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十三岁的际遇》课件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十三岁的际遇湖光塔影古朴的北大西大门南校门今日风采(1)给粗体字注音白驹过隙迸溅穹隆沉淀骤然呜咽积攒徜徉摒弃犀利絮语撷取樯橹安恬惆怅(2)解词际遇莫名不胜徜徉犀利迷离涉足古朴撷取安恬通幽曲径白驹过隙预习作业2、“三读”课文,一读课文,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二读课文,注意勾画哪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三读课文,将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段落做上标志,下节课在课堂上交流。(学法指导:学习小组长检查,课前花十分钟小组内交流。)检查预习:(1)给粗体字注音jūxìbèngqiónglóngdiàn白驹过隙迸溅穹隆沉淀Zhòuyèzǎnchángyángbìng骤然呜咽积攒徜徉摒弃xīxùxiéqiángtián犀利絮语撷取樯橹安恬chóuchàng惆怅(2)解词际遇:机遇、时运。莫名:无法用语言表达。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不胜:这里指不能忍受。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犀利:(武器、语言等)锋利,锐利。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凝重:凝固而又沉重。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撷取:摘下,取下。安恬:安详恬静。恬:安静。北京大学历史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北大的传统精神。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是北大的学风。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作者及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写的。北京大学历史(课下搜集相关资料)题解“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奇妙的北大尘缘------热爱北大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赞美北大我渴望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报答北大写作思路(以空行为标志)2、“三读”课文,一读课文,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二读课文,注意勾画哪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三读课文,将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段落做上标志,下节课在课堂上交流。(学法指导:学习小组长检查,课前花十分钟小组内交流。)(1)(第10段)“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表达了她对北大的热爱。请同学在这一句旁边批注上“热爱北大”。(2)(第11段)“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过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赞颂。问:“船客”比喻什么人?“舵手与船工”呢?明确:比喻在北大读书的学生,比喻老师。(3):(第14段)“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这一句表达了作者要为北大奉献的感情。作者对北大的感情在这里进一步升华,由赞美北大到此表示要为北大作贡献,感情进一步深入。(4):(第1段)“那天,偶尔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一句也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5):(第15段)“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这一句表现了我与北大紧密相连的关系,表现了对北大的深情。(6):(第4段)“眼看87级新生穿着军训时领来的绿军衣满校走,我才恍悟到自己已是三年级的‘老生’了。悄立在朋友般亲切的三十五楼下,不由地感到有些茫然若失……”这一句表现了她对学校依依不舍的心情。还有(第12段)“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这一句是说北大给她的东西多,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谢。(7)(第17段)“我还会回到你身边来。”到结束,看看,这几句话写了什么内容?本段写作者老了重回北大的情景。四、梳理文章结构(1)现在,我们一起从总体上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对北大的深情的,作者首先写了什么内容?明确:(1—5)作者十岁自信能进北大,十三岁进了北大,这里是从自己与北大的关系的角度抒发对北大的感情。(2)第二部分(6—12)明确:作者通过写北大的学习生活来赞美北大。(3)第三部分(13—17)?明确:结尾部分一唱三叹,由自己将离开北大,为北大作贡献写起,谈到自己与北大的血肉联系,最后写自己老了以后将重回北大,深沉含蓄的抒发了对北大的深深依恋,从而将自己对北大的深情抒发得更加真切动人。难点问题:(1)“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这段诗我不懂它的意思。提示:“不系之舟”指的是没有拴的船。大家想一想,一只没有拴住的船,它会怎样?(会在河里漂流,不会停下。)问:联系下文看一看这段诗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明确:作者在此处借诗句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要离开北大,实现誓言的远大志向。(2):文中第六段在写图书馆时为什么又写到夏令营里的小女孩了?明确:这里是引用小女孩的无知来说明自己在北大的图书馆而前显得无知。当堂训练作者在文中写到“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你渴望什么呢?请仿照作者的语言写一段话,给大家半分钟时间准备。师生合作,深入探究课文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那么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按时间顺序来写七岁时的梦想十岁时的信心十三岁时的际遇十六岁时的回顾2、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北大的图书馆(因为是知识的象征)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因为是北大的主体)“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北大人的或内敛或尽显的风采。作者对北大的感情是怎样的?——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第二部分的许多重要语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结识了许多人;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的心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作者对北大充满了欣赏与无言感激之情。北大的书最初的感觉后来的感情对学校评价个人成长北大的人学生师长对学校评价个人成长肖像品质个人誓言“苍白无力”,心中感到“近乎绝望”开始“进行探寻”,逐渐变得“沉静、愉悦、安详”“真理之光”为学生打开神奇之窗,展示新世界四个“开始”,三个“渴望”“专注而入迷”“高声争论”“绅士风度”“谈笑风生”“敏感”“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勃”“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严谨治学”“诚恳做人”“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北大的书最初的感觉后来的感悟对学校的评价个人的成长个人誓言“苍白无力”,心中感到“近乎绝望”开始“进行探寻”,逐渐变得“沉静、愉悦、安详”“真理之光”为学生打开神奇之窗,展示新世界四个“开始”,三个“渴望”北大的人学生师长对学校的评价个人的成长肖像“专注而入迷”“绅士风度”“谈笑风生”“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因浸透了汗水、泪水和欢笑而格外充实”品质“敏感”“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勃”“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严谨”“诚恳”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文章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但有时也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为什么不显得混乱?第一人称的写法便于直抒胸臆,并让读者感受到真实、亲切而自然。但文章也用了第三人称,如第四段,现在的“我”与“她”——两年前的“我”,此时的景与两年前的景交替出现,类似电影画面上的意识流,使文章显得变化多姿。文章还用了第二人称,如第五段,连用了三个“你”,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了对北大的深情。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本文的“形”和“神”分别是什么?“形”:“我”围绕北大的见闻感受。“神”:北大具有的精神。(求知、进取、创造、永不满足等)当年以神童著称的田晓菲,凭十三岁的年龄走进北大,可谓踌躇满志。面对北大浩瀚的书海,眼前如同展现出蔚蓝无际的天空。成就感鼓舞作者奋发努力,搏击长空;身处北大,“北大精神”即科学、民主、进取、创新的精神又以无穷的魅力感召作者,所以产生了“渴望生活、渴望创造”的激情。怎样理解文中表现“渴望生活,渴望创造”的激情?你的梦想——学习写作技巧:1、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2、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具体说说。(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叙述自己同北大的渊源与际遇是为了抒发对北大的感情。文章叙述自己同北大的渊源与机遇是为了抒发对北大既依恋又决心自由飞翔的复杂感情正出于对创造的渴望。全文以抒情为经,以叙述为纬,以议论为点,组成了浑然一体的篇章。)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