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论技术创新的制度建构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技术创新的制度建构姓名:薛德玲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学技术哲学指导教师:冯军20070501论技术创新的制度建构作者:薛德玲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袁庆明论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演进及其原因-南京社会科学2002,(1)本文主要讨论了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演进及其原因,提出了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存在根本性制度、重大性制度与辅助性制度三个层次的观点;技术进步与人们的制度设计(体现了人的能动作用)是技术创新制度结构演进的两种重要推动力量的观点;技术创新制度结构演进存在三次飞跃的观点;技术创新制度结构演进的三次飞跃与三次技术革命密切相关的观点;股票期权等制度创新是知识经济对技术创新制度结构演进的新要求的观点;等.2.期刊论文袁庆明关于技术创新制度结构效率的研究-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5)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就是促进和支持技术创新的各种具有不同地位和作用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耦合而成的制度体系,其效率就是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相对于其总制度成本而提供的服务于技术创新的制度功能的总体程度.它除了取决于支持技术创新的各单项制度安排的效率,还取决于制度结构的配置状况.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效率可以通过一定的指标来测度.3.学位论文王天滨我国制造业市场和制度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动机2006我国市场结构通过影响各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投资效率而影响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结构的变化使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不同的投资特点。其中,国有企业这一制度因素使得国有企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又成为这种影响的重要变量。在不存在国有企业的情况时,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下,技术创新的动力更足,投资效率较高,从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较大,并且以技术寻求为特点。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则是相反的情况,对外直接投资以生产加工类为特点。总体来讲,在国有企业经济总量占有主导地位的行业,国企的技术创新行为会形成纳什均衡。如果行业的集中度非常高,企业的效率一般依赖于自然垄断或者政策形成的规模效应,企业技术创新程度比较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少,且多呈现出对自然资源的控制。如果行业的集中度低,那么企业的投资效率低,而且企业技术创新的压力也比较大,基于国有企业的治理机构,经理人不愿承担对外投资的高风险,从而使得国有企业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不足。在国有企业占次要地位的行业,国有企业占有30%~50%比重的时候,垄断或者竞争的市场结构均不会增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动力。在国有企业占有30%以下时,如果行业存在垄断,那么企业的投资效率较高,而且技术创新的动力较足,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会比较多,且多以技术寻求为特点。如果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因缺乏对技术创新的追求,其对外直接投资多会采用生产加工类形式。因此,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将会成为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4.期刊论文袁庆明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几个问题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2,10(1)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就是促进和支持技术创新的各种正式制度(不包括各种组织机构)与非正式制度的总和。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只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创新制度结构主要具有复杂性、层次性、关联性和演进性等特征。研究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对于深化国家创新系统研究和搞好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5.学位论文李冬梅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园区制度结构的研究——以浙江省农业园区为例2004该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根据目前农业园区建设的现状,从制度结构的角度对农业园区制度结构的概念、制度结构的构成、演进、功能以及制度结构的效率,采用静态与动态、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首先,从创新理论出发,探讨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通过理论评述,作者认为:应该从系统的观点和动态的观点来分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农业园区的发展中,更要重视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重要促进作用.其次,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结构理论为指导,对农业园区的制度结构的构成进行了层次性分析.作者认为,根据不同制度安排在农业园区发展中的重要程度,将农业园区的制度结构分为基础性制度、重大性制度和辅助性制度三个层次.基础性制度是指对农业园区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包括激励性的产权制度和竞争性的市场制度.重大性制度是指对农业园区的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制度,包括园区的经营制度(园区的运作主体)、园区内部的研究与开发制度、政府对园区的资助与税收优惠制度、园区的资金筹集制度等.辅助性制度是指对农业园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虽然要弱于前两者或虽然作用较大却是以非正式制度形式存在的制度.这种农业园区制度结构的层次性分析有利于对不同的农业园区进行横向的比较.第三,以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的理论为指导,对农业园区的制度结构从动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在农业园区制度结构的演进中,国家(政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正是政府的制度供给促进了农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特点及规律又对农业园区制度结构的演进提出了新的要求.第四,以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功能的理论,研究了农业园区制度结构的功能.第五,以新制度经济学的效率理论出发,用技术效率的非参数估计模型和回归方程模型分析了农业园区制度结构的效率.分析结论说明,农业园区制度结构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农业园区制度结构的配置状况,特别是目前来讲,在制度环境一定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农业园区产权制度的安排.最后,对农业园区的制度结构进行了总结性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农业园区制度结构的对策和建议.6.期刊论文袁庆明论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核心功能及其实现机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22(6)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就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各种具有不同地位和作用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耦合而成的制度体系.