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论《诗经》中的婚恋诗摘要:爱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诗经》中的婚恋诗第一次比较集中、完整地用文学的方式反映了先民的爱情生活与爱情体验,是我国爱情诗的滥觞。本文以“礼”为标准,将婚恋诗划分为:礼束缚下的婚恋诗和违礼的婚恋诗。礼束缚下的婚恋诗包括展示和谐的婚姻生活的婚恋诗、体现始乱终弃的婚姻生活的婚恋诗和表达始终如一的诗意思念的婚恋诗。体现了当时的婚姻受到来自家庭强制包办和社会阶层性限制等多方约束。违礼的婚恋诗包括大胆表达的婚恋诗、直白相思的婚恋诗、表示失恋的痛苦的婚恋诗、勇于反抗德婚恋诗,和贵族的乱伦之诗。文中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的解读,不仅可以重温古人真挚自然的爱情生活,领略先民在情感生活上所持的态度,还可以了解当时的婚俗文化,探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现代人类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关键词:诗经婚恋现象意义ii目录引论...............................................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礼束缚下的婚恋诗................................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展现和谐的婚姻生活的婚恋诗.................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反映始乱终弃的婚姻生活的婚恋诗.............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表达始终如一的诗意思念的婚恋诗.............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违礼的婚恋诗.....................................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大胆表达的婚恋诗...........................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直白相思的婚恋诗...........................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表示失恋痛苦的婚恋诗.......................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敢于反抗的婚恋诗...........................错误!未定义书签。(五)贵族的乱伦之诗..............................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诗经》中婚恋诗的现实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稳定夫妻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协调婆媳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1引论古往今来,爱情与婚姻对于人们来说大概是最为迷人、最能引起憧憬的字眼,婚恋也是文明社会里人们感情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构成。《诗经》中的婚恋诗是对人类最为普遍的感情的描述与抒发,触及到人类灵魂的深处,是我国爱情文学的滥觞。虽经数千载读起来仍扣动人心。《诗经》中有许多表现婚恋的诗篇,其中《周南·关雌》、《召南·摽有梅》、《邶风·柏舟》、《邶风·新台》、《卫风·氓》、《郑风·女曰鸡鸣》、《郑风·狡童》、《齐风·鸡鸣》、《唐风·葛生》、《秦风·蒹葭》等较有代表性。本文着重立足于《诗经》婚恋诗本身,以对诗意的文学理解为基础,真实把握《诗经》婚恋诗中所呈现出来的婚恋现象及其历史背景。下文的论述,主要从对这些诗歌的分析入手,以“礼”为标准,对《诗经》时代的恋爱、婚姻状况作整体的研究。一礼束缚下的婚恋诗西周至春秋时期,中国的上层社会正处于“礼”的严重束缚之下。“礼”’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社会生活总规范,溶政治经济制度、婚姻制度、思想道德准则为一体。“礼”从最初的不成文的习惯,到后来形成条文规定,慢慢渗透到整个社会机体的各个方面。“男女有别,夫妇有义”的个体婚姻制度是礼的根本内容和外在表现,尽管礼的规范加给人们许多义务,但在中国古人创造的礼治及与之相应的文化环境中,这些义务主要不是表现为国家权力的强加,而是表现为人们的自愿选择。人们不是把这些义务视为被迫接受的一种负担,而是视其为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规定,经过长期的渗透,礼己内化为人们内心的一种尺度。随着夫权的逐渐加强,女性在婚姻中变得越来越被动、弱势。她们渴望中正平和的夫妻正道、追求和谐圆满的夫妻生活,但事实却并非都如她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有的从恋爱到结婚、婚后是符合“礼”这一社会规范的,幸福美满;有的是始乱终弃;也有的是始终如一的诗意思念。2(一)展现和谐的婚姻生活的婚恋诗男子在亲迎之前,其父会告之“往迎而相,承我宗事”,待嫁女子在离别父母前,其父母也会教诲“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按照《礼记》的说法就是“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以成丝麻布帛之事,以审守委积盖藏,是故妇顺备,而后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久也”,也就是通过夫妻的和协相处维持家庭的和睦长久。这类婚恋诗中最为典型的是《郑风·女曰鸡鸣》,这是一首赞美青年夫妇和睦的生活、诚笃的感情和美好的人生心愿的诗作。“女曰鸡鸣”,公鸡初鸣,勤勉的妻子便起床准备一天的劳作,并告诉丈夫“鸡已打鸣”,委婉的言辞蕴含着不少爱怜之意。虽然催促委婉,但是并没有使丈夫十分惬意。“士曰昧旦”,丈夫回答的很直白,显露出明显的不快之意。他似乎确实很想睡,怕妻子连声再催,便辩解地补充道:“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妻子是执拗的,她想到丈夫是家庭的支柱,便提高嗓音提醒丈夫担负的生活责任:“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催促中饱含着缱绻之情,丈夫听到妻子的再催后作出了令妻子满意的反应。而当丈夫整好装束,迎着晨光出门打猎时,妻子反而对自己的性急产生了愧疚,便半是致歉半是慰解,面对丈夫发出了一连串的祈愿:“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诗人也被这种琴瑟和谐的场面所感动,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生活多美好啊。