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道路和道路特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5页中国城市化道路和道路特点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一、城市化起源与理论分析(一)城市的产生与城市化关于城市的起源一直有很多说法,由于各国历史不同,所以学界没有统一年限。西方学者一般认为从公元前3000年到希腊城邦的兴起为城市发展的第一阶段;第二个阶段从希腊城邦兴起到公元410年,即西罗马帝国灭亡;第三阶段是从公元410年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从这以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不同学科对于城市化的理解会有所不同,经济学上认为城市化是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换;地理学上是指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①,正确理解城市化的定义和相关概念是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在人口社会学中认为城市化从动态上看是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移;静态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活在城市的人口比例;结构上指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分布。②(二)世界城市化(1950年以后)③城市化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可以根据城市化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划分。简单的看,可以将世界现代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大致分两种模式,一种是同步、滞后、过度城市化,一种是集中发展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和建立卫星城。从1640年到1850年,世界城市化的代表国家是英国,欧美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在1850年至1950年,上世纪50年代以后则是亚非拉国家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期。一个国家城市化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两个: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但与经济增长速度关系很弱;第二是社会文化条件(社会制度、社会结构背景,例如我国的户籍制度)。世界城市化特点有:1、城市化速度加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2、城市人口稳步增长;3、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大都市圈出现;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三)城市化的相关理论分析城市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重要理论,其中一些理论对我国城市化发展也起到了重大作用。首先是城市区位理论,区位论认为城市是不同的物质要素、生产资料在空间上的聚集,通过各个要素的聚集使整个系统产生了较好的效益,其中不同的子系统构成了城市④。第二,二元结构论,该理论代表人物有刘易斯、耶鲁大学的费景汉、拉尼斯⑤等人。他们认为城市化是由于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的差异,特别是物质上的差距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二元结构论与人口迁移论有相似之处,但二元结构论强调工业部门吸收①《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版汪冬梅p17-18②《人口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四版佟新p249-250③附表一④《我国城市划化发展问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黄升旗p17⑤费—拉尼斯模式是建立在对刘易斯模式的补充和发展之上的,认为刘易斯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而这两方面是农业劳动力转向现代工业部门的先决条件。第2页共5页的是来自农业中的零价值劳动力①,而人口迁移论②认为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最后一种理论是生态学派论,它是应对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大城市环境恶化提出的,它包括田园城市论、有机疏散论、芝加哥生态论以及我国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论。生态学派的理论总体来说通过协调城市各个系统,使之良性运行以达到城市的最优发展③。二、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实(一)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1840年以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居世界前列,在19世纪末世界共有十个城市人口在50万以上,其中就有6个城市在中国。但由于社会制度、生产力等因素,中国城市化速度很缓慢,直至鸦片战争后,我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的状况。学术界一般认为当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10%时为城市化的起点,所以我国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开始进入城市化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④,我国城市化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1949—1957是城市化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期间,城市化发展的原因是人口自由流动,城镇人口的增长中农村人口的迁移占大数。2、1958年—1960年是城市化超速发展的阶段,58年我国经济上出现了“大跃进”,兴起了中国工业化浪潮,工业的超速发展使得大量人口由农业转向工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中上升,这一阶段的城市化是一个不正常的时期。3、1961年—1965年中国城市化第一次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但这种逆城市化现象与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不同,它是由于政策上的失误所导致的,农村人口不能到城市落户,反而有大量的城市知识分子涌向了农村。4、1966年—1977年是城乡人口大对流时期,这一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极其缓慢,甚至出现了停滞的情况,城市人口的增长仅相当于人口的自然增长。5、1979年以后至今是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期⑤。(二)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总体特征有以下几点:城市化发展迅速但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明显;城市化问题凸显。具体体现在我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发展迅速,中小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功能不足,另一方面沿海城市发展迅速,内地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缓慢。同时我国户籍制度也长期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目前,因为我国城市化发展动力是经济与工业,所以自1979年以来的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城乡移民运动而非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⑥。三、我国城市化道路(一)我国城市化道路选择⑦在发展路径上,中国走了一条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道路,出现了一个人口①在农业经济收益规律递减条件下新增劳动的产值和边际生产率接近“零”,甚至是负增长,刘易斯将这部分不能带来经济收益的劳动力称为“零值劳动人口”。