尽管不同制度安排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各异,但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核心功能是解决技术创新的激励问题,即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持久、稳定的激励是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核心功能,而这一核心功能的实现是通过不同制度安排降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减少技术创新的外部性等次一级功能实现的.7.学位论文李恒基于FDI的产业集群研究2006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了区域竞争方式的深刻变化,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起来的。作为这一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对跨国公司与产业集群结合方式及其相互作用方式的研究吸引了学者足够的关注,本文即是对此项研究的深化和系统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产业集群成长的全球化背景,据此提出跨国公司参与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与价值。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评述则为本文的研究进行理论和方法论准备,特别是我国学者在调查分析和实证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归纳,指出基于FDI的产业集群的形成是顺应跨国公司区位优势变化和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开放要求的,其形成机理在于三个方面:市场创造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FDI后期进入、资本迁移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FDI“群居链”复制、发展中国家强化开放的FDI空间扎堆。但开放集群的形成并不拘于某一固定的模式,也可以认为是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基于FDI的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创新、制度和动态演进确定方向。其次,本文研究了FDI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创新问题,这包括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两个方面。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基于跨国公司在产业集群内的技术外溢影响因素确定、外溢路径选择及外溢的机制与效应评价来进行,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内内外资企业之间的质量提高模型对以上各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基本结论是:产业集群内外资企业创新行为与本地企业模仿行为的相互推进是促进集群内技术提升的内在机制,在长期内企业的技术提升、研发(或模仿)投入和收益具有稳定性。对组织创新的研究则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下展开,研究了作为中间组织网络的产业集群的组织特性及其竞争力,并在加入跨国公司的前提下,扩展了波特的钻石模型,构建基于FDI的产业集群的非对称钻石模型,将集群的优势获取从地方扩展到全球网络。实证则以硅谷集群为例研究了跨国公司总部集群与产业集群的组织创新,以及以台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研究了跨国公司分厂经济与产业集群的组织创新,证实了理论研究的结果。在上述基础上,本文深入研究了FDI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动态演进及制度演化问题。从三个方面分析了FDI与产业集群的动态演进,一是集群的内部演进,由于跨国公司的加入,影响集群动态演进的因素发生了变化,从而也导致其演进阶段和路径也相应发生变化,通过运用系统动力学和进化博弈理论对这一路径进行了分析;二是研究了FDI与产业集群的近邻扩展和跨区拓展;三是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升级,并以IT产业集群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而对于基于FDI的产业集群的制度结构的研究则在比较制度分析的框架下展开,通过探讨基于FDI的产业集群中全球生产系统与地方生产系统制度关联的类型,指出集群内内外资企业的互动所创造的社会资本是制度关联的纽带。同时研究了集群内外资效应与人力资本的提升,分析了集群内制度变迁与人力资本演进的共时结构。最后,本文研究了基于FDI的产业集群中的政策体系。评述了集群政策的研究和应用,以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了集群政策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以我国为例实证研究了引资政策与集群政策的相互作用,并提出我国发展基于FDI的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8.期刊论文袁庆明纳尔逊等对技术创新制度结构构成与特征的分析评价-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4)对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创始人纳尔逊、弗里曼和伦德瓦尔等人关于技术创新制度结构构成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除了具有复杂性和演进性特征外,还具有层次性、关联性、特殊性和趋同性.9.期刊论文袁庆明论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构成与特征-生产力研究2003,(2)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就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总和.它由市场、专利、政府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R&D的企业内部化等多种制度构成,具有复杂性、层次性、关联性、演进性、特殊性和趋同性等特征.10.学位论文张文博绿色技术创新制度及其结构设计2005本文以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大背景,以人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努力追求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寻求到的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培育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绿色技术创新系统这一条必经之路为着眼点,对制度这一技术创新的推动力、引导力与约束力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集中探讨了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途径。首先,从技术创新制度的内涵和结构入手,将技术创新制度分为基础制度、核心制度和保障制度三个层次。将绿色创新系统看作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CAS),并运用相关理论将制度作为系统的“信息”、“标识”和“积木”,对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绿色技术创新制度的功能:激励并兼具约束与引导。通过对绿色创新系统中“制度积木”的发现与具体制度安排的分析,提出“制度积木”包括:产权制度积木、市场制度积木、政府促进技术创新制度积木、企业内部研发及其他企业制度积木和技术创新的保障制度积木,并构建了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给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完成理论构建后,通过对三个绿色技术创新制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即日本、美国和欧盟的绿色技术发展概况、具体制度安排情况的研究,总结出了各自的制度结构特点,并通过分析与比较,总结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创新制度安排与实施方面的特色及成功经验,其中包括:政府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绿色会计及审计制度、绿色采购组织网,国家环境技术战略、环境规划和绿色标签制度等。最后,借助前文阐述的绿色技术创新制度结构和“制度积木”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了中国目前绿色技术创新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绿色技术创新制度设计与实施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几点促进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对策与建议,并试着给出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制度的结构设计,以期更好的推动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本文链接:ht
本文标题:论技术创新的制度建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5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