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艺术文学9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②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③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④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⑤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辉煌灿烂的文学古代文学特色古代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意义:①中国第—部诗歌总集;②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含义: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而创作的新的诗歌体裁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又称“骚体”代表作:《离骚》,“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含义: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的时代文化气度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高适、岑参;(山水诗)孟浩然、王维;李白浪漫主义,“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圣”(“诗史”)中唐:白居易,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形成:产生于唐代;宋代,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特点: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形成:散曲兴起于宋代;到元代,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代表:关汉卿、马致远长篇小说:《三园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吏》。小说发展历程:①魏晋志怪小说:《搜神记》;②唐朝短篇小说传奇。③宋朝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演变趋势:通俗化大众化硕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日‘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下列语句出自于他的文章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站立之人是谁?这是在哪里?•著名学者李泽厚认为:“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以下作品中,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A.《史记》B.《汉书》C.《上林赋》D.《阿房宫赋》•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C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D唐宋文人喜爱旧文化《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作者姓名命名;以谥号命名;以书斋命名;以作者字、号命名;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以出生地命名;以帝王年号命名等。下列古人的诗文集命名以官爵命名的是:A.《杜工部集》(杜甫)B.《范文正公集》(范仲淹)C.《饮冰室合集》(梁启超)D.《梦溪笔谈》(沈括)•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A.苏东坡B.李清照C.辛弃疾D.陆游•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她”是•A.北方民歌B.骚体C.宋词D.明清小说斩的是谁?金末元初大都(现在?)人•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C.知识分子地位的整化D.市民阶层的壮大6.(2011·淄博模拟)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是目前第59届柏林电影节唯一一部入围的中国影片。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B.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C.由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C.体现汉族文人郁郁不得志的特征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哪部古典小说的高度评价•A.《聊斋志异》•B.《水浒传》•C.《西游记》•D.《儒林外史》5.明代小说中的主人公,已不再局限于那种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而变成了发迹的商人、市井的女儿……种种过去最普通的人开始成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现象反映出()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文学创作日益平民化③市民阶层的扩大④反封建思想开始兴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认为,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创作中-•A.正面描绘中国商人的形象•B.以山东方言表故国之思•C.刻画青年男女的叛逆性格•D.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的《红高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王国维清末秀才,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千红一窟”、有酒名“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创作风格为:()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爱国主义D.现代主义拓展提升《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现实主义的诗歌提供了范例。(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为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我国诗歌创作上所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就有力地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重视劳动人民的创作,向民间文学作品学习。释疑解惑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释疑解惑唐诗繁荣的原因是什么?(1)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为诗歌的繁荣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唐代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明的思想文化政策,是诗歌繁荣的有利条件。(3)唐代的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显耀,而进士科又以诗赋取士,推动了诗歌的创作和发展。(4)南北文化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诗歌高潮的到来。模块链接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结合必修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必修Ⅱ中国古代的经济部分思考我国古代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如汉赋体现了大一统的气度,唐诗是唐朝开放与繁荣的体现,宋词与商业发展、城市繁荣有关,明清小说与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经济上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等因素相关联等。1.文以载道的教化功能:一方面,文学教化功能使作家时刻关注国家的兴亡和人民的苦乐,自觉地担负起历史的重担,忧国忧民,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又使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沦为政治的附庸,使文学的主体意识与个性自由遭到严重的削弱。要点一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2.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传统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以现实为基础而反映现实的。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无论是抒情文学,还是叙事文学,描写的不是天国,而是人间。这种以现实为出发点的理性精神,与西方文学形成鲜明对比。3.主客交融的自然主义情调:中国古代文学很早就奠定了其抒情的艺术情调,浓郁的抒情色彩体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正是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4.中和之美:中国古代文学既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又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既是真实的社会写照,又是空灵的意识境界。在一种精炼含蓄的艺术表现形态中,呈现出中和之美。[史料研习]材料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材料2: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讲神魔之争的,此思潮之起来,也受了当时宗教、方士之影响的。……此种思潮,可做代表者,有三部小说:(一)《西游记》;(二)《封神传》;(三)《三宝太监西洋记》。……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其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而且有一类,还与神魔小说一样,和方士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风流放纵的事情,间于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中国小说史略》附录第五讲《明小说之两大主潮》[学会分析]材料1借用宋词中的名言概括了人生事业成功的三种境界,材料2概括了明清小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两则材料都从不同侧面印证了要点一中所列举的中国古代文学的理性精神和自然主义情调。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的演变:起源:图画文字成熟、形成体系:商朝甲骨文出现演变:篆书、隶书、楷书书法艺术:两个阶段: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特点:由繁到简字体特点代表人物及时间楷书详备、严整、实用魏晋(定鼎)钟、王唐(盛世)欧、颜、柳草书简约、流畅、审美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张旭、怀素行书“兼具”楷草特点东晋王羲之、唐颜真卿、北宋苏轼、元赵孟頫、明文征明中国画时间特点及地位代表远古起源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萌芽—成熟帛画《人物……》《人物……》秦汉门类丰富壁画《夫妇……》魏晋以形写神顾恺之隋唐吸收外来风格展、阎、吴,敦煌壁画两宋宫廷画、画学、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文人画(写意画最能反映其风貌)元:王明:徐清:郑反映百姓生活、社会风貌特点: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京剧出现戏曲发展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