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省委党校管理学部吴琦E-mail:wuqi9811@sohu.com第八章区域经济战略、规划与政策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二、区域经济规划三、区域经济政策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含义: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分类: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部门(产业)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区域性预见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与类型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用本国产品代替进口出口替代战略:用工业制成品代替初级产品工业赶超战略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开放沿江沿边省会东部优先发展开放沿海由东到西战略与政策时间与次序浦东开发泛珠三角深圳特区泛长三角珠三角长三角泛环渤海湾环渤海湾滨海新区“中心”先试先行“边缘”学习推广“外围”整合联运地理与区位由南向北中部崛起从不平衡发展到相对协调发展由中心到边缘再到外围(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指导思想和区域定位目标体系区域资源、条件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确定和重点发展产业的选择政策建议与战略设计二、区域经济规划(一)性质和特点战略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而规划是实现发展战略的具体安排。特点:基础性、区域性、综合性(二)制定的原则发挥优势的原则兼顾全局的原则效益原则(三)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发展规划工业区域规划资源开发区区域规划风景旅游区区域规划农业区开发规划综合性区域规划目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经济区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国家制定单独成型的区域规划的,包括北部湾、珠三角、江苏、辽宁、横琴、关中天水等区域。二是由国家制定区域性政策的,包括长三角、海西经济区、滨海新区等。三是国务院批准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包括浦东、武汉、长株潭、成都、重庆以及深圳等。几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层次不同点特区全面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局部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区域战略阶段沿海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制背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重点取向面向国外,引进与学习示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重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区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规划内容交叉、冲突较多,规划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和协调。规划内容偏重物质建设规划,对确保居民如何获得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方面重视不够。规划内容受“政绩考核”影响较大。区域战略区域政策区域规划影响支撑区域政策、区域战略与区域规划的关系图区域政策、区域战略与区域规划的关系联系他们都是政府支持区域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的手段;区域政策与规划是对区域战略的支持,区域战略是制定区域政策与规划的前提。区别三者的侧重点不同;三者的基本作用有一定区别。三、区域经济政策(一)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概念:由政府针对区域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特征:积极的区域倾斜和高度集中化。适用地区:重点发展区域“问题”区域“问题”区域落后区域:包括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地理位置边远的区域、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等。萧条区域:主要是经济结构以传统衰退产业为主的区域,其主要病症是萧条。膨胀区域:主要是经济活动过于集中与产业布局过度拥挤的区域,其主要病症是膨胀。作用:调节资源配置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区域社会发展,振兴文化、教育和科技市场机制是倾向于扩大而不是缩小地区差距,要缩小,必须加强政府干预。(二)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1、区域财政政策目标:效率目标、公平目标、稳定性目标手段:地区税收杠杆财政分配政府采购财政补贴地区税收杠杆实行累进税制政策,即对不同的收入水平按不同的税率增税,如我国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实行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这样能够对高收入与低收入地区的差距起到自动调节作用。税收优惠政策,即对问题区域或鼓励发展的地区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具体手段有减免税收、出口退税、税收返还、加速折旧等。财政分配中央政府投入是保证地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和社会经济环境正常建设的重要因素,主要用于全国性和地方性的能源、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工业,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农业、教育、科技等基础产业的建设。政府采购这一手段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区域政策目标:一是通过分配政府的商品和劳务采购合同,特别是军事订货合同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二是通过分配研究与开发经费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在发达国家,每年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数量相当大,而且研究与开发经费的分配常常是同国家采购合同的分配联系在一起的。财政补贴在一些国家,只要地方财政收入低于某一水平的地区,就可以从中央政府得到相应数额的财政补贴。有些国家还对地处边远、经济特别落后的地区进行财政补贴。2、区域金融(货币)政策投资补助即政府对在特定地区投资的企业提供补助。就业补助即政府对在特定地区就业的人员提供补助。优惠贷款优惠贷款就是要降低资本的价格。培育区域资本市场在一些地区培育资本市场,进行内部积累、横向集中和社会化控制等资本运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3、区域转移支付政策缩小地区差距方面的转移支付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转移支付扶贫方面的转移支付4、区域产业政策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5、区域投资政策区域投资政策,是指中央政府利用其在基础设施及生产性项目建设上的投资决策权,选择一部分地区作为基础设施及生产性项目建设的重点投资地区,通过其所属的投资机构注入建设资金来促进这些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投资环境建设投资产业选择区域政策工具奖励工具控制工具直接援助间接援助直接控制间接控制优惠贷款减免税收基础设施工业与科技园区许可制度禁止拨款课税根据功能性质划分的区域政策工具区域政策渐成宏观调控新手段,可弥补财政、货币等政策作用面过于宏观、难以兼顾的特点。(三)我国区域政策的演变改革开放以前的均衡发展政策。建国初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70%的工业偏集于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广大内地经济尚且处于原始落后的待开发阶段。建国后到改革开放30年时间,国家的区域政策一直是致力于改变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局面。改革开放至90年代中期向优势地区倾斜的非均衡发展政策。“六五”计划指出,要积极利用沿海地区现有基础,“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带动内地经济进一步发展”。“七五”计划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差异,“要加速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同时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并积极做好进一步开发西部地带的准备。”“八五”计划提出,“正确处理发挥地区优势与全国统筹规划、沿海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与较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沿海”、“沿线”、“沿边”开放战略。随着非均衡区域政策的实施,国家投资重点大幅度向沿海地区等优势地区倾斜,加快了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一些地区的发展,使地区差距再次扩大。90年代中期以来的经济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均衡政策。1996年3月17日,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将地区之间协调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2001年3月15日,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这标志着我国区域政策的再次调整,第二次实行均衡的区域政策。(四)地方政府的职能1、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利益主体地位(1)地方政府拥有资源的所有权(2)地方政府拥有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3)地方政府是地区经济运行的主体之一(4)地方政府同时也是地区经济调控的主体2、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1)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2)开发自然资源(3)完善经济运行机制(4)调节各种经济活动(5)做好扶贫工作作业(2)1、为什么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2、请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和内涵。3、请阐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的概念、特征和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4、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