②该观点来自《我国城市化发展问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黄升旗p20-21③《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版蔡禾主编p56④见附录二建国以来我国城市数量的变化⑤《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08版马春辉p136-138⑥《人口社会学概论》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文献良文峰p58-63⑦此处主要论述“规模论”的相关观点,认为城市规模的大小是研究和选择城市化模式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第3页共5页由乡村到城镇再到城市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梯度发展,而是同时发展,特别是在1980年以后形成了城镇化和城市化共同发展的特色城市化道路,即“坚持严格控制大城市发展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对于我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究竟应走什么样的路,这个问题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提出来后就一直在讨论中。大城市重点论,从国外城市发展历程来看,大城市超前发展是工业革命以后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普遍规律,大城市的经济聚集效益也要比中小城市好。但观察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发展,可以看到大城市病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空气污染、水荒、交通堵塞、绿地面积小上。在这些现实问题面前,我国中西部大城市的发展举步维艰,在中国单纯发展大城市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等城市重点论,该理论的持有者看到了在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交通、治安等问题,同时也看到了小城镇发展遍地开花、缺乏产业支撑、特色不足、经济效益差,因此主张发展中等城市。认为中等城市既具有大城市和小城镇的优点,又可以克服它们的问题。具体理由是,中等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中心之一,具有承接大城市扩散、吸引农村生产要素的功能,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因而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关键环节。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城市规模的不统一性,就世界范围来看,中等城市的人口范围显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小城市重点论,我国的城市化面临着如何解决农村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我国现有城市数量根本不可能负担起这么大的农村剩余劳动的就业,况且我国大城市的分布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依靠发展分布广、数量多的小城市来吸引这些人口。并举论,该理论是综合了大、中、小城市发展论,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提出目前我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各理论的优点走自己的道路。(二)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反思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路径上看,中国城市化道路总是存在不稳定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城市化的路径总体上看是控制大城市发展,发展中小城市,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还是走一种由政府主导的道路,但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未来的城市化道路必将由市场决定。(三)我国城市化问题城市化一方面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几个显著问题。第一、城市的不可持续发展。即资源短缺、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针对这个问题,我国提出了“紧凑型”城市化道路,强调效率、节约土地以构建合理的城市空间;第二、城市化造成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从城市化角度讲,可以提高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扩大中小城市的吸纳力,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压力①。四、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方向②目前世界知识经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趋势:第一,城市化进程加速,涌现出更多的城市。未来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逐渐缩小,但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差距。第二,出现更多的城市群和大都市连绵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①《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08版马春辉p147-238②页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扮演者全球经济网路的重要节点。同时,城市群也是高度城市化的重要表现之一。第三,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同步发展。多数中等城市和少数沿海小城市也将陆续实现现代化,其中的部分城市将逐步步入国际化的轨道。第四,从城市化的形式上看,城市郊区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将并存。城乡经济、生态环境、人口、文化甚至空间的融合都将去的很大的进步。第五,未来城市化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城市的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五、总结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对于我国城市化道路和道路特点的问题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的优秀理论和经验加以分析。总之,城市化发展是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关键,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实践中找出一条可行的城市化道路,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参考书目:马春辉,2008年,《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佟新,2010第四版,《人口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黄升旗,2010年,《我国城市划化发展问题研究》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文献良、文峰,2010年,《人口社会学概论》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汪冬梅,2005年,《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版郑杭生主编,2005年,《社会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章友德编著,2005年,《城市社会学》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1998/99世界发展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附录一:第5页共5页世界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发展变化附录二:建国以来城市数量变化0102030405060195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城市人口比例线性(城市人口比例)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