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教学细节,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课题研究(一)课题名称:抓教学细节,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二)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学得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好。可做作业却错了一大片;考卷发下起来以后,学生后悔地说:“我都会做,怎么就做错了?”“这么简单的题,当时怎么就做错了?”这种情况,家长、学生和部分老师常常归结为不认真。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在中考复习中,经常遇到学生由于审题不清导致的解题障碍,通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仍将审题不严谨作为失分首要的原因,很多老师也有这样的体验,学生考的不理想,分析考的不理想的原因也经常是:“粗心,问题没看清楚就做题”,也知道将问题归结为“审题”,可见“审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我们开始反思,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何会如此薄弱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与我们的教学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面对这一现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特来研究解决这一问题。2、解决的主要问题:初中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一个比较薄弱方面的能力是审题能力。审题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解题的成败.但是它却往往被许多学生和一些老师一再忽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不愿意在审题上花工夫,他们常常连题意都没有看清就急于解题,而当解答受阻时,他们并不是退回来对题目重新考察,而是苦思冥想,原地徘徊,甚至误入歧途,到头来却是“欲速则不达”,也有些老师只是在临考前给学生们讲如何审题,这虽然也能起到“不快也光”的作用,但不能培养学生的细心的习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就成了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学生审题不清的原因调查。(2)探索出适合各年级段学生有效审题的策略。(3)学生有效审题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2、研究方法(1)培养审题习惯、加强审题意识引导学生重视审题,明白并认同审题是解题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形成较强的审题意识。事先对一次考试中审题不清导致的失分做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人失分达9.6分,这引起了学生对审题的重视(2).开展专题指导在研究的开始,开设几次关于审题策略与方法的指导课,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基本方法,这样的课以训练审题为目的,不必追求完整的解题过程。只要学生指导用审题的基本方法,大致找出解题思路即可。(3)、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在平时的新课教学与复习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知识体系索引”主动建构知识结构,即把知识系统化。这样,学生看到相关线索就会想到一连串的相关知识图式(4)、课堂中渗透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在平时上课处理例题时,培养学生自主审题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在讲解一个例题之前,让学生自己先审题,教师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来检测审题效果。(5)、合理安排课堂、课外作业、、测试的时间(1)聚焦课堂。在课堂上不进行“去也匆匆”式的讲课。在上课时若遇到时间来不及的情况,绝不匆匆地代替学生审题。(2)重视作业。课后作业要适量,布置有梯度地弹性作业,不强制所有学生做同样要求的作业,可私下对学力不足的学生降低要求,尽量避免学生匆忙应付作业地情况,但力所能及的作业要保证质量。(3)科学检测。考试试卷要精心设计,题量和时间要匹配,避免匆忙应试(6)、考试后总结提升每次考试后,都让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分为审题不清,粗心计算,基础知识缺失,分析能力不够等几类,用来检测自己的审题能力的提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