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IC卡在身份证中的应用现在广泛使用的公交卡、饭卡、身份证等都是采用一种非接触式IC卡(射频卡),它的工作原理是:读卡器发出的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当射频卡靠近时,卡内的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谐振频率与读卡器发射的频率相同)便产生了电磁共振,使电容充电,为卡内其他电路提供2V左右的工作电压,然后通过辐射电磁信号将卡内信息发射出去或接收读卡器发送来的数据。使用时,IC卡只需在读卡器有效距离5厘米左右以内,均可以与读卡器交换数据,实现预先设计的功能。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就是采用非接触式IC卡制成的。从证上所载信息来看,二代证与一代证并无明显的区别,它包括姓名、性别、名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址、居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签发机关和有效期限共9项内容。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二代证内部嵌入了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非接触式集成电路芯片,从而可以实现电子防伪和数字管理两大功能。第二代身份证在防伪方面有很多措施。以往的身份证主要是通过眼睛来判断证上的一系列可视防伪标识以辨别其真伪;而二代证除了证件表面使用了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之外,还内藏了集成电路芯片,将个人数据和图像进行编码、加密存储在芯片中,需要时可以通过专门的读卡器读取卡内存储的信息进行验证。这样,不断防伪性能大大地提高,而且验证也更加方便快捷。今后甚至还可以将人体生物特征如指纹等保存在芯片中,进一步改善防伪新能。二代证的伪造几乎是不可能的。制作一张身份证首先需要一张芯片,而这种芯片是由公安部监制的专用芯片,制假者无从获取。如果要从芯片开始仿制,其代价是非常巨大的。二代证更大的价值还在于居民身份信息的数字化。证件信息的存储和证件查询采用了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既可实现全国联网快速查询和身份识别,也可进行公安机关与政府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网络互查,实现信息共享,使二代证在公安安全、社会管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代证使用的集成电路芯片由4部分组成,分别是射频天线、存储模块、加密模块和控制模块。存储模块容量比较大,能够存储多达几兆字节的信息,写入的信息可分区存储,按不同安全等级授权读写。居民在户口迁移以后,可将新的地址和相关的信息通过写卡器重新写入芯片而不需要领换新证。加密模块是芯片的关键。由于信息是可以重新写入的,为了保证信息的防伪性和唯一性,加密模块采用了国家商务密码管理办公室规定的多种加密技术。控制模块是整个芯片的大脑,多种程序都存储在其中,包括通信协议、读写协议等。它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各种操作都是由控制模块执行相应的程序完成的。第二代身份证仅仅是我国在证件电子化方面的第一步,在其示范作用的带动下,户口簿、驾驶证、护照、文凭、证书等都有可能实现电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