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河县国税局2011年加强税源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税源分类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按照市局税源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工作要求,在坚持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规范征管程序、创新管理方法、完善运行机制为重点的管理理念上,结合我县税源实际状况,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实行分类管理为基础,以强化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在全面准确掌握税源信息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划分纳税人类型,把握税收关键因素,突出管理重点,明确管理目标,强化管理措施,建立起适合我县实际的税源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二、组织领导为组织协调好各项工作,县局成立税源分类管理工作实施领导小组。组长:杨春庆(局长)副组长:梁永林(副局长)张少华(纪检组长)李海君(总经济师)成员:高国庆(税政科科长)徐德全(征收管理科副科长)2刘玉生(纳税评估科科长)马树瑜(收入核算科科长)刘建新(进出口税收管理科科长)邱卫国(信息中心主任)各税源管理所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办和落实推进税源分类管理各项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征收管理科。三、主要工作内容(一)实施税源分类管理,构建税源立体管理模式在管理对象上,根据我局税源比较分散,行业种类较多,重点税源规模相对较小的实际特点,按照“重点+行业”的总体思路,将全局税源划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小型税源”三类,推行重点税源按户管理、一般税源按行业管理、小型税源规范化管理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税源分类管理模式,实现“点”上管细大户,“线”上管好中户,“面”上管住小户的管理目标。1、重点税源按户管理,管深管细,跟踪问效。重点税源为年应税销售额1亿元以上或应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一般纳税人,其应纳税额占全县税收总量的75%左右。对重点税源的管理,在突出按户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以管户为主、管事为辅、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1)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引入税源管理工作,设计出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测算出各产品投入产3出预警值,将重点税源按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税源分析监控管理办法。重点要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产销量、工艺流程、成本、费用、能耗、物耗等实际信息,在年底前完成不低于20%的重点税源户,三年内完成全部重点税源户的基础数据采集及模型建立。(2)强化对重点税源的后续管理,确定重点税源管户人员,明确责任,完善后续信息的采集,定期深入企业,逐户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资金流动等信息,建立起定期巡查制度,对重点税源户每月至少巡查一次。(3)调整第二税务所所辖部分企业税务机关管辖权,将不符合重点税源管理要求的部分企业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下放置至基层税务所。明确新开业户归二所管辖的标准,暂定注册资金为工业1000万(不含)以上,其他行业2000万(不含)以上。(4)完善重点税源分析评估工作,充分利用CTAIS系统数据及纳税人报送的各类涉税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纳税人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其税源状况、税负水平等,及时掌握税源和税收变化的总体趋势。在重点评估的基础上完善评估表证单书,明确评估的税种,完成的时限,抓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寻求企业规律性的东西,建立重点企业纳税评估模型。(5)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带来的业务变化和职责调整,完善纳税辅导制度,合理安排事前、事中、事后的纳税辅导业4务。根据纳税人的不同需求、不同纳税群体和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区别不同的辅导内容,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提高纳税辅导的针对性、实效性。2、一般税源按行业管理,管住管好,盯住不放。一般税源为除大型税源外的一般纳税人和仅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其应纳税额占全县税收总量的20%左右。对一般税源的管理,在突出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强化行业分类管理,实施重点行业分类管理,一般行业强化管理的管理模式。(1)选择重点行业,制定分类管理方案。各税源管理所结合本所税源状况,选择出本所重点管理的行业,分析研究各行业税收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所在,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方案。原则上三所所有企业按行业分类管理,各基层税务所根据实际情况至少选取两个行业进行分类管理。(2)开展典型调查,推进行业分类管理。按照确定性和真实性的原则,确定各行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同时,在确定的行业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开展调查,了解行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特点,生产经营模式和活动规律,并从中探寻出与税收相关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找出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推进一般税源分类管理。