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定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131页)组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地理环境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地位: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地理决定论×)人类生存对地理环境具有依赖性:1、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2、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生态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132页)1、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中国东西部)2、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抗日:以空间换时间;中东地缘政治)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人口发展、人口分布和迁徙、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地位:对社会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非常重要但不起决定作用。(人口决定论×)毛泽东VS马寅初:新人口论中国人口问题:基数大、老龄化、出生婴儿男女比例失调、城乡人口流动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133页)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2、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是人口的增加;劳动力需求)生产方式定义: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134页)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地位: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的表现(134)第一,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产生)第二,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存在和发展)第三,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决定了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二)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结构群体意识——向雷锋同志学习社会意识形式——宗教、哲学等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思维科学等主体层次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上看它们从不同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个人意识——雷锋精神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上层建筑意识形式——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思想:人们关于社会政治关系、制度、设施的观点与理论的总和。法律思想:人们关于法的关系、制度、设施的观点与理论的总和。道德: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按伦理的原则,依靠舆论、信念、习惯、传统与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艺术:按美的规则,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再现社会生活,并通过美的感染力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社会意识形式。宗教:统治人们的自然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是由对神灵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社会意识形式。(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这些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作用(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36页)社会意识自身具有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并非完全同步;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原因:(137页)首先,二者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其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再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要使社会意识符合社会存在,否则将遭遇挫折和失败。)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生产力基础血肉骨骼精神文化结构—观念上层建筑核心是意识形态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核心是国家政权两者关系:政治上层建筑是整个上层建筑的主导,它是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它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力量,影响并制约思想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通过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生产力通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结构核心是生产力、生产资料所有制等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⑴生产力: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137页)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人们用以改造、作用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包括动力、能源、运输、储藏、工具等系统。核心是劳动工具,它是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生产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是人们将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对象。分为天然的与人工的两种。体现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物质基础。生产力结构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知识、智力的人。它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中的能动因素,是构成生产力诸实体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包括体力与脑力劳动者。三者结合成现实生产力非实体因素有科学技术(渗透性要素)、管理(运筹性要素)、教育(准备性因素)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层含义:(138-139)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2、现代化生产中,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科学—技术—生产)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劳动生产率;科学理论与技术应用周期更短)⑵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139页)静态与动态统一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为谁支配。包括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等。四权可能结合或分离。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所有权。产品分配关系以什么原则、方式、比例分配。以工资、地租、或资本利润等形式。以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不同分配形式反映有无剥削或受他人剥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被)统治;交换、消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决定作用(139-140)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第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第四,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⑴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方式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它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变革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不适合)。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⑴经济基础: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143页)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⑵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144页)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是:144页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思想的体现。(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两部分构成⑶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44)政体(形式):指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实现自己的统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性质起重要作用。国体(性质):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44页)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生、性质、变革、方向)。⑵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为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第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第一、同性质中:上层建筑不完善或没反映经济基础要求部分,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第二、不同性质中:现存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残余、未来上层建筑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⑷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1.社会形态的内涵⑵结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⑴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2.社会形态划分方法:(1)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五种社会形态: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其第一阶段)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个人全面发展(2)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原始社会形态。原始公有制。基本矛盾是使用原始工具、相互平等与共同劳动之间矛盾。生产工具标志为石器。社会组织主要是氏族与部落。奴隶社会形态。阶级、国家产生。奴隶主与奴隶对立。基本矛盾是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生产工具标志为铁器。封建社会形态。地主与农民对立。基本矛盾是封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生产工具标志为水推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生产工具标志为蒸汽机。过渡时期。主要进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矛盾。以中国为例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形态长期任务漫长艰巨任务1949-195621世纪中100年奴隶社会奴隶主直接占有奴隶本身。奴隶毫无人身自由。但由于生产力发展,人的发展有了基础。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土地,农民要租种地主土地,农民就依附于地主。这比占有发展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关系,双方都是自由的。人的发展有限进步。过渡时期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压迫与剥削,为人民当家作主、为人发展打下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人与人相互依赖时期人对物的依赖时期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与人类解放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落后社会生产与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之间矛盾。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发达阶段为消灭阶级与国家准备雄厚物质基础,同时人们思想觉悟空前提高。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简图(148)原始社会人与人表面上平等自由,但是建立在落后生产力基础上,实质上最不自由。人的历史发展简图(上图)消灭三大差别。阶级与国家消亡。每人全面自由发展。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为消灭阶级与国家准备雄厚物质基础,同时人们的思想觉悟空前提高。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消灭了三大差别。阶级与国家消亡。每人全面自由发展。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自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