丈夫能有如此勤勉贤惠、体贴温情的妻子,怎能不充满幸福感和满足感呢?丈夫深感到妻子对自己的“来之”、“顺之”和“好之”,便解下杂佩以“赠之”、“问之”与“报之”。诗中把这位猎手对妻子粗犷热烈的感情表现的淋漓酣畅,恰似一幕生活小剧,通过士女对话,展现了三个其意融融的场面,这对青年夫妇和谐的家庭生活和诚笃而热烈的感情,令人羡慕、令人赞叹。此外,《齐风·鸡鸣》、《陈风·防有鹊巢》等也都是描写夫妻之间和睦生活的诗篇。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幸福是伴随着人类的永远的追求。在特定的条件下,无论条件怎样,总会有人感受到幸福,即便这种幸福是短暂的。当然,不可否认,“礼”的规定会束缚人们追求爱情的自由,但并不一定不会产生幸福。《诗经》中这类诗就给我们展现了当时夫妻之间幸3福的片刻。(二)反映始乱终弃的婚姻生活的婚恋诗虽然周礼所倡导的是“夫妇有义”的夫妻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男子为中心的夫权的形成,使妇女的命运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日趋被动。并且周礼要求女子“出则天夫”,使得男子可以无视女子的意愿,随意抛弃她们。《诗经》中有很多婚恋诗都反映了这一现象。《卫风·氓》是《诗经》中叙事最完整的弃妇诗,女主人公以自己的口吻述说了婚后生活的遭遇,揭露了负心男子的丑恶嘴脸和败德行为,控诉了夫权社会的罪恶。“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写出女主人公被“氓”的虚假性为所蒙骗,一时春心萌动而答应了“氓”的求爱,并与之定下了婚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婚期定后,这位痴情女子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了,她不断登上倒塌败坏的寨墙观望,并一再询问占卜的情况,表明了她是一个天真活泼、情志笃厚和淳朴贞洁的姑娘。“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道出了她婚后的感受。她嫁到“氓”家后的不幸遭遇使她深深地意识到:在那男子有着特殊权利和地位的社会里,广大妇女在爱情的问题上不能取轻率态度,更不能沉溺于情网之中,以免上当受骗、遗恨终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她嫁到“氓”家后,年复一年地过着“食贫”的生活,过度的劳累,颜色大为衰减,自己并没有什么过失,可是没有良心的丈夫却变了心,她怎能不疾恨和责怨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进一步写出了她的苦难和被弃。婚后,她早起晚睡,竭尽心力操持家务,终于把家给治富了,但是那贪心的负心汉不仅不再爱她,反而百般暴虐,像抛弃废物一样把她抛弃了,她只好忍辱含恨,回到唯一可以寄身的娘家,可是却得不到兄弟的同情,反而却是冷遇和讥笑,使她陷入走投无路的苦海中。“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是她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沉痛教训。这不仅给妇女们敲起警钟,而且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吃人的社会制度。4同类诗篇还有《郡风·谷风》、《邺风·终风》等。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礼”作为一种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对于处在社会附属地位的妇女的思想束缚是相当严重的。她们任劳任怨,把家当成自己全部的寄托,没有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要求。即使自己已经被男子无情地抛弃了,但在心中仍然渴望他们回心转意,再次过上幸福的生活。即使已经看破了那个罪恶的社会,但无助的她们又有什么办法?娘家人的不理解与嘲笑,都使这些妇女在“礼”的阴影下无法正常生活。弃妇诗正是对那个罪恶社会的控诉。它们告诉我们,“礼”在发挥其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作用的同时,也扼杀了妇女们的生活自由。(三)表达始终如一的诗意思念的婚恋诗纵然双方情真意切,又怎奈人世间世事万千变幻?也许是因为礼的制约,使得彼此的深深爱慕只能成为彻夜难眠的相思;也许是因为一方的逝世,使得另一方睹物思人,追忆往日夫妇间之情份。《月出》描写的便是诗人对其情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思念是从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踯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恰似一种旷远的感觉。那月下的倩影如此娴雅婀娜,主人公又因礼制的约束而不敢表白,只留下自己“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但是虽可思而不可见,主人公却没有悲观失望,而是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为何月下独自长久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粘衣?难道不是也在苦苦的思念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无边的月夜,无边的思念,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另外,被誉为后世悼亡诗之祖的《唐风·葛生》,也是将妻子对已逝世丈夫诗意思念的徘恻伤痛之情写得感人至深:“葛生蒙楚,蔹蔓与野”展现给我们一个荒凉凄清,冷落萧条的场景。野外蔓生的葛藤缠绕覆盖着荆树丛,像爱人那样相依而偎,而诗中的女主人公却是形单影只,孤独寂寞,好不悲凉。“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写出了女主人公通宵达旦,辗转难眠的悲苦,可见思念之深。“夏之日,冬之夜”,“冬之日,夏5之夜”,体现了诗中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虽只六字,却写尽了百转愁肠的悲苦,胜似千言万语,闪烁着一种追求爱的永恒的光辉。“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表达了死后同葬一处的愿望。生前聚首已茫然,只能把相见的愿望安排至黄泉,可见其思念到极点,哀痛到极点。同时也表现了对荷载着感情重负的生命之旅最终归宿的深刻认识,与所谓的“生命的悲剧意识”这样的现代观念似乎也非常合拍。对于亲人的去世,主人公抱着人死不能复生的思想,将个人情感上的思念与现实的理智结合起来,使其不会流于迷信与疯狂。而是以睹物思人的方式来表现对逝去亲人的诗意思念。二违礼的婚恋诗虽然《诗经》时代,“礼”作为衡量社会行为的规范,严重制约了当时的恋爱、婚姻自由,使得“娶妻之如何,必告父母”、“娶妻之如何,媒妁之言”,但是政府仍在婚姻上开了一个口子,使得婚恋有了相对的自由。在这种基础上便产生了许多违背当时礼制的婚恋,再加上当时贵族的腐朽淫乱行为,便产生了许多违礼的婚恋诗。这些违礼的婚恋诗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