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押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城市地理学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题,总20分)1.下列关于城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城市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B.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C.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影响区域D.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2.城乡差异可以体现在以下(D)方面①景观②人口③经济④基础设施⑤土地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3.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的是(D)A.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B.工业化的扩张与城市化C.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D.以上三项都属于4.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不包括(B)A.互补性B.相同性C.中介机会D.可运输性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题,总20分)1.城市群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2.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城市全部经济活动按服务对象来分,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与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3.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所谓自上而下型城市化是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表现为原有城市的发展和新型工矿业城市发展两个方面。所谓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区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中心地4.中心地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和货物的地方。5.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6.城市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的城市重建(urban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rev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redevelopment)等。“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的问题。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复和振兴市中心。7.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8.智能图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包括:结点、路径、边界、区域、标志。9.城市地理位置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三.简答题(第1、2题各10分,第3题20分,共40分)1.简述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任务。答: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它既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分支,也是城市科学群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讲,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我国城市地理学的迫切任务就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制定科学的城市政策提供参考。2.简述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联系与区别。答:联系:(1)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及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2)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区别:城市性质并不等于城市职能。(1)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内希望达到的目标和方向。(2)城市职能可以有好几个,职能强度与影响区域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3)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可以合理,也可以不合理,而城市性质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就人的主观意识,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3.简述中心地理论的假设条件以及画出按照三原则形成的中心地体系并写出相应的K值。答:假设条件:(1)均质性条件.①自然条件无差异;②人文条件无差异:研究区域内人口均匀分布,且收入水平(购买力)无差异;居民无消费偏好;同一级中心地提供相同的商品和服务;不存在所谓的交易壁垒。消费者购买行为只与距中心地的距离有关,且得到的商品和服务至于中心地的级别有关,不同级别的中心地提供不同级别的商品和服务。(2)唯一性条件.①具有唯一的运输手段;②运费只与运输距离有关,不受任何外在因素影响,也即运费率唯一。(3)经济合理性(经济人)条件.生产者只追求利润最大化,粗寻求掌握尽可能大的市场区;消费者为尽可能的减少旅行费用,自觉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商品或服务,以便使支出最小,收获最大。中心地体系图示:4.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法(或宏观法)、正常城市法、最小需要量法5.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城市化一词有四个含义: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城市化Ⅰ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城市化Ⅱ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用城市人口代表城市化水平比较简洁、方便,也反映主要的本质内容,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城市定义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城市人口数量的统计,进而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和比较。其次,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也将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第三,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测度了城市化的数量,不能反应城市化的质量。第四,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表示,只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规模。6.城市化的机制。(1)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第一前提,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即第一产业从业者自己及其家属所需份额之外能向社会提供的粮食。第二前提,剩余农业劳动力,即除开农业劳动者,剩余的劳动力。(2)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革命造成了城市的大量发展;韦伯认为,人口在城市中的日益集中是经济增长和差异化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于农业生产中的机器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使被替换下来的农业工人为寻求就业而流向城市;“经济发展,或孤立的社会与经济团体的结合,需要一部分人口在商业城市中集中。同样地,作为乡村经济向世界经济转变的工业社会生长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市场的扩大促使制造业集中”。因此,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所生产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应。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日本地理学家国松久弥认为,现代城市化过程就是第二和第三产业集聚行为所进行的过程。随着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后,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对发达国家来说,当前已进入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阶段,因此城市化水平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对中等收入国家来说,由于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最高;对低收入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不大,但是所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3)乡村-城市人口迁移的动因分析伯格等人从宏观上分析了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原因,提出著名的“推-拉”假说,认为人口迁移是其原住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推力:农业机器的使用、农村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环境恶化、发展前途受限。(4)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20世纪70年代英国哈维等人提出资本的“三次循环”概念。第一次循环包括在生产中,一部分以奢侈品方式满足资产阶级的奢侈消费需要,另一部分以以工资货物的形式保证劳动者的再生产;第二次循环包括在固定资本投资和消费资金两方面,各分为两部分,前者为生产过程中和为生产过程服务,后者同;第三次循环指在科研和技术以及各种社会消费,如教育和卫生等方面的投资。第二次循环与城市化关系最大,生产性建成环境和消费性建成环境共同组成城市建成环境。由于对建成环境的投资通常是大规模和长周期的,因此,对于资本家来说往往难以胜任,这就需要借助国家的力量来实现资本两次循环间的流动。7.公式1qiiPPR是城市规模分布的一般化模式(位序-规模法则),说明q值的不同取值,公式所表示的城市体系分布的特点。iP是一国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城市的人口数;iR是第i位城市的位序,1P是规模最大的城市人口,q是常数。当q大于1,说明规模分布比较集中,越大越集中;当q小于1,Pi较大,规模分布比较分散。越小越分散;当q等于1,捷夫模式,即第二位城市规模是首位的1/2,第三位是首位的1/3,是一种理想的均衡模式;当q趋向零,表明所有城市规模相等;当q趋向无穷大,表明只有一个城市分布。8.边缘城市及其特点。边缘城市是美国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人口郊区化、产业信息化、交通小汽车化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当今许多美国人的自然选择,是城市空间重组和功能重构的产物。它反映了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结构转变的趋势,在扩散中的又出现重新集聚。边缘城市特点:①、不存在高密度的高层建筑群。建筑是以低层宽立面的形态分散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②、停车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办公楼分散于绿色自然环境之中。各建筑之间通常由步行走廊或小巴士相连。③、配备机场或高速公路,飞机和小汽车作为主要对外交通手段。④、边缘城市的中心地带设有企业总部、大型商场、健身中心等设施。⑤、大型标志性的建筑物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⑥、多数居民居住在由绿色草坪环绕的别墅型住宅中。⑦、没有形成一般城市的行政区划。9.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特点:(1)新中国成立后,城镇的数量和城镇人口的总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中国城镇化的速度与世界进程相比相对较为缓慢,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3)中国城镇化过程的反复性和曲折性是世界上其它国家所少见的,大起大落是中国的主要教训。(4)中国缓慢的城镇化过程并没有出现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的现象。(5)中国的城镇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的破产和城乡关系的尖锐对立展开的,它是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乡经济共同繁荣的道路,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城镇化的本质特点。今天和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波澜壮阔的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征:(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2)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3)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4)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5)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10.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大、中、小位置。从不同的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这是从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区分的。中心位置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地区几何中心,很多情况下可能是地区的重心位置。门户是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比如石家庄,石家庄市原本是正定县的一个小乡村,当初京汉铁路修建到县城时,为了不破坏县城风貌,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一些铁路线在这里汇合,形成交通枢纽,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正定县太爷气得跺脚!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