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记录方案名称杯口式现浇基础施工方案交底施工单位永昌县金兴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孟德明交底人林曙光接受交底人数作业班组瓦工班根据设计图纸50-B282S-A0105《标准工艺及创新工艺应用情况》及50-B282S-T1301《330kV构支架基础图》、50-B282S-T1201《750kV构支架基础图》,本工程构支架基础施工执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标准工艺,编号为:0101020104。施工项目部根据设计图纸与标准工艺库,编制了构支架基础施工方案,于2012年7月12日举行了首基浇筑与标准工艺试点。通过首浇试点结果,施工项目部于2012年7月14日至7月18日对方案中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两次工艺改进,最后编制成型了《构支架基础标准工艺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构支架基础的施工。2标准工艺概述增加支架2.1拟应用的标准工艺名称、作业地点和作业范围序号工艺编号工艺名称作业地点作业范围2.1.10101020104变电构支架基础变电站站内750kV屋外配电装置区构支架基础、330kV屋外配电装置区构支架基础、主变及66kV屋外配电装置区构支架基础2.2工艺特点序号工艺编号工艺名称工艺特点2.2.10101020104变电构支架基础基础表面光滑、平整,清洁、颜色一致无明显气泡、无蜂窝、无麻面、无裂纹和露筋现象。模板接缝与施工缝处无挂浆、漏浆现象。3作业前准备工作和条件3.1成立构支架基础工程标准工艺应用评价领导小组为了全面落实标准工艺应用,通过人员分工与管理提高标准工艺施工水平,成立标准工艺应用评价领导小组组长:孟德明副组长:林曙光组员:刘兴智蔡学泳邓典科3.2施工人员准备加入支架部分构支架基础计划由三个施工队共同完成。施工一队负责330kV配电区构支架基础,施工二队负责主变及66kV配电区构支架基础及750kV配电区1-5/A-C轴线构支架基础,施工三队负责750kV配电区1-5/D-H轴线构支架基础。计划每个队平均投入100人,其中钢筋工20人,模板工35人,普工40人,管理人员5人。3.3材料准备3.3.1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3.3.2模板采用12mm及以上厚度胶合板或工具式钢模板,表面要求平整、清洁、光滑。钢模板使用前表面须刷粉质隔离剂,严禁使用油性材料。3.3.3水泥、砂石、水全部经实验室复检合格,确保材料可以用于工程。3.3.4各类外加剂必须是建筑行业允许使用的,严禁使用国家已经明令淘汰或过期的外加剂。外加剂必须出厂质量证明文件齐全,专人按设计用量计控添加。3.4作业方法和程序交底3.4.1模板拼缝处加海绵条,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后粘贴20~50mm宽透明胶带防止漏浆。3.4.2混凝土控制配合比,调好水灰比。3.4.3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或全面分层法浇筑。分层厚度为300~500mm,并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以避免出现冷缝。振捣时尽量避免与钢筋及模板接触。3.4.4混凝土顶标高用水准仪控制,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赶压三遍成活。3.4.5混凝土表面采取二次振捣法。3.4.6基础阳角做圆弧倒角时宜使用塑料角线。3.4.7采用杯口基础:1)预留杯口模板宜用胶合板或木板制作,外侧包裹塑料布或涂以油脂,以利脱模,杯底必须封严,防止混凝土渗入。2)预留杯口模板上部固定,下部悬空,浇筑时应从杯口四周均匀下料,保证其位置、垂直度正确。3)宜在混凝土初凝时将杯口模板松动,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将杯口模板拔出。4)未及安装和二次浇灌的杯口基础,过冬前应将杯口内积水清理干净,防止冻胀破坏3.4.8作业前,施工技术人员应按设计图纸、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工艺及施工方案向作业人员认真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接受交底人员应全员签字。3.5环境条件3.5.1施工温度应在零度以上,最佳施工温度为10~30摄氏度,夏季高温时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3.5.2夏季施工为保证基础表面抹平收光,基础模板、钢筋应在上午安装完成,并经过验收,下午开始浇筑混凝土,避开中午时段进行混凝土抹面工作。3.5.3雨、雪、雾天、大风6级以上时严禁施工。在进行入冬季施工后未采取保温措施的也不能施工,尽量避免冬季施工。3.7标准工艺实施奖罚措施严格落实标准工艺应用工作,对于人员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彻底等问题,项目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对于标准工艺应用较好的施工队及责任人,项目部给予适当奖励。奖罚标准执行我公司《质量奖惩条例》。4作业方法4.1每道工序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操作方法4.1.1测量定位就近从站区测量主控网的控制桩进行引测,高程控制桩采用GF3点(高程为1277.03)。测量定位采用全站仪、经纬仪及水准仪,仪器均要在有效期内。平面定位采用坐标放样法与直角放样法进行。构支架引桩均由控制桩引出,引桩布置完成后必须从不同的控制桩对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引桩四周砌砖灌混凝土进行保护,周围采用红白防护栏杆做明显标识,防止破坏。在基础土方开挖堆土时要考虑轴线可以通视。4.1.2基坑开挖4.1.2.1计算开挖边线基底工作面按300㎜考虑。挖方边坡坡度根据现场土质、地下水位、挖方深度、地面荷载、土体稳定等实际情况确定,本工程临时性挖方边坡采用1:1放坡。4.1.2.2用线绳挂在基础的四个定位引桩上,交点为基础的中心,从中心向两边量出基坑开挖需要的尺寸,用白灰划出开挖边线。4.1.2.3土方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机械开挖至设计底标高以上300mm处,余下300mm厚采用人工清槽,防止机械挠动基底。4.1.2.4基坑边挖边修整坑边与坡度,要求坑边顺直、边坡合理。挖土过程中随时观察土体的稳定,加强土体变形监测。如发现有土体滑波或导致土体向挖方一侧滑移的软弱夹层、裂隙时,应及时清除或采取顶固措施,防止土体崩塌与下滑。