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七年级历史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时间2014年11月3日地点综合组办公室主备教师郑小龙参加教师胡德荣课题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回答张骞通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和丝绸之路上商人们的苦和乐,培养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合理的历史想像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2通过评价班超投笔从戎,培养开放思维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3通过回答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产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培养联系生活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感知西汉时西域各族的生活状态、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设置、丝绸之路开辟与中外交流等史实,积累对西汉开发西北和开辟中西交往通道的认识,理解西汉是一个富有创新意识和勇于开拓的时代,中国早在汉代就开始开发和管理西北,并开创了对西方的联系。2学会观察和运用历史地图的方法、对历史情景进行合理想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张骞、班超的报国理想、无畏勇气和开拓精神。2认识到西域各族人民对本民族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文明是中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3认识到西域人民一直向往汉朝,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认识到中国很早就开始了对西北的管理和开发,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认识到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往的历史,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中国人很早就具有对外开放的意识与和平外交的精神。重、难点即考点分析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既沟通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又对西域都护设置具有奠基作用,同时也为开辟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因此可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具准备教学难点西域都护的设置和丝绸之路的开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讨论法、提问法、讲故事法。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教师设计(导入、重点、难点、考点)批注导入新课汉武帝时代的突出特征是国家“大一统”,汉武帝为巩固和推进国家“大一统”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学生回顾回答后,教师着重指出:汉武帝时代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在边疆和外交上开创了新局面,一是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发西北地区;二是开辟丝绸之路,沟通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这一课,我们就学习这两个内容。新课探究(一)张骞通西域1、汉朝时的西域2汉朝时的西域指的是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克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这是从狭义上说的,广义上说,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西汉初年,西域有30多个国家,大的国家有数十万人,小的国家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特产葡萄、玉石、骏马。汉朝初年,汉朝与西域处于隔绝状态。(原因——匈奴控制西域;路途遥远;匈奴阻隔;汉初国力不强,实行休养生息,不太注意外部世界。)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吉匈奴。(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路线——见教材地图。概况:张骞没有到达预期的目的(他们生活安定,不愿再与匈奴打仗),但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张骞在去大月氏的途中被匈奴扣留了10年,到达大月氏之后返回的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回到长安时,他们一百多人只剩下两人。】想一想,张骞出使西域还会遇到哪些困难?(72页的课中题)不了解西域情况;沿途地理环境恶劣,戈壁沙漠相连,崇山峻岭阻隔,气候变幻莫测;沿途民族关系复杂;语言不通。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花了多少年?张骞出使西域体现了哪些优质品质?13年。品质:建功报国的爱国主义理想;不畏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不懈的意志和恒心;敢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善于外交的杰出才能。(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19年。概况:张骞率领的使团分头访问西域各国,西域各国也纷纷派使者来到长安。作用和意义:西汉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3、西域都护设置(1)时间:公元前60年(2)名称:西域都护(3)功能: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保护商旅往来。(4)意义:这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为什么说西域都护的设置是金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见教材73页的知识卡。4、东汉班超经营西域(1)班超出使西域时间:公元73年,统一西域,出任西域都护,进一步加强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你知道“投笔从戎”的故事吗?说一说你对班超投笔从戎的看法。班超3“投笔从戎”的故事——班超年轻时,随兄长到洛阳,因家中贫困,经常替官府抄写文书以养家,汉明帝发动反击匈奴的战争,班超依然“投笔从戎”,立志报效国家。提示:可以从下列任何一种观点去肯定他:不读死书,重视实践;不守陈规,勇于创新;投军报国,建功边疆;“跳槽”、“改行”,可发展能力等。也可从下列任何一点去批评:读书人不做学问是不务正业;本地也可以发挥才干;知识经济时代就是要多读书。其他言之成理的亦可。关键看观点是否鲜明,能否运用论据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证。评价要有开放性,鼓励思维创新和个性发展。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但只到波斯湾,没到大秦。与班超有关的成语: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二)丝绸之路1、定义: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在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古罗马市场上的中国丝绸等同黄金。2、意义: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技术、冶铁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艺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想像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们的苦和乐。苦:山河险远;气候恶劣;强盗出没;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对待;语言不通等。乐:领略不同风光;享受异国情调;学习不同文化;可以挣钱发财;促进中西交流。参考现在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数一数,丝绸之路经过我国哪些省份和哪些国家?国内——陕西、甘肃、新疆三省区。国外——阿富汗、哈萨克、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巴勒斯坦等国。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上来到中国,向东汉皇帝赠送了象牙、犀角、玳瑁等礼物。这是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3、汉朝时与日本、朝鲜的交往指导学生看“史海拾贝”小结:1、两汉时期开发西北边疆,有哪些重大措施?①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②西汉后期设西域都护实施管理。③东汉时派班超出使西域。2、两汉时期是怎样建立与西方联系的?①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中西交往的商道——丝绸之路。②东汉时开始了与欧洲国家的直接交往:97年,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43、结合上一课内容,你怎样看待汉武帝时代的特征?并举例说明。①大一统的时代特征: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打败匈奴。②开拓进取的时代特征:派张骞通西域;开辟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加强与朝鲜、日本的联系。定稿讨论(需要落实的知识点)一、王国问题的解决(政治)1、汉初:分封王国,巩固统治。随着王国势力发展,威胁中央统治2、景帝:平定七国之乱3、武帝:颁布“推恩令”和削夺列侯爵位,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1、目的:维护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大一统”2、提出者:董仲舒3、措施:排斥其他学派,大兴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4、结果: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三、与匈奴的战争(军事)1、“和亲”政策:“白登之围”后,汉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2、北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深入漠北,大败匈奴,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3、匈奴的迁徙:东汉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分别向南、西迁徙作业布置什么是丝绸之路?有什么重大意义?巩固练习定稿后授课教师郑小龙胡德荣教学后存在的问题反馈授课后主备教师撰写教学反思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