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积极探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
1积极探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卫生室承担着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常见病诊治和重症病人转诊等基础医疗服务工作,是农民就近就医的重要场所,是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环节,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按照“全覆盖、均等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为辅、多元化融资,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培训工程,探索乡村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明显改善了农民就医条件和医疗保障水平,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要奔小康,先保健康。为了向农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我们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首位,把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培训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列入政府年度重点要办的惠民实事,力保农民群众有病能够及时看、就近看,基本达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误诊”的目标。目前,村卫生室就诊病人比以往增加20%,农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费用负担下降20%。落实政府主导。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应科学界定政府的医疗卫生职责,解决好医疗卫生领域中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问题。同时,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医疗卫生责任,形成政府主导、职责明确、机制合理的医疗卫生体制。我们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化筹资的投入机制,建立普遍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有效解决了医疗服务中的市场失灵问题,保证了全体公民都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08年,平桥区政府投入800多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700多万元,加快健全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管理体制。村级卫生组织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的网底,过去基本上是线断、网破、人散,这成为导致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积极探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农村卫生组织的途径,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合理界定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职责范围,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投入、运行和监管机制,形成了职能明确、定位清晰、综合协调、权责统一的管理体制,促进了村卫生室的健康发展,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创新运作模式。一是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所有医疗机构,不论所有制形式、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乡镇卫生院履行对村级卫生人员、药品、财务和医疗的“五统一”管理职能,即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准入、统一药械购销、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制度建设。实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明确规定村卫生室只能使用适宜技术、适宜人才、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并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提高报销比例,降低就医费用。二是统一就医政策和补偿标准。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郑州、武汉、东莞、惠州、佛山等地建设8个农民工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农民工就地参合、就地就医、就地补偿。三是建立竞争约束机制。一方面,将村卫生人员纳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范围,解决村医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实行挂牌上岗,分开接诊,公开竞争,优胜劣汰。对于那些服务水平低、群众不满意的村医,根据群众民主评议的结果,要求其离岗进修。坚持集约用地推动科学发展2土地是财富之母、发展之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和利用好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江苏省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无锡高新区)在实践探索中认识到,走集约用地、科学发展之路是最优选择。正确认识保护土地资源与推动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资源与推动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保护资源是推动发展的前提条件。不珍惜资源的发展是竭泽而渔式的发展,不仅破坏资源和环境,而且难以持续。推动发展又可以促进资源保护。社会生产力水平尤其是科技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能力。因此,决不能只重视保护资源而忽视发展,也不能只重视发展而忽视保护资源,而应当提倡并追求把保护融入发展之中的积极保护,寻求二者的平衡。基于这种认识,多年来,无锡高新区认真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坚持“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从严从紧,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高排放和浪费资源的建设项目用地。无锡高新区以全市6%的土地资源,创造了全市15%以上的生产总值;万元GDP综合能耗0.46吨标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对全市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运用土地杠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无锡高新区土地后备资源紧缺,人均土地面积少,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又十分迫切。针对这种现实,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作为着力点,运用土地政策,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转型;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供地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此,重新修订了《无锡新区制造业项目评估办法》。该办法实施5年来,高新区先后拒绝了300多个项目,没有新批过一家高污染化工企业,没有新批过一家不符合产业导向、投资强度、环保要求的高耗能项目。同时,把发展高端服务业特别是以软件外包为重点的国际化现代服务业作为建设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的突破口,坚持把有限的用地指标用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性产业和企业。严把供地闸门,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地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证合理用地需求,同时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杜绝资源浪费。