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证分析题——定位原文信息,厘清层次关系论证类选择题直接体现论述类文本中的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考查考生对文本三要素和说理逻辑的把握能力。一、命题解读——五大命题角度要知道命题选项命题角度对应区间(2017·全国卷Ⅰ·T2—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考查论证的前提(写作的背景、原因等)对应全篇或段落(2018年全国卷Ⅲ·T2—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2017·全国卷Ⅰ·T2—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2017·全国卷Ⅱ·T2—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2018·全国卷Ⅲ·T2—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2018·全国卷Ⅲ·T2—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考查论证的角度和特点对应全篇或段落(2018·全国卷Ⅲ·T2—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2018·全国卷Ⅱ·T2—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考查论证的思路(结构)对应全篇(2017·全国卷Ⅱ·T2—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考查论证的方法对应段落(2017·全国卷Ⅱ·T2—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考查论点与论据间的关系对应段落二、解题技法——三步解题流程应用好2真题示例◎(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①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②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①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②“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③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⑤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①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②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③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④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⑤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⑥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⑦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①“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②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③“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3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④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⑤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⑥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⑦“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⑧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⑨“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信息提炼第1段为第一部分:交代诸子之学的兴起及范畴。第①句—诸子之学的兴起第②句—诸子之学狭义和广义范畴第2段为第二部分:阐述“新子学”的内在品格及理解的两方面。第3段为第三部分:从“接着讲”理解“新子学”的思想创造性第①句:过渡句,引出“接着讲”⇩第②句:从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延续诸子思想创造的传统—对应A项⇩第③④句: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论证“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对应C项⇩第⑤⑥⑦句: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新子学”获得新的内涵和形态第4段为第四部分:论证“照着讲”和“接着讲”之间的关系。第①句:领起句⇩第②③④句:论证“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4⇩第⑤⑥句:论证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第⑦⑧句: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对应D项⇩第⑨句:总结句提示:通过梳理第1~4段的层次关系和内容,有助于四个选项的判定。[解题示范]标注选项敏感点定选项对应区间梳理比对定答案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文章采用了”关键字眼显示出对应全篇。全文论证思路:回看上表[理层次·理关系]。由上面的梳理可知,文章主要论述了“新子学”对诸子之学的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论证了“照着讲”和“接着讲”两方面的统一,因而A项的“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说法错误。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由关键字眼可知对应第2、4段。第2、4段的行文脉络:回看上表中第2、4段[理层次·理关系]。由上面的图示可知,“‘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对应第2段“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对应第4段“‘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B项正确。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由关键字眼可知对应第3段。第3段的行文脉络:回看上表中第3段[理层次·理关系]。由上面的图示可知,“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对应第3段中的“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而“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对应第3段“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C项]“‘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C项正确。D.文章论证“照着由关键字眼可知第4段的行文脉络:回看上表中第4段[理层5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对应第4段。次·理关系]。由上面的图示可知,“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对应第4段“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D项正确。(2018·广东佛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什么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易经》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即理,即道,即法则,即常性。人文,即人之理,人之道,即做人的法则,即人之常性。人文科学即人的科学,即人心人性的科学,即关于人的法则与人之精神的科学,简单地讲,就是研究做人之道、做人之理的科学。这些人之道、人之理,都显示着人心人性的本质,都透露着一种人的精神,故称之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培育、充实、大化,无疑要靠道德教化,要靠人心人性的涵养培育,特别是礼乐文化及整个教育的发展。但人文科学能否担当得起培养国家民族人文精神的重任,是需要深思的。现在人文科学门类很多。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人口学、文学以及艺术等,无不属于人文科学。经济学原属历史哲学的一部分,自然也应属于人文科学。可以说人文科学几乎等于整个哲学社会科学。这些所谓的人文科学,虽然门类很多,但由于受浅薄的知识论哲学的影响,已经很少阐明人性的本质,很少具有人的精神了。例如,伦理学已不把人伦看成是天理,看成是人性的自然法则,而把整个伦理道德从属于经济活动与社会集团的利益。心理学已经没有“理”,而把人看作生物有机体,把心看作一块血肉,在进行刺激反应的观察实验。历史学撇开人性、人的精神,大谈经济活动作为整个社会历史存在的本质与基础。人口学变成出生率、死亡率一类的统计,更是缺少人性,缺少人的精神。凡此种种,我们从这些所谓的人文科学中,哪里还看得到人性的存在呢?哪里还感觉到人的精神存在呢?不研究人心人性,不研究人的本质,只是在“物”的层面上游说,算不得科学!因为它舍去了根本。因此,发展人文科学,必须以人心人性为基础,必须以人的灵明之心与永恒的道德本性为基础。这个心,是仁心、义心、理心。这个性,不是食色之性,不是情欲性欲之性,而是仁义礼智之性,是符合天道法则的“天命之谓性”,是继善成仁的性,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追求美好事物与品德的本性。我们只有把人心人性看作是美好的、永恒不变的,又把人的具体存在看作是与宇宙万物浑然一体,浩然同流,日日以新,共同迈向更加完美的生命境界,才能看到人性之美、生命之美、精神之美,才能用人文科学以满心的赞叹展现雄浑、波澜壮阔的生命气象,谱写出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新的生命圣歌。6(摘自司马云杰《论文化复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人文”一词源远流长,古老的《易经》已经提出这个词并对其内涵作了具体阐释。B.人文科学门类繁多,囊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经济学也属人文科学的范畴。C.当前人文科学研究之所以把研究对象全“物”化了,是因为受浅薄的知识论的影响。D.伦理学研究,不仅要看到伦理道德的社会属性,更要把人伦看成是人性的自然法则。★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段先对人文等关键概念作了清晰的界定,这为后文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B.第二段末用反问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现在人文科学研究存在的不足的不满。C.人性之“性”是“天命”,联系后文,“天命”是人先天就有的追求美好的本性。D.末段的总结指出,只要研究人心人性,我们就能看到人性、生命、精神之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人文、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三者概念有别,但彼此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B.因为只关注社会历史存在的本质与基础,历史学忽略了对人性人心的研究。C.对人的灵明之心与永恒的道德本性的深入研究,是人文科学得以发展的基础。D.如果能谱写出人类新的生命圣歌,人文科学就担起了培养人文精神的重任。随堂巩固1.A项,依据原文内容,“人文”一词在《易经》有提及,但《易经》中并没有对“人文”一词的内涵作具体阐释,文中对其作阐释的是作者,非《易经》。B项,依据原文内容,“可以说人文科学几乎等于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即哲学社会科学还有不是人文科学里的内容,人文科学不能囊括哲学社会科学。C项,依据原文内容,“已经很少阐明人性的本质,很少具有人的精神了”,选项表述为“全物化”,过于绝对。2.遗漏了还要“把人的具体存在看作是与宇宙万物浑然一体,浩然同流,日日以新,共同迈向更加完美的生命境界”里的一项重要内容“人的具体存在”,即要研究人心人性和人的具体存在才能“看到人性之美、生命之美、精神之美”。3.“关注社会历史存在的本质与基础”并非历史学忽略对人性人心研究的原因。依据文章内容,历史学关注社会历史存在的本质与基础是应该的。撇开人性、人的精神去进行研究是受浅薄的知识论哲学的影响。[专项对点练(25)见P341]第5讲逻辑推断题——依据文本内容,合情合理推断该题的四个选项通常情况下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甚至有时是跳出选文,采用文外7设题的方法,让考生根据文意来判断。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和根据原文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这类题目由于信息较分散,概括性较强,观点较隐蔽,故难度较大。考生在做此类题时,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据文推断、合理推断,不可妄加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