4.1.2.5挖出余土就近摊平,如确需在坑边堆土,堆土坡脚距坑边距离不得小于1米,高度不得超过1.5米,堆方后采用密目网覆盖,减少扬尘。4.1.2.6当基坑挖到接近设计标高时,要在基坑的四壁或基坑边沿及中央打入小木桩,在木桩上引测标高控制点,按标高控制点拉线修整坑底。4.1.2.7基坑挖至设计标高,经项目部质检员验收合格后,必须向现场监理工程师、设计院地质工代申请验槽(坑),填写验槽(坑)记录并签字齐全。验槽(坑)合格后立即进行垫层与基础施工。4.1.2.8土方开挖过程中由各施工队负责自己施工区域内测量控制桩与定位引桩的保护。4.1.3混凝土垫层浇筑基础垫层施工应在验槽合格后进行,先按设计图纸放出基础基础垫层采用C20砼浇筑,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刮杠顺平后木抹子搓平。垫层表面要平整(表面平整度控制在5㎜以内),边角要方正。4.1.4钢筋绑扎4.1.4.1钢筋原材料控制钢材全部由公司物资部统一采购,随货为工地提供钢筋质量证明书。现场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送实验室做力学性能检验及重量偏差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材进入施工现场时由工地专职质检员和材料员进行外观检查并填写材料进场检验记录,积极配合现场监理工程师做好见证取样送检工作。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停止使用,并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份或其他专项检验。取样组数:①、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②、每一批由同一厂制、同一炉号、同规格、同一交货状态,同一进场时间的钢筋组成。③、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低炭钢热轧圆盘条、余热处理钢筋每批不得大于60t,每批取试件一组,对不足60t的按一批计算。④、冷轧带肋钢筋每批数量不得大于50t,每批取试件一组,对不足50t的按一批计算。见证取样不少于试验总数的30%。4.1.4.2钢筋制作(1)采用钢筋调直机、钢筋切断机与钢筋弯曲机进行钢筋加工,箍筋制作在专用操作平台上进行。(2)钢筋切断的步骤和操作要点a)复核料牌:根据配料单复核料牌所注释的钢筋级别、规格、尺寸和数量是否正确。b)统一排料:对同规格、级别的钢筋,分别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为了减少损耗,一般先断长料,再断短料,以尽量减少断头。4.1.4.3钢筋调直的要求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调直。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时,HPB235、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及RRB400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4.1.4.4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a)HPB300级钢筋末端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b)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c)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d)钢筋做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e)箍筋的末端必须做弯钩,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为135°;箍筋弯钩的弯弧内径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f)对施工现场已经锈蚀的钢筋,安装前用钢丝刷或手提电动钢丝刷除锈。4.1.4.5钢筋绑扎(1)在基础钢筋绑扎前,根据定位引桩用经纬仪在垫层上放出基础中心线,用墨线标明轴线与基础底台模板边线作为钢筋定位依据。轴线也可由坑边定位桩直接拉线,在交点处用垂球吊线的方法确定。标高用水准仪引测在模板的内表面,并画线标明。(2)钢筋绑扎顺序:基础底板底部钢筋——杯口柱钢筋笼——基础底板上层钢筋。(3)钢筋网的绑扎:四周边缘两排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交叉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4)柱的箍筋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4.1.4.6保护层控制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50×50mmC25细石混凝土垫块(或成品塑料垫块),厚度50mm、35㎜两种,50mm厚保护层垫块用于基础底板钢筋保护层,35mm厚保护层垫块用于基础侧面的保护层。垫块制作时放入20#镀锌铁丝。底部保护层垫块间距不大于1000mm且在杯口柱竖向主筋下垫块加密,侧面的保护层垫块间距不大于1500mm。4.1.5基础支模4.1.5.1依据垫层上的弹线进行模板定位,依据引桩复核定位是否准确。标高用水准仪引测在模板的内表面,并画线标明。4.1.5.2构支架基础模板安装全部采用12mm及以上优质竹胶合模板,模板厚度必须统一。模板在下料拼接时,必须按设计图纸尺寸将模板裁割准确,保证切缝平直,拼缝严密。模板组装时,在组装拼缝处的模板背面加钉木方,同时正面接缝处打胶(玻璃胶),待打胶固化后,铲除多余部分保证模板接缝平滑顺直。4.1.5.3模板安装支撑必须牢固,混凝土浇筑平台与模板支撑为两个支撑体系,支撑体系间无连接,避免平台震动后造成基础模板移位或变形。4.1.5.4基础底台钢模板横肋与纵肋采用φ48×2.5钢管支设,木模板横肋与纵肋采用40×60木方支设。斜撑采用钢管与木方配合木楔子支顶在土壁上加固;杯口柱采用带对拉螺杆槽钢(或钢管)竖向对拉加固。4.1.5.5为保证模板的接缝不漏浆,钢模板拼缝处需加密封胶条,密封胶条粘贴时必须和模板表面贴平。4.1.5.6基础上下承台交接处混凝土观感质量的控制措施:1)模板安装时,上承台模板下口的配置高度比下承台基础上口设计标高高出10~15mm,便于下承台混凝土表面收光。2)上承台基础模板采用马镫筋支撑,在马镫筋上加设竹胶板做垫板,上承台模板坐落在垫板上,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垫板抽出,并将马镫筋处混凝土抹平收光,防止马镫筋外露。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