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杭州交通信息化的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系统信息化管理日渐规范,电子政务系统不断完善,专业管理系统也得到了逐步推广。在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前提下,目前仍然存在五个待迫切解决的问题,包括需求不充足、共享不充分、利用不深入、投入不稳定及定位不明确等。本文试通过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梳理,来作为学术探讨的基本进路,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基于现实耦合扬弃,力图廓清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面目,理顺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而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的提出五条建议,即进一步激发需求,推进应用;进一步加强整合,促进共享;进一步创新机制,确保投入;进一步强化监管,规范建设;和进一步明确定位,扶持发展。努力在既有制度框架下获得正确审视杭州交通信息化的视角,期望能对实现杭州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信息工程、打造数字交通”有所裨益。[关键词]杭州交通信息化建设现状-2-建设现代交通,是社会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国家推进发展全局战略的迫切要求。为了发挥现代交通在发展全局中的带动作用,实施交通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何谓交通信息化?交通信息化指的是以国家公共信息设施体系为基础,在交通行政管理和服务、交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与效益等方面大力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用信息化带动交通行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①。全面实施交通信息化策略,对于交通行业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首先,提升交通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交通行政管理的办公效率,为建设“大交通”提供必备的管理条件。其次,增加交通的科技含量、降低交通的资源消耗、调整交通产业结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交通整体效益。再次,交通政府部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加大监管的力度和手段,能够为企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打造透明政府;交通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竞争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交通信息化则能够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经济的交通出行服务②。本文将从一种微观和内部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本人所参与调研的杭州交通信息化建设进行个案研究,力图说明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试图探寻在现行基本体制构架下可能的解决途径。一、杭州交通信息化建设现状近年来,杭州交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在市交通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市交通信息中心成立后,交通信息化推进速度大大加快。(一)系统信息化管理日渐规范1.机构健全,领导加强2002年底,杭州市交通信息中心正式成立。2003年,市交通局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局机关相关部门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2005年初,明确市交通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杭州市交通信息中心合署办公。根据市交通局的统一要求,系统各单位均明确了各自信息化工作分管领导、工作部门和具体专(兼)职人员,有的单位还成立了本单位的信息中心。-3-2.制度完善,行为规范2005年5月,市交通局印发《杭州交通系统信息化工作规则》,根据“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明确了市交通局、市交通信息中心和系统各单位信息化工作的职能定位。2005年9月,《杭州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交通信息化建设计划管理程序,将信息化建设计划与公路、水运、站场一起列入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另外,从2004年9月以来,市交通信息中心相继印发了《杭州市交通系统外部网站建设规范》、《杭州市交通系统内部办公网站建设规范》、《杭州市交通系统计算机安全管理办法》、《杭州市交通系统计算机保密管理办法》以及《杭州市交通系统相关网站维护责任》、《局机关访问互联网守则》等一系列内部规范性文件。3.规划制定,计划落实从2003年以来,市交通局相继三次组织制订信息化规划,先后编制了《杭州市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建设规划(2003-2010)》、《杭州市交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杭州市交通智能化发展规划(2006-2020)》等多个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出台了《杭州市交通“信息网络”工程实施意见》,以渐进的形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和具体任务。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总投资将达到2亿元。从2004年开始,市交通局将“信息网络”工程列为交通八大工程之一,并将信息化规划要求进行细化分解,列入局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二)电子政务系统不断完善1.交通高速数据网基本形成市交通局机关以及各直属单位,各区、县(市)交通局内部均建立了各自的局域网络,其中公路、港航、运管基本上实现百兆网络到下属处、所。同时依托省交通专网,可以进行省、市、县三级的互连互通。市交通局与市政府、省交通厅和各直属单位、各区、县(市)交通局等单位已实现专线连接,全面实现交通系统内计算机网络的高速互联互通。2.交通门户网站日趋完善2003年1月建成了杭州交通信息网(外网)和杭州市交通局办公网(内网),2004年和2006年先后进行了两次改版。到目前为止,市交通局直属单位和区、县(市)交通局均已建立了各自的外网。通过建立面向公众的交通网站群,初步实现了政务公开、网上办事、为民服务、方便沟通的目标。3.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逐步普及市交通局机关是杭州市部委办局中最早成功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单位,早在2000年就开发应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2003年5月又进行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升-4-级改造,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杭州市交通局办公网(内网)的集成。2005年5月,信息中心对杭州市交通局办公网再次进行改版升级,新增多个实用性栏目,优化公文自动处理系统流程,自主开发了市交通局和所属运管、港航局的公文自动交换接口,启用了网上短信平台、移动办公系统和移动综合虚拟网。目前,局各直属单位和区、县(市)局均开发应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与市交通局实现了互联互通。