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二○一一年五月目录一、“十一五”对外贸易发展成就…………………………………1二、“十二五”对外贸易发展环境…………………………………3三、“十二五”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5(一)指导思想……………………………………………………5(二)工作目标……………………………………………………5四、发展重点………………………………………………………6(一)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6(二)培植优势产业,加快集聚发展……………………………7(三)突出重点,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11(四)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升发展水平………………………12(五)开拓多元国际市场,扩大外贸发展空间…………………13(六)积极扩大进口,拉动内需发展……………………………14五、政策保障……………………………………………………15(一)强化对外贸易宏观监测……………………………15(二)完善政策扶持体系………………………………………15(三)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16(四)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16—1—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了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新要求,实现全省对外贸易新发展,根据《山东省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对外贸易发展成就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一五”前三年,全省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2009年进出口出现下降,但低于全国平均降幅。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外经贸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上下积极应对,2010年,全省对外贸易实现了较快恢复性增长,进出口完成1889.5亿美元,出口1042.5亿美元,进口847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5倍、2.3倍、2.8倍,年均分别增长19.6%、17.7%和22.6%;进出口占全国的份额由“十五”末的5.4%提高到6.4%。对外贸易队伍不断壮大,全省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达到28988家,比“十五”末增加10231家。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出口商品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省培育国际知名品牌企业147家,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5%提高到10%左右。设立科技兴贸创新基地35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5个。2010年,全省机—2—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达到43.2%和16.9%,分别比“十五”末提高13.9和7.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占比由“十五”末的47.7%提高到49.9%。服务贸易快速发展,2010年,服务贸易出口80.6亿美元,“十一五”年均增长31%。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省农产品出口127.1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6%,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全省以县(市、区)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的示范区达到24个,2008年以来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连续三年超过99.5%。示范区与超市对接成效明显,优质安全农产品逐步由出口保障转向全民共享。扩大进口取得积极成效。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和重要资源进口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引进技术25亿美元,是“十五”的3倍;铁矿砂、粮食、天然橡胶、塑料原料、成品油、铜材、铜矿砂、棉花、纸浆、钢材等十种重要资源进口是“十五”的4.2倍,对促进我省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和差异化市场营销策略,市场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形成。2010年,全省对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四大传统市场出口总额比重为60.1%,下降8.3个百分点;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出口占全省比重上升到39.9%,比“十五”末提—3—高6.8个百分点。其中,我省对东盟出口占比提高到6.9%;对“金砖国家”其他四国出口占比提高到8.1%。二、“十二五”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未来五年,我省对外贸易发展将处于重要战略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有着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将在调整中延续复苏态势,世界贸易格局将迎来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外部环境对我省对外贸易发展总体上仍然有利。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没有改变,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推进,双边或多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数量不断增加,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和融入国际经济,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主要经济体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引发新一轮国际投资热潮,这些都将为全球贸易创造新的扩展空间。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将经历“再平衡”的调整,一定时期内,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比危机前有所放缓,发达国家过度依赖负债支撑的消费将受到一定抑制,导致需求的增长相对疲软;世界各国经济贸易政策自顾性增强,使用贸易救济措施日趋频繁,全球贸易摩擦将进入新的高发期,贸易摩擦方式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新特点;新的全球产业进步正在酝酿,新兴产业短期内还难以成为经济贸易增长拉动力量。从国内环境看,国内经济仍将保持长期向好的趋势,加速进—4—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体制活力显著增强,为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更加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和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更加注重发展绿色经济和强化节能减排,为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经过30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我国依靠“大进大出”拉动外贸增长的时代已基本结束,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增长难以为继,企业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减弱,纺织、服装、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受到新的挑战。从省内环境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开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向富民强省目标迈进的新征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全面实施,产业振兴规划有效推进,为对外贸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我省外贸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践中,加快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化危为机的能力明显提升,发展活力和竞争优势明显增强,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的要素不断强化。另一方面,我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依然主要依靠数量扩张,对外贸易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营销出口商品占比较低,外贸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有—5—待进一步提高,外贸发展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三、“十二五”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国内外新形势要求,以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对外贸易质量效益为目标,着力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推进出口与进口联动发展,着力推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着力开拓多元国际市场,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提高我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促进我省对外贸易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工作目标总体目标:贸易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贸易强省进程加快,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具体目标包括:——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到2015年达到3000亿美元;服务贸易年均增长15%,到2015年,服务贸易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出口商品中技术、研发、深加工含量的产品显著增加;到2015年,自主品牌产品出口额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20%,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50%以上。—6———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优势产业中打造100个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进出口市场格局更加合理。对欧、美、日、韩等主要发达国家进出口平稳增长,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四、发展重点(一)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引导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技术创新投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模式的产品设计中心,形成创新要素积聚,促进技术向生产成果转化,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加大对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引进国外专利和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鼓励企业创新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和商业盈利模式,通过创新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支持大企业到境外目标市场建立或并购研发机构,利用境外智力资源,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围绕全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海洋开发及高端设备制造等五大产业,依托重大建设项目,加强国际合作,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打造一批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加快培育外贸骨干队伍。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提高高端要素竞—7—争力,加强自主研发和自主营销,成为全产业链要素配置和整合能力较强的国际化经营企业,打造一批山东跨国公司。扶持更多中小企业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推动上下游企业协作和整合,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发挥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主力军作用,大力引进出口导向型特别是旗舰型外资大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促进出口企业集群式、链条式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价值实现能力。到2015年,全省进出口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集团)超过500家,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集团)超过100家。培育自主出口品牌。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创新自主出口品牌培育机制,完善品牌促进、推介、保护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企业加强商标注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在目标市场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品牌国际市场知名度。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并购国际知名品牌,鼓励出口企业租用国际知名品牌,充分借助国际品牌已有的市场渠道和影响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企业价值分配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优化品牌发展环境。(二)培植优势产业,加快集聚发展培育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县域和经济开发区为主要载体,以龙头企业为骨干,支持建立产品设计中心、贸易促进中心以及公共检验检测、公共技术研发、公共展示、公共物流、公共信息、公共认证—8—服务等六大平台,促进机电、高新技术、纺织服装、农产品、化工、轻工、医药等七大出口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若干规模大、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完善的示范基地。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电子信息产品、通讯产品、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船舶、成套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五金制品等特色行业为重点,以骨干企业、产业聚集区域为依托,提高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到2015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扩大中小型计算机、便携式电脑、服务器、路由器等信息产品出口,带动打印机、复印机等计算机外围设备出口,加快集成电路、微电子组件等核心元器件的开发、制造和出口,积极发展软件出口。通讯产品。扩大手机、数字传真机等产品出口规模,加快发展无线电接入系统、无线移动基站、光通讯配套设备出口。汽车及零部件。扩大各类载重汽车、客车、轿车、特种车、农用车等整车出口,加快研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推动新能源汽车出口;努力提高发动机、变速箱、转向系统、电子控制装置、刹车装置等高技术含量零部件的出口比例,加快实现汽车零部件出口由机械加工类为主向机电一体化、电子产品类为主的转变。工程机械。扩大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叉车等装卸机械出口规模,加快发展路面机械、起重机械、矿山机械、电梯、港口设备等产品出口。船舶。依托青岛、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