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后评价项目项目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主要是时间和资源约束),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活动)。项目特点1、独特性;2、项目的执行通过完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实现;3、项目有一个明确界定的目标和范围;4、项目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5、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6、项目组织的临时性。项目建设全过程建设期生产经营期期机初详评会步细价研可可及究行行决性性策研研究究谈项施试竣判目工运工签设安转验约计装收投项产目后评估投资前期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工程项目投资之前(投资前期),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综合研究项目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论证方法。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机会研究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和评价与决策阶段,各个研究阶段的目的、任务、内容、费用估算精度及研究所需时间各不相同。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前期的最重要内容,其主要工作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筹措资金,它是后两个时期的前提和基础。1.机会研究考虑投资目标,鉴别投资机会。比较粗略,不能直接用于决策。要求:对投资额的估算±30%,时间1~3月,花费占总投资的0.2~1.0%。内容:地区情况,工业政策,资源条件,劳动力状况,社会条件,地理环境,国内外市场情况及项目的社会影响。机会研究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是否需要,二是有没有可以开展的基本条件。2.初步可行性研究任务:对机会研究的投资建议具体化为多个比选方案,并进行初步评价,筛选方案,确定项目的初步可行性。内容:市场、原材料及投入、厂址、经济规模及主要设备选型。要求:投资及成本估算±20%,时间3~5月,花费占0.25%~1.25%。3.详细可行性研究任务:对工程项目进行深入技术经济分析,重点是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选择出最优(或满意)方案,并提出研究结论,为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要求:投资估算精度±10%,时间几个月至2年,花费0.5~3%。3.详细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实现建设项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减少和避免投资决策失误,提高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因此,投资决策者或主管部门的最终决策结果,不一定与详细可行性研究的评价结论完全一致。4.评价和投资决策由投资决策部门组织或授权专业银行、工程咨询公司,代表国家对上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全面审核和再评价。任务:审核、分析、判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出项目评估(价)报告,为决策者提供最后决策依据。内容:项目的必要性评价,可能性评价,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综合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要求:投资及成本估算精度±10%,时间1~3个月,从全局利益出发,客观、公正、可靠。可行性研究内容项目兴建理由从项目本身和国民经济两个层次进行分析。——项目层次的分析站在投资者角度,从项目产品费用和投资效益的角度论证兴建理由是否充分合理;——国民经济层次分析是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分析项目对宏观经济条件的符合性。可行性研究深度要求反映可行性研究成果主要设备满足订货要求重大方案应该通过多个方案的比选确定技术数据应满足项目初步设计的要求融资方案可靠呈现重大分歧事项附录相关协议等辅助性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研究经济评价技术研究决策参考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温家宝在关于投资体制改革报告上的批示: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对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项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行政企分开,减少行政干预;就是要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行企业自主筹资,自负盈亏,银行自主审贷,自担风险;就是要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通过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引导社会投资;就是要改进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规则和程序,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这项改革,一定会为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积极作用。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项目审批制度,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彻底改革现行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政府仅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进行核准,其他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改为备案制,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均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并依法办理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许可手续和减免税确认手续。对于企业使用政府补助、转贷、贴息投资建设的项目,政府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项目社会评价世界银行(WB)在1984年就首次要求“社会性评估”应成为世行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在项目评价阶段,与经济、技术和机构评价共同进行。项目评价从单一的经济评价,发展到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评价,但仍以经济、技术评价为基础。项目社会评价世界大坝委员会(WCD)项目决策考虑次序为:社会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经济与财务评价、管理评价、技术评价。这就体现了一种发展趋势,社会评价将在项目评价体系与决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评价已经成为与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相并列的一种独立的投资项目评价方法。随着社会发展观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观”,到“和谐社会”。社会评价定义项目的社会评价是指由于项目建设、实施与运营,对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利用、自然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社会效益与影响分析。社会评价主要应用社会学、人类学、项目评估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通过系统地调查、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数据,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提出尽量减少或避免项目负面社会影响的建议和措施,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使项目效果持续发挥。特点社会评价是项目设计中用以分析社会问题和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框架的一种评价方法。社会评价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提供了一个研究框架,将社会问题分析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结合到项目设计中。社会评价与经济评价、环境评价一样,也是项目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项目社会评价着重研究项目的社会可持续性,即项目与社会协调的问题,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研究项目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是经济评价、环境评价不能解决的。区别目标的多元性,经济评价目标单一,而社会评价涉及社会和环境因素复杂,没有共同度量标准;周期长,社会评价要考察近期与远期社会发展目标,持续时间长;定量难,以定性为主,难以定量分析;行业定向,项目定向,行业、项目差异性大,没有通用方法;间接效益与间接影响多,社会评价更发展社会公益型项目、基础性项目。社会评价是经济评价、环境评价的有益补充,项目后评价项目后评价项目后评价是投资项目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项目后评价主要服务于投资决策,是出资人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项目后评价也可以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帮助。项目后评价项目后评价一般是指项目投资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它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全面系统回顾,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以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别和变化,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得到启示,提出对策建议,通过信息反馈,改善投资管理和决策,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项目后评价的内容项目后评价一般是指项目投资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它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全面系统回顾,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以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别和变化,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得到启示,提出对策建议,通过信息反馈,改善投资管理和决策,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