(3)拓宽管理思路,向产业链管理迈进。利用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在实施分类管理过程中,探索把企业放入整个产业链条中进行全方位管理,利用链条中的相关数据,了解和把握更全面的企业信息,以广阔的思路创新5税源管理的方式方法。(4)深化税负分析,加大企业核查力度。在进行行业分类管理的同时,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税收政策、征管变化给税负带来的影响,超前谋划,定期进行税负分析。对于税负偏低的企业和行业,要采取市县两级分别确定核查、评估名单的方法,深入细致地做好核查工作。针对税负的变化情况,要抓住重点,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使税负分析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5)做好纳税评估,规范行业分类管理。对于一般税源要重点抓好评估工作,遵从“评估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巩固一个行业”的原则,通过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实地调查、全程记录企业工艺流程、测算企业投入产出率、能耗等指标,建立各个行业的规范模型。将已完成的评估模型下发各税源管理所,指导督促各所根据该行业模型的具体数据、方法及相关公式,进行本行业企业纳税评估工作。(6)落实分类管理制度,推进企业所得税管理。依据行业生产经营、财务核算规律和特点,确定行业重点管理事项。以《企业所得税行业管理操作指南》为指导,以税收征管系统为依托,参考《汇算清缴汇总分析数据资料》,深化数据分析利用,查找薄弱环节,制定管理措施,以行业分类管理为基础,推进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3、小型税源规范化管理,管宽管全,夯实基础。小型税源为个体工商户、小规模企业及临时户等,其应纳税额占全县6税收总量的5%左右。结合小型税源户数多、分布广的特点,其管理方式以规范管理为主,清理漏征漏管为辅,在实施属地管理的基础上,规范现有的税源管理。(1)推行建账建制,严格建帐标准。在做好核实征收户的征管情况检查的同时,逐步扩大个体建账范围,不断提升个体纳税人自觉纳税遵从度,使其逐步成为小型税源征管中税收收入的增长点。(2)加强日常监控,开展常规检查。完善税源监控指标体系,监控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情况、税款入库情况、发票使用情况等,筛选疑点纳税人,根据需要安排日常检查,对查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强化户籍管理,清理漏征漏管。及时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联系,核对工商开业登记户数,开展经常性的日常巡视和户籍清理检查等,从源头上控管户籍,确保税收收入。(4)展开调查核实,推进延伸核查。对于长期零申报的企业要开展调查核实工作,确认零申报原因的真实性,对虚假申报的纳税人要延伸核查,补征税款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切实降低小型税源的零申报率。(二)完善数据信息采集,实现数据深度分析利用强化信息技术对税源分类管理的支撑,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税源管理的支撑作用。多渠道、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税源信息,确保信息质量。逐步建立和应用纳税评估模型,深化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在继续完善市局7“税源分析、监控、管理一体化”工作的基础上,统筹做好系统数据的分析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提出管理建议。1、由征管科按月抽取数据,整理发布《征管数据报告》,按季发布《税收征管质量状况分析报告》。2、建立定期数据分析会议制度,召集相关科所,开展专题税源管理质量讲评分析会议,集体讨论研究征管数据,对各项指标异常情况进行通报,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完善税源管理薄弱环节,堵塞税收漏洞。3、完善工作落实机制,将分析出的纳税疑点分行业、分税种、分企业列出清单,实地逐户进行调查分析。4、探索建立数据指标体系,完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运用数据分析成果,完善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税款缴纳、纳税评估等各方面的管理措施,实现以评促管,以管促收。5、各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尽快提出税源管理平台中的数据查询需求,由相关科室共同会商后向市局提交报表需求模板。四、工作要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部门配合,并深入宣传推进税源分类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对税源实施分类管理的过程中,要统筹安排,重点突破,又要立足实际、敢于创新,特别是在推进信息管税、实施税源8监控分析、开展纳税评估等方面要争取有所突破。1、县局各业务综合管理部门应从本部门税源管理工作实际出发,完善部门间的内部信息共享机制,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积极推动税源分类管理工作。2、各税源管理所应根据分类管理特点,结合本所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对所辖纳税人开展案头分析、纳税评估、实地核查等税源管理工作。3、在实施分类管理过程中,纳税人发生变化,涉及调整税源管理主管部门的,迁出税源管理部门应及时将掌握的纳税人各种资料信息进行整理,移交迁入税源管理部门。4、税源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将本部门的分类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整理,随税源的增减变化情况,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原则调整管理方式,并向业务综合管理部门反馈。5、县局各业务综合管理部门应根据各税源管理所反馈的情况,不断拓宽税源分类管理工作的思路,及时完善税源分类管理的各项制度及措施。宁河县国家税务局二零一一年七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