逼进县城才怪呢!而确实城市打工收入也比较现实、可观。3、进城后,农民工具体工作及即得利益:由于不是长久在某一单位工作,因而家乡农民工进城后一般没有固定的工作(一份工作时间为3个月的岗位),主要从事短期的苦力活,技巧活,如替人搬家、抬东西、扛装潢建筑材料、拆迁修葺房屋、处理一些城市街道处淤积的杂物、婚丧嫁娶帮忙、临时门卫等。这些短期工作,工作结束便可拿到薪金,薪金视情况而定,某一天如果运气特好的话,赚200元左右是很有可能的,有时,一天连一分钱也没有,偶然性大。如果勤劳的话,平均每月赚800~900元还是能实现的。4、进城后,家乡农民工的组织形式:一般是同村或是同乡的在一块,互相照应,增强自己的力量,因此,经常见到的农民工总是一群一伙,单独行动的比较少,一得到工作消息,一般是有钱大家赚,除少数特殊情况例外。5、进城后,家乡农民工遇到的情况:1.城市居民的歧视。由于农民工一般不注重形象与卫生,文化程度不高,在我所调查的对象中有约75%的农民工受过不同程度的歧视。辱骂、遭白眼是常有的事,有3个曾受过不同程度的挨打。2.不付给工钱,“中介工作人”数额较大的抽利:在我所调查的80余名农民工中,2人有过不付给工钱的遭遇,8人有过工钱被扣去一部分的遭遇,(没有付钱的工人中,都是没有很好地完成工作者或造成一定损坏者),有55%的受到过“中介人”的抽利,利额巨大(与农民工所得工资相比),例如,又一次,几个农民工工作完后,每人仅得60元钱,而“中介人”,即一开始找下工作,但自己不动手者,却的到250元。3.与一些农民工队的分歧:同是想打工赚钱,有时会发生争执,相互降价想得到某份工作,造成关系紧张,但在我调查的80余人中,还没有出现过械斗的事情。6.家乡农民工在城市的日常生活与自身打算:1.日常生活:旅馆基本上不超过5元/夜,住宿环境不好;吃饭平均每天10元钱;一天基本上是喝每元一桶的矿泉水或自来水(相对少一些);洗漱常有,但洗澡不常有,半个月息一次已经是很难得了;一整天或大半天在等工作,很少甚至几乎去书店,偶尔会去逛逛超市。2.自身打算:有约5%的人想借此积累资金,而后去做其他赚钱的工作,目光长远一些;有约30%的人为了短期目标,余下的则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与打算。7.家乡农民工权益问题及他们的对策:1.人身权益遭侵害,缺乏保障。与我直接接触过农民中75%的人明显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人格被诋毁,受辱骂是常有的事,挨打也时有发生。2.各种保险的保率很低,几乎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在调查的80余人中只有2人买过医疗保险,大部分人只听过医疗、养老、工伤这三种保险,但具体买他们有什么作用,无从知晓,也舍不得去买。因为他们总是认为不会出事的话,那么那几十元血汗钱可就白花了。3.当自己的人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没有想到要讨回个公道,只是忍耐,正如一位农民工所说:“打骂谁又能受得了?可又能怎么样呢?我们目的也只是挣点钱,只要能给就行了!”。另外,受侵害的农民工有苦有冤也没处申,状告无门,总是以为惹上官司不是一件好事,能免则免,况且农民工打官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至于保险方面,他们也没什么看法,约80%认为没什么必要,20%认为有必要,但实际上大部分也没买过。8.农民工对进城打工的看法:调查的70%认为打工可以,除了开销外,还会有盈余,是很不错的;25%认为灭什么,做下去也行,不做也行;5%认为不行,打算结束。五.调查建议:1.改善农村组织、生产结构。农村的发展不仅要靠国家、政府,更要靠村长、村支书等基层人员,要集中培训、考核基层人员,使他们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要投入农业结构改革,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增加其他副业或手工业,使农民可以有多方的出路。当然啦,对村民进行文化教育,日常社会生活常识的培训也是必要的。总之,提高基层人员的素质是重点,提高农民的文化、认识是主要工作。在我所调查的一名农民工中,他养过鸡,开始收入还可观,可是后来没有技术指导,在一次鸡瘟疫中,全部鸡死的仅剩下了几只,后来因为就没有再发展养鸡业,自己和家人都担心会一夜之间化为乌有。2.政府应该从各部门抽调人员,专门成立一个组织,专门针对农民工身上所发生的问题。农民工有事,可第一时间去咨询办理,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时加强宣传效率,让农民工也能明白其简易程序,法律维护自己什么权益。4.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城乡居民的相互了解,可以考虑也让城区居民“下下乡”了解了解农民的生活,体验一下农民的感受,将心比心,切实到实际行动,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政府也需不定期的宣传农民工对城市起到的好处,不应该让人只认为农民工“脏兮兮,素质不高”。六.调查总结:要关注一件事情,你必须亲身实践去接近它,不要凭自己的想法去认知,这一次在接近,了解家乡农民工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许多,也对“三农”中的农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认清了作为大学生的职责,让我们共同投放目光,给弱势群体以人文的关怀,共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论文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综合素质现状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稳定观念转变论文摘要:农村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这对做好今后的农村文化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农村文化事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1.农村文化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近几年,中国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强,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2004年文化事业费达113.66亿元,比2003年增加19.63亿元,增长幅度为20.8%。2004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则达到了8.74元,比2001年增长了3.04元。最近几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十五”期间前四年对农村文化投入达到98.53亿元,占全国文化事业费比重为27.2%。2.重大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使为农民服务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有了较大增加实施了重点文化工程,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近几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了一些有重大影响的文化项目,成为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的有效手段。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并通过卫星、互联网和光盘等传输渠道为社会公众服务。该工程实施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45亿元,地方累计投入2.5亿元,数字资源量已达到34TB(1TB数据量相当于25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依托公共图书馆、县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成各级分中心和基层服务点4756个;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14.6万个,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16万个。3.农民自办文化有了很大发展在各地农村,农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国办文化的重要补充。许多地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一是经费投入不足乙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还是偏低,并且文化投入偏重于城市,城乡差距还在日益拉大。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尽管“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预算内专项资金4.8亿元用于支持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安排项目1083个,但仍有部分县无文化馆、图书馆,一些农村乡镇无文化站。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文化馆、文化站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县级图书馆购书费用占经费总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许多乡镇文化工作者待遇问题难落实,队伍不稳定。四是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这些问题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二、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1.农村文化的建设要从根本上转变地方领导观念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是要转变地方领导的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解决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农村经济要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生活要不断改善提高,除了丰富的物质需求之外,更需要精神的支撑,那就是农村文化。而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却相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