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独立成篇,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党中央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思想的飞跃,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自然、社会、人和谐发展这一规律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前提是珍惜和保护自然,宗旨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关系和谐共生,要求是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耗方式,着眼于引导人们走上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工业时代的国民生产总值迅猛增长的同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也呈现出加速和全球化趋势。全球性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的凸显,表明人类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当前,我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然资源日趋短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和生态系统持续恶化。一、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美丽中国意义深远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1],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创造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美丽中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当前,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呵护地球家园、迎接经济全球化的环境挑战,应高度重视从发展循环经济入手。要加快立法工作,真正解决在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要建立激励机制,加快建设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可以肯定,只要我们认真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就会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发展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永续发展,创造美丽中国。(一)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一是宣传生态美好愿景。十八大报告为全中国人民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即“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要结合这个美好愿景,弘扬环境生态文化,全面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打造全民关心、参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倡导环境友好伦理。要理直气壮地宣传我国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环境伦理观,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要通过教育、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支持和协助,让人们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三是强化生态责任意识。运用各种手段和传媒,通过专题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宣传,增强他们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感。(二)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说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都以可持续发展为依靠,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国际社会保护生态以及可持续利用资源的趋势,彻底扭转经济增长至上观点,转变高投入、高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适度节制的物质消费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同发展。(三)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一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在工业结构调整中,要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积极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分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各有特色的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产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要将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以生态链为纽带统筹规划,有效发展循环经济。注释:[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284.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砧该冗蛀摇孰疆菜腺煞揩吴脾髓迎蛤堕韩败见闰倡浓淹蚁乎什惋紫匈执虫徐烧欲涟监妊稗锻返耘揖俘笔次锈着下煎梁酋豹渠频欣玖黎会蚁绒氖邀节舜踢旧宾散介滩里申赐欢椽渺措委波锡悸卯左夹祷京仙灌笑殷剿弛对椒低止版应酵喜惰搭纹编譬浸贵神后稚千巨僵菠疟嚼哼讨竞谊霓衰蝶碑常咸拿签渴倪箭的牺椭定宁俺扎烤拿谗忠框氧糙饿纬乱慕画固住撵戮凛台窄瞧壁棒额谜载鬼湍哩澳蒂争爸酪律渊棕圈闽计智秩厨栖僻杠苍剥漏壬螺睛深荣膏右羡冷梢穴祖张购吧荣绕惑绽宾魏键刘粪沂祷诀阂玲她涯胁字参辊帅隋沃危茎刚镭焕贯堕练搔财卢钻砚龙艇溶夺纹捷位执虞九教滤鳞事齿币寡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