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题的设题角度及应答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阅读的目的在于“看懂”,看懂文字记录的思想、承载的意义。说散文阅读的能力强,意思就是看懂、鉴赏的能力强。“看懂”了的东西在脑子里,用答题的形式使之外化,检查你是不是真“懂”,即你写出的答案与文意是否相符。看懂得多,答对的多,水平就高,得分就多;看懂得少,答对的少,水平就低,得分就少。——高考就是用一篇散文与几道试题作尺子,区分考生头脑中那种“黑箱操作”的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这里,谁的答案对、谁的答案错,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尊重文本的客观性,是阅读能力考查设题的基本原则。因此认真解读文本,是正确答题的前提制作李里答题与阅读是不可割裂的,在阅读能力的考查中阅读永远是第一位的。不想认真读文本,靠所谓“答题技巧”得分,是舍本逐末,绝不会取得好成绩。高考用问答的方式检测对文本的理解及鉴赏,散文题的设问,可谓千变万化。不同的试题,要求我们从不同角度阅读处理文本。因此,了解常见的出题方式及答题思路,对提高成绩就显得十分重要。千变万化的题目经过分析整理,可以分为几类;同类题目,答题思路大致相同。有了这样的意识,就可以在纷繁的提问中保持清醒,迅速找到答题路径。一、考查对文意的理解,答案主要在文本中寻找其题量约占散文题总量的四分之三。考查可以从词、句、段等不同角度切入,考查对句、段意思的理解以及对文内各种逻辑关系的把握。1.就词、句“含义”设问例1“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湖南)例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二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山东)例3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全国)解题提示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例题:福建《泪与笑》(文本相关段)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骂的下人对主子的赔笑,生离死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是我们承认失败的表现,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请谈谈你对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这句话的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解答题目既要考虑句中关键词语(“降幡”意为投降的小旗)也应注意题句与上下文的关联。2.就段落、层次设问例4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北京)例5本文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止于;该部分的大意是:。(湖南)例6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上海)解题提示段落是文章中最为关键的语言单位。准确把握段意、准确给段落、全文分层,都是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例4北京题要求把握段落侧重点及段间关系;例5湖南题直接考查分层及概括层意。唯其基础,更显重视。例6上海题考查的是片段内容分层及概括。答题首先要找全与“成就”有关的区域,然后分层概括。3.就全文主旨设问例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全国《阳光的滋味》)例8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全国)解题提示直接要求概括主旨,常用格式“通过……表达了……”例8则是把“通过”的内容写出,只要求答“表达了……”,考察对抽象情感的概括。4.就“有哪些”设问例9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全国)例10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安徽)解题提示问“有哪些”,说明不止一点,要求筛选、分层、概括.答题注意要点完整,分层注意当合则合、不当合则分。5.就比较异同设问例11文中说“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又说“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说法的异同?(天津)例12五四运动的“猛将”与“非猛将”的共同点是(上海)解题提示求同比异是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比较时注意题干要求角度,如例11要求比较两种说法,先要看准有无共同话题,再看表述角度、强调要点是否一致。比较后可看到:“两者都强调了我手造我心(同)。前者说,造心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后者说,造心应有正确的目标且严肃认真。(异)”这正是该题的答案6.就句段间因果关系,直接问“为什么”例13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全国)例14作者认为冰心是“世纪的见证人”,这是因为?(上海)解题提示因果关系是最常见的逻辑关系之一,解答时要把握文中因果联系。例:(广东《夕照透入书房》)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文本相关语段)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异常分明。《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象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这样说来,一声不吭的原来是我们自己。三段显然是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语句、语段间的因果联系,有的有“因为”“所以”作标志,易把握;有的没有标志,这正是答题难点,要特别注意二、考查鉴赏能力题,需要一定的鉴赏知识支撑1.就作者“用意”设问例15文中,作者引述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湖南)例16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四川)例17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江苏)解题提示答“用意”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效果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答题时,结合具体文本,有时可能三点都有,有时可能只有一两点,不能一概而论。如例17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答案:(艺术上)“营造出朦胧诗意氛围”;(内容上)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抒发作者迷茫的情思。”2.用“为什么”对某个片段或某种写法设问例18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四川)例19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江西)解题提示这类题目的提问方式与第一类就内容因果关系设问的提问法完全相同,但答题思路却完全不同。那里的“为什么”,问原因;而这里的“为什么”,问的是目的。“目的”就是“用意”,所以这类“为什么”的题,与上面问“用意”的实质是一类题,答题思路也完全相同。例19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艺术效果上)写孩子与老人是为了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内容上)表明人类应像老人孩子那样关注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3.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用”设问例20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全国)例21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江苏)例22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东)例23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解题提示某个片段的好处与作用,无外乎上面提到的三方面:内容、结构、艺术效果。当然也要依具体情况,不一定面面俱到。例20:(1)“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效果);(2)“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内容);(3)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结构)。先分句答,再整体答,三方面俱全。例21:从不同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内容);为作者抒情、议论铺垫(结构)。例22:起承上启下作用,从眼前景物描述转向历史抒写可见,角度只有这些,根据文章实际取舍即可例23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就某种写法问好处,答题思路与上述三题有所不同: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答案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第二人称的好处,这是共性的,所有的第二人称写法大致相同;二是“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是对文中具体内容的表述,是个性的。不同的技巧作用不同,如:对比:使一方的特征更鲜明,排比:通过铺陈增加气势;但答题时大都由共性的作用加具体文意两部分组成。4.就“是怎样”设问例24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重庆)例25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江西)解题提示例24说“就文章构思而言”,例25说“如何逐层表现”,考查文章思路的把握:例24:(1)由村落的符号化和含义的模糊引出话题。(2)再以事例形象地说明村落的含义。(3)由村落的居住说到村落的精神。(4)联系自己和当下社会,反思村落精神的被遗忘。例25:由秋天的表情,写到……,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到作者的呼吁,从而揭示文章主旨。显然都是对文章思路的概述。问“是怎样”的题常常可以用来问写法。例如,“作者是怎样描写湖畔风光的?”这就要从修辞手法、形声动静的结合等技巧使用方面作答5.直接以“鉴赏”字样设问例26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天津)例27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广东)例28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景物描写)加以赏析。(江西)解题提示例26答案: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感染读者。前一句答“用什么技巧”,后一句说“怎样强化表达文中具体内容”。例27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答案:动词“抛”是扔、投掷之意。表现了夕照康慨的、毫不吝啬地将它所有的光芒送给人间。结合具体文意说出这个词用得怎么好法。例28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景物描写)加以赏析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技巧),描写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对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表达目的)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思路上的作用)“鉴赏”题的答题思路技巧+具体内容+表达效果鉴赏需要文学知识,除去上面提到的修辞知识和常见写作技巧之外,一些关于篇章构思和语言风格的鉴赏常识也应有所了解。如:“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上海)“本文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请简要分析。”(福建)“请写出体现文章隐含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全国)“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北京)这些题目,涉及首尾段的作用、独特的构思角度、文章的线索和语言风格,在这些方面应有一定的鉴赏储备还有一点需要说明。考题设问具体情况千变万化,要灵活运用上述常识,真正看懂题意,准确抓住考查实质。如:“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为什么?”(辽宁)考查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积极向上”用“向上”的本义,觉得可恶的花木的“向上”,是语境义再如:“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合而为一’,原因是什么?”(湖北)“合而为一”一定是因为相同实质是问屈原与闻一多的相同点在纷繁的提问中迅速抓住问题实质,有意识地运用一般答题思路结合具体内容作答,一定可以帮你提高成绩。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