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四单元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程标准:1.了解康雍乾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认识清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2.了解清朝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认识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奠定了中国的疆域。3.了解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认识清朝面临的统治危机。课标解读: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清朝建立和灭亡的过程。2.结合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实质。3.结合清朝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清朝时期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4.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清朝灭亡的原因。课前自主预习一、清朝的建立1.建立(1)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逐渐统一女真各部。(2)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并对明朝展开进攻。(3)其子在位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4)后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分别被尊为清太祖和清太宗。努尔哈赤金皇太极2.入关和迁都1644年,清朝摄政王统军进入山海关并迁都。3.确立在全国的统治此后又经过20多年的激烈战斗,清军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多尔衮北京二、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2.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奏折制度: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2)军机处: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主要官员称为军机大臣。(3)文字狱: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雍正[知识点拨]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军机处既绕过了内阁,又架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帝总揽中央机构的大权。而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2)军机大臣的任命也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个人意志,一切军国大事最终只凭皇帝一人决断,皇帝总揽了军政大权,拥有绝对的权力。(3)军机处设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更进一步加强皇权的制度创新。因此,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三、疆域的奠定1.东南(1)1662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2)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家族战败投降。(3)清朝在台湾设,隶属福建省。2.东北(1)前期,发兵围攻俄军据点雅克萨,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2)1689年,两国签订《》,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府康熙尼布楚条约3.北部和西北(1)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1757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2)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3)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由朝廷委派总领军政事务,基层行政委任维吾尔族伯克进行管理,东部设府县,隶属于。盟、旗伊犁将军陕甘总督4.西藏(1)清初,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来京朝贺,朝廷册封以“”尊号。另一位格鲁派领袖五世班禅,在康熙时被赐予“”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清朝政府册封。(2)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3)1793年,清政府又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朝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驻藏大臣5.民族政策(1)清朝政府专设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地位与六部相同。(2)对于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6.清朝的疆域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西北达,北接,东北至,东临,东南到等,南包括,西南抵。现代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理藩院葱岭巴勒喀什池西伯利亚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太平洋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海诸岛喜马拉雅山脉[知识点拨]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1)措施①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683年,清军2万人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册封达赖和班禅,顺治皇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时,清军入藏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噶尔蒙古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1713年,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章程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③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康熙时,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准噶尔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乾隆时期,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2)作用清朝这些措施,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加强了清朝对边疆的管辖与治理,巩固了祖国的边防,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四、统治危机的初显1.时间: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2.表现(1)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2)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康乾盛世嘉庆、道光(3)农民起义屡屡爆发。(4)闭关锁国政策①原因:a.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b.清朝起初指定4所城市为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1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c.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②影响:a.积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b.消极:这种以闭关自守为主的政策,并不能真正消除外来潜在威胁,反而加深了隔阂和矛盾。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知识点拨]闭关锁国“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往来。闭关锁国是清朝封建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及与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课堂互动探究探究点一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人尝谓辅臣(内阁大学士)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者,谯让随之矣。众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史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2)史料二认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对此你怎样认识?[信息解读](1)注意史料一的开头和结尾两句话,从中体会皇帝与内阁的关系。(2)解读本史料重在抓关键,获取信息。从名称上看,军机处“名不师古”,确实是个创新;从职责上看,“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说明其从非常设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从地位上看,“隐然执政之府”是说其地位较高,但实际上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提示](1)机构:内阁。原因:内阁地位较低,不是法定一级中央机构,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2)职能:隐然执政之府矣。认识:这种观点仅仅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军机处是皇权专制的工具这一本质;军机处仅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②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方面。③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④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影响①积极影响:有利于防止割据,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进民族融合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持久性。②消极影响:绝对的君主专制,难免出现失误;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地方上人浮于事,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实行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典例1】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审题指导]①定时空:本题考查清朝的军机处。②抓关键:材料关键为: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因“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而将其恢复。③析选项:选项排查分析正误A项根据“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排除A。错误B项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错误C项宰相在明朝时已废除,且军机大臣不同于宰相。错误D项因“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而将其恢复表明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正确[答案]D探究点二清朝的边疆政策史料一在康熙帝统治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健全科举取士,笼络汉族地主阶级,组织编撰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重视蒙、藏地区事务,同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1681年,平定三藩,统一南方;1683年,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685年、1689年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胜利;1698年,平定噶尔丹叛乱。——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教学用书史料二康熙亲自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在宫中设实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康熙于1692年3月22日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敕令指出:天主教的教义大致与中国礼教相符。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自无禁绝基督信仰的理由。——《康熙帝传》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事迹。(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对中国的影响。[信息解读](1)事迹:根据史料“重视农业生产,健全科举取士,笼络汉族地主阶级”可知体现重视农业的发展和健全科举制度,延揽汉族文士;根据史料“重视蒙、藏地区事务,同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可知体现的是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尊重喇嘛教;根据史料“1681年,平定三藩,统一南方;1683年,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685年、1689年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胜利;1698年,平定噶尔丹叛乱。”可知体现的是平定蒙古噶尔丹部叛乱、平定三藩叛乱、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2)态度:根据史料“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自无禁绝基督信仰的理由。”可知体现的是对外来文化采取宽容和学习吸收的态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