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帝国的兴替1、B2、D3、D4、A5、C6、D7、(1)威逼汉人剃发梳辫和圈占土地。影响: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加剧动荡,导致社会经济的倒退。(2)清初统治者调整了野蛮落后的政策。(3)统治者制定政策时应该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8、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A2、D3、D4、C5、D6、D7、①雅克萨②尼布楚条约③郑成功④台湾府⑤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任答一个即可。)⑥驻藏大臣⑦大小和卓⑧伊犁将军8、明中后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5-1689年,清军反抗沙皇俄国入侵,发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签订了《尼布楚条约》。9、(1)明朝是以增修和加固长城的方式来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清朝则是采用联络感情、以德化人的怀柔政策对待游牧民族。(2)如:明朝的更有利,因为长城的修建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迫使长城北部的蒙古族积极与中原地区发展贸易,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开发,因此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或清朝更好,因为实行“怀柔”的民族政策,能更有效地笼络宗教领袖,共同管理地方,以便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农耕文明的繁盛1、C2、D3、A4、D5、C6、(1)①生产目的由自给自足变为生产商品,用于市场交换;②劳动方式由自己劳动变为雇佣劳动;③生产规模由小到大。(2)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7、略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1、B2、D3、A4、A5、C6、(1)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朝廷选拔的不是真正的治国人才,而是皇帝的女仆。(2)与明清时期考试内容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须根据指定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必须遵循八股文体有关。这种变化钳制人们的思想,培养忠于皇帝的奴才,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1、C2、A3、D4、B5、C6、A7、(1)黄宗羲。(2)材料一体现抨击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的思想;材料二体现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工商皆本”的思想。(3)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统治阶级极端腐败;②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代表新兴的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8、①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②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他们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框架,因此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体系。③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1、A2、C3、B4、B5、D6、(1)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2)一些科学家积极投入科技研究,总结和试验。7、略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皇权膨胀1、A2、B3、D4、A5、D6、(1)秦朝。(2)三省六部制度。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秦代以来的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3)废除了丞相制度。(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7、秦朝:推行郡县制。西汉: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答“颁布‘推恩令’”也可)。元朝:创建行省制度。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近代前夜的危机1、A2、C3、B4、D5、D6、(1)西方采取对外开放,积极进取的政策,中国采取闭关锁国、保守防范的政策。(2)中国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威权,防止西方的外来影响,抵制西方殖民侵略。(3)如:开拓进取的民族才有生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1、A2、D3、D4、C5、西欧中国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废丞相、设军机处)。经济上工业革命后,建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农业是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是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科学诞生,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禁锢人们的思想。对外关系上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侵略。闭关锁国。对比结论中国专制主义日趋腐朽,中国国力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开了。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6、(1)充满崇拜的心态。清朝前期(或乾隆盛世)。(2)反映了清朝前期统治者自认为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心理。(3)由崇拜(钦佩)中国到蔑视中国。康乾时期专制主义日趋腐朽,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开了。7、马戛尔尼提出的这些要求中,虽然既带有侵略性的内容,但是也有合理的要求。如果清朝与之谈判,对不合理的要求予以拒绝,对于合理要求予以考虑,用和平的方式与之交往、接触,就能对英国及西方的情况有所了解,这对于当时的人们了解世界,对于中国以后融入世界的发展潮流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乾隆皇帝看不到这一点,使中国失去了了解世界的一次大好机遇,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