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应龙与化错教育读书札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华应龙与化错教育读书札记什么是化错?为什么化错?怎样化错?华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感悟,用真实的案例进行了说明。华老师的教育观集中体现在对“错”的认识上。平时的课堂我们防错、减错,却缺少对错的深入思考。最近听了几节省德育课例一等奖的实录,非常欣赏老师们精彩的教学设计,却也苦恼于自己如何才能设计出引人入胜感的环节,华老师的化错教育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课的精彩在于他直指知识的本源、体现学生的生成、展现思维的提升,而研究学生的“错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对待错误?华老师说:正确的解答,可能只是模仿;而错误的解答,却可能是创新。因此,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常说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灯,我想我们还可以再聚焦:我们要发现学生错误中的闪光点。华老师在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师生相互请教,双方互为先生和学生。这与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提出的“学习”的概念不谋而合,佐藤学提出的学习是“作为对话实践的学习”,包含与物的对话(创造世界),与他者的对话(结交伙伴),与自己的对话(重塑自我)。既然是对话,师生就是平等的,在第三篇《师者若水》中华老师指出只有师者低首往低处流,学子才会抬头往高处走,这才是新课程呼唤的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迷人景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令我终身难忘的一课,因为十年前参加工作考试时的讲课环节正是这节课,只记得那个班的学生是在四月份学过这一课,而我在八月底又讲了一遍。当时非常费解教育局的这个决定,为什么让考生讲刚学过的课,学生都会了还怎么讲?直到今天读到《“误导”与“导误”》中的这个案例我才明白。给学生上课是件严肃的事情,当时的我们都是刚毕业的愣头青,如果是新授课,万一水平不济,受伤害的肯定是学生,所以让学过的学生来听就像是给有免疫力的人注射未知的药剂,把对学生的影响降到最低,而考官看的是考生的操作水平。回到华老师的案例,学生在推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基本都会提到“邻边相乘”这一办法,而老师的处理大都是“就此打住”,水平稍高的老师会引导学生借助模型观察一个平行四边形变化的过程从而得出面积是变化的这一结论,从而否定“邻边相乘”。来看华老师怎么处理,首先让学生评价各种“拼减”的方法并找相同点,然后利用模型引导学生反省“临边相乘”,最后点出转换的前提——面积不变。用邻边相乘,这是学生在探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的真实想法,是一种合情推理。而面对这种“差错”,将错就错,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柳暗花明的境地,享受豁然开朗的快乐,我们怎能不欣赏悦纳这一宝贵的资源?但是,案例还没结束,在这节课的最终,华老师微笑着对学生说:“你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你的想法启发了我,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不一定要用底乘高,用相邻两条边的长度乘上一个什么就可以了,那将来到高中就会学到的!”读到此处,突然想起了中学的时候写作文,最后一段总要升华一下彰显自己的立意高深,而华老师的结尾则让我回味无穷,面对斯通见惯的错误,华老师想的如此之深,设计的如此之妙,正是他化错教育观的体现。恩格斯说:“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理就是从本身的错误当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经验中去学习。”学生是成长中的尚不成熟的个体,我们教师要从正面看待学生的学习差错,要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学生的各种差错,要用发展的眼光理解这些差错的价值,要允许、认同、接纳和利用学习差错!

1 / 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