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三味书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文章选自《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散文集的名字又是什么意思?该文写于1926年9月,作者正生活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之中。“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原集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为比喻,早晨的花到傍晚才捡拾,意味作者到了中年才来回忆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但文章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写,同学们肯定感到亲切、生动。“三味”一般认为取意为“读经味如稻粟,读史味如肴馔zhuǎn(美味佳肴)读诸子百家如醯醢xīhǎi(醋肉酱)”即三味是指“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且介亭文集》都收在《鲁迅全集》中。写作背景写于1926年,鲁迅怀着对“三.一八”镇压爱国学生惨案的怒火来到厦门任教,而厦门大学奉行封建教育的陈腐空气,令他失望。写此文,用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强迫儿童读那些无用书籍,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疑难字词辨析确凿quèzáo菜畦càiqí蟋蟀xīshuài竹筛zhúshāi渊博yuānbó秕谷bǐgǔ缠络chánluò绣像xìuxiàng罕hǎn塾shú髓suǐ敛liǎn塑sù觅mì攒cuán箔bó蜕tuì鼎沸dǐngfeì课文分析一.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但那却是我的乐园。二.“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分两层理解。分号前是用成人的眼光看,“确凿只有”断定其间只有野草,是个荒原,无动人之处;又加“似乎”,对这断定有些踌躇,毕竟“已隔了七八年”,记忆也不一定准确。分号后是用儿童眼光来看的,肯定“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可见文中的我那时整个的生活是较单调的。课文分析三.“不必说”是从什么角度写?全段重心在哪儿?是整体写、略写,重心是“单是”以后,详写“泥墙根”一带。课文分析四.如何描写百草园?低→高: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植物、静态、春景、清新开阔)高→低:鸣蝉、黄蜂、叫天子(动物、动态、夏景、生机勃勃)声音:长吟、低唱、弹琴颜色:碧绿、紫红、黄外形:光滑、高大、肥胖滋味:酸甜课文分析五.3-6段讲述美女蛇的故事,为什么?以赤练蛇引出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六.如何写冬景?7-8写冬景,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写园中不适宜拍雪人、叠罗汉。用字不多,表现儿童爱玩的心理。课文分析七.如何写捕鸟,用了那些动词?依次写了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扫、露、支、系、牵、看、拉、罩”九个动词准确生动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写出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虽没有点明“乐园”,却乐在其中。课文分析八.用三个“也许是”有什么含义?三个“也许是”反映出告别百草园在鲁迅心里引起的震惊,作者不惜笔墨用疑问、猜测、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童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因此,这一段作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应划入第一部分。另外,在空间上,它也照应标题,表明地点转移至书屋。课文分析九.第二部分写了哪几个片断?陈设及行礼(威严);提问受斥(严厉);读书生活(枯燥);园中玩耍(自由);偷偷画画(珍惜)。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作者通过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在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面。前三个片断是正面叙述,主要反映封建教育脱离实际的陈腐本质。后两个片断是侧面描写,反衬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枯燥,同时也表现了童年鲁迅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和对艺术的追求。课文分析十.你喜欢私塾先生的形象吗?在作者眼中他是怎样一位老师?作者从儿童心理出发来写先生既有严厉可畏的一面,也有可敬可亲有趣的一面。一方面,他忠实推行封建教学内容,维护师道尊严,一味教学生读死书;另一方面,他又比较开明质朴。因而作者的行文笔调是幽默的,喜爱中流露出善意的讽刺。总结全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百三草味园书屋欢乐有趣←对比→枯燥无味捕鸟的乐趣(惊喜)迷人的传说(新奇)有趣的景色(欣赏)偷偷画画(珍惜)园中玩耍(自由)读书生活(枯燥)提问受斥(严厉)陈设行礼(威严)总结全文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本文写的童年生活的两个地点(百草园、三味书屋)共八个片断(有趣的景色等)。那么,它们是怎样连缀成篇的呢?全文有没有贯穿始终的线索?本文采用的是一线(感情线)穿珠(八个生活片断)的结构方式使全篇记叙有序、浑然一体。本文的感情线索不仅突出体现在起始段和过渡段中,而且比较含蓄的渗透在各个片断的字里行间。总结全文第一部分抒发的是欢快喜爱之情,由此表现热爱大自然,喜欢快乐自由生活的心理;而第二部分抒发的是讨厌、不满之情,以此表示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反感。两部分无论从内容上、感情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有力的突出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对比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既体现了记叙的感情色彩,又凸显了主旨。二.精彩的景物描写1.抓住景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2.融情入景,景中有人。3.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4.景物描写层次井然。5.善于联想。结束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我们在对比描述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和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所在。作业课后练习的1.2.3题《课课练》第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