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说课稿“概论”课教学团队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骨干和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知识的主渠道,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国情,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帮助大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三)授课对象:我院大二学生(四)基本课时:共64学时,4个学分,分两个学期教学二、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依据与理念1、学生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但对本门课程的认识存在偏颇。认为本门课就是要死记硬背,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还有学生认为上毛概课可以随意做其他事情,甚至认为毛概课就是睡觉课。把毛概课列为最不喜欢的科目。2、受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过于偏激。比如社会上有些人对社会现状不满,散布一些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言论,有的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政治辨别意识,人云亦云。3、受就业压力、不良思想影响,导致具有实用主义倾向,对本课程学习意义重视不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完了也就忘光了。(二)课程设计的思路与目标在课程设计的思路方面,我们按照知识传递----智慧生成----价值建构的总体思路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1、知识传递是学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提升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2、智慧生成是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社会现实问2题,提高学生的政治鉴别和判断能力,调查研究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其他职业核心能力。3、价值构建是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建构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品质,自觉肩负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三)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课本15章内容设计为四大专题,十一个模块。专题教学模块教材章节理论学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8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与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的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与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选择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保证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架构建设中国特色社主义经济16建设中国特色社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8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四)课程重点和难点(课时的分配,采用的教学手段)1、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专题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2、课程教学内容的难点: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专题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与理论专题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三、教学实施(一)教学实施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人本性。创设“有趣、有料、有识、有用、有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心喜欢这门课。(1)有趣:创设教学氛围满足学习者的视听接受习惯和心里欣赏习惯。(2)有料:择优教学案例体现时代性、现实性,深刻性和前瞻性(3)有识:提供问题思考的见识,问题发现的才识、问题挑战胆识和问题解决的远见卓识。(4)有用:共同享有24字价值观并依此指导生活世界。4(5)有品:发现、肯定教学过程中的真善美,提升21世纪青年的审美情操2、以专业为依托,突出职业性。紧扣教材,将课程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3、以能力为中心,突出实践性。紧扣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需求,体现“知行合一”的行动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二)教学方法1、案例研讨法本课程提供了大量的来源真实的案例供学生阅读研讨,经过同学们分小组研讨,推选代表上台发言,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启发式教学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动画、故事、典型案例等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相关事件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每周一讲,师生互动)3、任务驱动教学法每节课下课之前,我都会布置给学生下节课的基本任务。让学生以宿舍为单位,搜集一周内发生的新闻事件,让后让学生代表进行发言。重点发言本小组同学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团队精神。4、视频冲击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积累了大量视频资料,满足了情景化教学的需要,通过感官激发和各种真情、真景、真事、真人的介绍和描述,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感悟,课程的说服力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四)课程考核方案考核内容考核侧重百分比考核形式考核目标基础知识知性考核30%理论考查检验和巩固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5综合能力情商考核30%根据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具体设计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拓展运用考核40%与课程相关的素质拓展活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四、教学资源(一)教学团队本课程教学队伍职称结构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1人,经济师1人,教师长期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学历结构合理,年龄老中青结合,可持续发展,学缘配置科学,有政治、哲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能很好地服务教学和一线指导学生。序号姓名学历职称专/兼职1研究生副教授专职教师2本科副教授专职教师3本科讲师专职教师4研究生讲师专职教师5研究生讲师专职教师6本科助教兼课教师7专科经济师兼职教师团队成员及获奖情况本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积极进取,近年来,先后获得多项省市级奖励。(二)教学教材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教育部统编、规定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的特点。同时,我们有课程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的课件,有细心收集的符合教学需要的各章视频资料和便于理解各章重点难点问题的案例素材。(三)第二课堂6第二课堂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发挥好第二课堂的有效性。我们充分挖掘学院的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五、教学特色(一)本课程已形成了在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中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立体化实践活动体系。建立以课内实践教学、社会实践锻炼、校园文化熏陶为主要内容,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为一体的教学环境。(二)本课程已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建立了教师考核与学生自主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六、教学效果(一)“精彩”课堂。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每节课上课之前都要对本节课案例进行更新,紧密结合社会实际,让学生真心喜爱这门课。通过我之前的一份调查和学生的评价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这门课的。(二)“出彩”校园通过本门课的教学,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里随处可看到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有为青年。(三)“绽放”社会近年来,我院大学生积极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涌现出一大批思想觉悟高、社会责任感强的大学生志愿者。七、努力方向(一)走:课程建设要走进时代、溶入现实、走近学生心里,以适应开放性的时代要求。(二)转:课程建设要转变观念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思维。(三)改:课程建设要告别“运动式”、“鼓动性”的教学传统,改为求证和说理的表达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