(三)专业管理系统逐步推广近年来,杭州交通系统成功开发应用了多个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公路方面有路政管理业务系统、治超联网综合查询系统、路面桥梁养护系统等;运管方面有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违章处理系统、出租车IC卡管理系统等;港航方面有港航综合管理系统、水路交通行政处罚管理系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管理系统等;车管方面有驾培业务管理系统、维修检测企业联网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等。其应用已经覆盖和深入到路政、运政、港政、航政、安全管理、建设管理等各个业务领域,信息化对交通行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已经开始显现。2004年以来,信息中心还先后组织实施了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交通GPS定位平台、杭州交通信息指挥系统、市民卡交通应用项目、交通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和行政许可信息管理系统等多个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1.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该项目是2004年省交通厅科技项目之一,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行业管理部门、业主、监理公司和承包商对交通工程质量、进度、合同、计量、支付等工程建设全过程主动、动态、有效的控制。2004年12月24日,该系统通过了省交通厅组织的鉴定,并先后在杭千高速、杭徽高速、杭甬运河航道改造、德胜快速通道、诸永高速、江东大桥和石大线等工程项目上得到推广应用。在交通工程建设中全面导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杭州市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交通GPS定位平台2003年市交通信息中心会同市运管局牵头搭建了杭城最大的营运机动车卫星定位应用平台,目前加入平台的出租车、危险品运输车、长途客车和租赁车等已达6600余辆。2005年9月,市交通局制订了《杭州市营运车辆GPS系统应用管理工作若干意见》。2006年,由市交通信息中心和市港航局牵头建成了水上卫星定位应用平台,到2007年6月已有278艘营运船舶加入。3.杭州交通信息指挥系统该系统由杭州市交通局指挥中心和港航、运管、公路分中心组成,是杭州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子系统。该系统的建成将实现对公路、桥梁、航道等的实时监控,切实提高杭州交通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目前市交通局指挥中心的视频-5-监控、移动视频采集、电话会议系统、GPS车船定位监控和安全预警与应急指挥五大功能已基本实现并投入运行。港航、运管分中心的视频信号已实现与局中心对接。4.市民卡交通应用项目市民卡工程是杭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实施市民卡交通应用项目实现市民在乘坐出租车时可用市民卡进行刷卡消费。到2006年底已有2000辆出租车“三机合一”(计价器、刷卡POS机和GPS终端)技术改造并投入试运行,目前正着手终端设备技术升级改造,力争今年改造完成4200辆出租车投入使用。5.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通过建设行政办公、行业管理、建设管理等十一大业务模块,全面采集各类交通数据,逐步按照需求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归纳、汇总,初步建立起杭州市交通资源数据中心,规范流程、促进协同、加强监管、提高效率。同时利用基础数据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分析数据,辅助领导决策,增强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准确性。今年4月开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目前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需求调研,整理出了系统数据字典和各处室业务需求初稿,正着手进行系统原型设计、系统框架设计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协调等工作。6.行政许可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搭建在线服务平台和局级审批平台,实现杭州交通行政许可事项的网上统一受理、统一反馈,实现对杭州交通行政许可事项的监督、统计、查询。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实施方案的编制,分别通过了由市发改委和市信息办组织的专家评审,即将进入采购办组织的公开招标。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杭州市交通系统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当前实际看,最突出、最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即需求不充足、共享不充分、利用不深入、投入不稳定、定位不明确。(一)需求不充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意识不强。有些单位还没有树立起用信息化推进交通建设和行业管理的意识。其次,主动性不够。一方面,有些单位和部门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信息化部门的事,没有主动从业务角度出发具体的提出信息化需求。另一方面,信息化人员在制订规划、安排计划时也缺乏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主动、细致、科学、反复的调查论证还没有形成制度。最后,业务不熟悉。具体业务部门人员不熟悉信息化技术问题,更为突出的是信息化人员对交通业务十分不熟悉。以上三方面因素导致需求和开发“两张皮”问题十分突出,“互动-6-机制”远未形成。由于需求不清晰,系统开发针对性、实用性不强,与实际有较大的脱节,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造成了浪费。(二)共享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业务系统间缺乏共享。目前公路、运管、港航、车管四局已有大量的业务系统投入应用,但没有建立在统一的基础数据库之上,标准不统一,导致同一个单位内部不同业务系统孤立存在,无法联动。二是行业间缺乏共享。系统内各行业管理单位如港航局与运管局之间的货物流量、流向等数据;运管局与车管局之间的从业人员考试和检测数据;公路局和运管局之间通车公路数据等等需要共享的信息资源目前都还没有共享。三是上下间缺乏共享。一方面管理部门从管理对象获取行业管理所需的信息比较困难,港口、航运、道路客货运等企业状况、基本数据等都无法全面掌握。另一方面市交通局本级也无法从行业管理部门及时获取全面、真实、有效的业务数据。四是内外缺乏共享。交通和公安之间的车辆GPS监控,出租车管理,驾培管理,超限、超载、超速管理,事故处理,车辆年检和报停管理等方面目前均没有实现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既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数据不同步的可能性。(三)利用不深入一方面是对已有信息资源的利用不深入,目前由于没有全面的、可共享的交通信息资源库,作为杭州交通对外服务总窗口的杭州交通信息网只是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发布、政务公开、简单沟通等功能,缺少有效、准确、集中的数据,导致公众无法获取全面、有效的交通综合信息,不能满足公众对出行、旅游、物流、定位等多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资源的利用还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像很多业务系统将数据采集后,仅仅以满足基本业务需求为目的,以统计报表、流程图、电子表格等形式展现出来而已。没有立足于行业发展的角度,深层次的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造成“资源浪费”。(四)投入不稳定据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