无锡高新区通过重新修订《无锡市新区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盘活闲置土地的意见》,对工业性项目的投资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按照该意见,第一道产业政策的闸门由经济发展局在立项时把关;第二道规划环保的闸门由规划局在选址时把关;第三道注册资本到位与否的闸门由工商部门在登记时把关;第四道总投资强度的闸门由国土部门在供地时把关。在土地管理部门内部,建立会审制度,分别由相关科室进行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投资强度和集约利用程度等方面的审核,努力提高新进项目的质量。目前,无锡高新区外资企业亩均投入达到46.75万美元,亩均工业销售达到441.1万元。盘活存量土地,深入挖掘内部资源。在保护土地资源、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无锡高新区自觉破除“新上项目必须靠新征地”的传统思维理念,着眼于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土地。一是建造多层标准厂房,推行“零增地技改和零增地招商”,走空间盘活之路。二是对闲置土地清理作出严格规定。比如,对工业性项目用地实行限期建设,原则上要求在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开工建设、在开工建设2年内竣工投产;对未按合同约定日期开工建设的项目,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对未及时开工建设的,由土地管理部门督促其开工建设,并按规定征收土地闲置费;对已开工建设但无法按时竣工达产的,根据其开工建设进度和投资额度由政府收购或无偿收回;对新进项目使用土地不能按期竣工的企业,予以严厉处罚;等等。三是引导企业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将存量变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例如,经过高新区相关部门牵线搭桥,欧特(中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将1.65万平方米存量土地转给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既解决了后者的燃眉之急,又盘活了存量土地,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3以两区互动助推强工兴城推动科学发展,需要各地区依据自身实际,明确发展思路,找准工作抓手。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江西省九江市以强工兴城为目标,以两区(城区与工业园区)互动为抓手,努力探索科学发展之路。把科学发展落实到强工兴城上。城市的功能和对经济活动的承载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业化水平。工业发展壮大了,能够带动农业、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九江市牵住工业这个“牛鼻子”,把强工兴城摆在突出位置。当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正加快向内地转移。但要引来好项目,就必须营造好环境。九江市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江西省唯一的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具备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彰显山之灵、水之秀、文之韵,把九江市打造成为投资兴业、居家休闲的理想之地,可以收到筑巢引凤的效果,引来好项目,强化工业基础;把九江市建设和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把强工兴城落实到两区互动上。建立工业园区,有利于整合生产要素、提高经济效率,形成城市经济新的增长极,是强工兴城的有效途径。因此,应统筹城区与园区建设,实现二者的互动共进。一方面,以适度超前的城区建设为工业园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为园区建设聚集资金;另一方面,以快速发展的工业园区为城区提供就业机会,聚集人气。着眼于实现两区互动,九江市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一是科学制定规划。注重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在制定城市长期规划时注意为园区发展留下足够空间,充分考虑两区的协调发展。二是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把园区与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考虑,统筹安排,使之相互融合、配套成网。三是打造资金融通链。把打造资金融通链作为推进两区互动的重要内容,努力破解发展中的资金难题。把两区互动落实到体制机制创新上。推进强工兴城和两区互动,必须有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证。九江市坚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推进强工兴城和两区互动的根本动力。一是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九江开发区管理体制,建立统一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机制。实行园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一肩挑,由县(市、区)委常委兼任。建立园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在园区成立与同级政府职能部门具有同等权限的相关机构,要求有关部门把能移交的事权全部移交园区办理。按照以需定岗的原则,落实园区编制和人员。实行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的薪酬制度,充分调动园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商会、行业协会的优势,积极探索委托社会知名人士招商,拓宽招商渠道。筛选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的产品,结合创建省级、国家级产业基地,推出一批嫁接企业,组织现有企业招商。推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个好的施工队伍”的运作机制,加快推进落户项目。设立专门奖项,奖励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人员。三是创新用人机制。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量准、一盘棋走活,建立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在全市干部队伍中开展“治庸”行动,对那些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的主要领导、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分管领导、工作不主动不努力的一般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处理和教育。越是落后地区越要坚持科学发展落后地区基础薄弱、条件有限,实现科学发展的难度更大。但是,落后地区正是因为落后,才更加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后发优势,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立足自身实际,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落后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初步走出了一条以一体化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路子。4坚持好与快一体化发展。落后地区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质量效益上来,放到抓好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上来。对此,田东县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一是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实施以“山上竹海、山下蔗海”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工程。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连年下降,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循环利用、集群发展。三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现跨越发展。重点推进以石化工业园为载体的石化基地建设,形成链条完整、门类齐全的石化产业集群。坚持城与乡一体化发展。把城乡作为一盘棋来考虑,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繁荣,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这是落后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方面,田东县主
本文标题:积极探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99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