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二、东、西部经济合作三、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原因线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图1-22:西气东输线路主干管道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轮南是惟一的气源地,消费市场局限于上海。对吗?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化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在沿线推广民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同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广民用天然气,可改善城市大气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减少农民对生物燃料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破坏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改善东部大气环境,同时可发挥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转移区产业转移的原因对转移对象区的影响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沿海地区的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及开拓市场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台商有很强的吸引力。加速了大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发达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发达地区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导致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以逐步缩小地区差别。思考:1、产业转移的概念。2、产业转移的原因。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它地区的现象企业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的利润,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对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将产品生产的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还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便捷、当地办事效率、社会环境等。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想一想:广东边远地区为什么具备显著的产业集群郊外应?这种效应对当地的发展有何积极或消极影响?广东省边远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也很丰富。近些年来,这些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许多地区已经具备了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吸引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企业的迁入,产生了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这种产业集群效应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许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当的生态环境生成不利影响图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所示的产业规律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不是:吸引大量农民工,另外出于国家政策日本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50年代60-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后期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12.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1)东线工程沿________北上,沿线经______、_____、_____省到达_______市,该工程土石方量______,工程工期短,见效快。(2)中线工程工程难度大,工期长,但与东线相比;从地形上看,有______之利,输水成本_____,水质____。(3)我国北方严重缺水,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4)华北平原农业用水的高峰期是:()A.3~5月B.6~8月C.9~11月D.12~2月(5)南水北调影响了水循环各环节中的哪一个环节_______,可能对北方沿线地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________。13.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1)“西气东输”工程西起____(省区),东到_____(省市区),沿线可接纳_____、内蒙古、_______、甘肃、宁夏等地的天然气和_____省的煤层气,气源充足。(2)西部地区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说明地质历史时期气候______。与煤炭相比,天然气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3)用管道方式输送天然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西气东输”的意义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京杭大运河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小顺流输水低好北方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华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需求量大A地表径流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新疆上海青海陕西山西温暖湿润发热量高运输、使用方便、灰渣少、对环境影响小安全、损耗小,可昼夜不停连续运输、运量大,成本低,管理方便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有利于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资金积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改变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调整产业结构。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3、2002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所开发利用前景?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¾,同等热值煤气的2/3,你认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的价格,以促进西部的发展。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加强区际联系,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的条件,将某一生产要素配备到最能发挥效益的区域,从而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西部地区虽然具有资源优势,但是,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试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我国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格局如何?1、石油天然气工业是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和特点,而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普遍较为落后。2、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工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3、西部地区远离东部发达省区,现有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远不能满足大批油气产品的生产和外运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已开工建设,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读我国南水北调输水路线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南水北调”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问题的具体措施。材料中提及的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的原因是。中线调水起点的丹江口水库,其对库区气候的调节作用表现在。(2)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3)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西线方案相比较,东线工程的优势和劣势条件是:优势:。劣势:。(4)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最大地形障碍是:()A.秦岭山脉B.昆仑山脉C.巴颜喀拉山脉D.祁连山脉(5)近年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未再发生,这主要是因为()A.下游地区降水补给充足B.跨流域调水,紧急补充C.上游地区大力节水D.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调度管理(6)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试分析实现东线优质供水的主要措施。对沿岸污染大的小工厂实行关停并转,减少排污量;对大企业和城市生活污水,实行污水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沿岸地区推广生态农业避免农药化肥等污染水质地势北高南低使库区云量、雨量增多,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变小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缺乏;北方用水量大,供需矛盾尖锐;改善北方生态环境可利用京杭运河等天然河道作为输水渠道,投资省,建设周期短需建梯级提水设施,营运需要大量电能;沿岸工农业发达,排污量大,使北调水质较差CD调水线路东线中线西线调水源地可调水量源地水质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现有可利用的配套设施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水站加坝(162米-175米)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筑坝建库大较大较小差较好最好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自流供水,大大节约能源要穿越众多的山地,沿途需开凿隧道或盘山渠道调水线路长,工程难度大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差,可利用的设施很少调水后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输水点的本身及其下游调水后径流量减少而可能使到海水入侵、加速细泥沙的沉降和长江口拦门沙滩的发展,将影响长江口的航运等。输水区两侧及调蓄水体周围可能引起土壤盐渍化缺乏水源或水源不足的城市与工业区,输入水量后一般对环境会起改良的作用,积极效果明显。灌溉面积增加,各种蓄水体的面积也会扩大,这对中小尺度的气候带来有利的影响(蒸发量增加,土壤湿度增大,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日变化减小,地表反射击率减小等);但可能会导致土壤盐渍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有些产业处于开发和增长期,如信息产业;有些产业处于成熟或衰退期,如纺织工业,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同样会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例如产业转移使东亚的出口加工区由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例如重化工业生产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还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