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初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11、4、21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Ⅰ卷积累与应用(35分)一、基础知识及应用:(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炽.痛(zhì)阻抑.(yì)亘.古(gèng)回环曲.折(qǔ)B、嗥.鸣(háo)污秽.(huì)默契.(qì)锲.而不舍(qiè)C、祈.祷(qǐ)迭.起(dié)仰慕.(mù)鲜.为人知(xiǎn)D、磐.石(pán)踌.躇(chóu)重荷.(hé)义愤填膺.(yīng)2、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秕谷骊歌澜语博学多识B.炽痛肿胀延棉锋芒毕露C.轻捷踌渚懊悔回环曲折D.筹划书塾磐石荒草萋萋3、下列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是(2分)()①这个时候,它浑身无力,精神不振。②很快就把一冬天积存在肠胃里的食物残渣排泄出来。③美洲的大黑熊冬眠醒来以后,懒洋洋地爬出了窝。④于是,它就去寻找一些有轻泻作用的野浆果饱餐一顿。⑤从此黑熊振作了精神,开始了新一年的生活。A、①③②⑤④B、③④②①⑤C、③②①④⑤D、③①④②⑤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B.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C.通过这件事,使他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D.诗歌只有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才能领略此中画意诗情,感受其意境美。5、下列作家、作品描述不正确的是()(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散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B.《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英国《木兰诗》南北朝时北方民歌C.《邓稼先》杨振宁《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D.《伤仲永》王安石北宋《丑小鸭》安徒生丹麦二、填空(18分)6.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2分)例: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默写(每个空1分,共8分)(1)、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木兰诗》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的美好形象,一句“,关山度若飞”就让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一句“,对镜帖花黄”则细腻传神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的爱美之心。(4)、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现在却常是忧郁。8.名著积累(8分)(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2)、填人名,补足歇后语。()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文中记录作者很多童年趣事,其中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在本月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要向全校师生宣传我国的茶文化,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9.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3分)[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昌平五中初一___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我答卷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材料二]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答:10.你所在的小组打算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一次调查,以下是对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请你根据记录概括出茶为大家所欢迎的三个原因。(3分)茶楼老板:我们茶楼从环境设计到经营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特色,所以茶客盈门,我们的收入也就很好啦。年轻白领:我也喜欢上了喝茶。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会感觉放松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退休老人:你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许多老年病,又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这不,我每天都喝茶!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11.苏轼任杭州刺史时,经常泛舟西湖,品茗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门前的对联。(只填序号)(1分)①从来佳茗似佳人②日高人渴漫思茶③欲把西湖比西子④尝尽溪茶与山茗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Ⅱ卷阅读(35分)四.文言文阅读:(16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2.解释加点的词。(4分)(1)世隶.耕()(2)未尝.识书具()(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4)卒.之为众人()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问答题。(3分)(1)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现代文阅读(19分)敲雪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昌平五中初一___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我答卷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⑥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⑨“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⑩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12“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13“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