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总复习与小专题梳理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阶段特征1、总体特征: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开始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阶段。2、具体特征: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这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经济方面的变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阶级斗争和阶级关系方面的变化:一是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由对抗到勾结;一是农民战争从高潮到低落。这个阶段里贯穿着两类战争,一类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类是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这一阶段中,中国新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刚刚产生,推动历史前进的仍然是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顽强地抗击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坚决性,表明他们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它的失败.也有力地说明,没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二、重要历史概念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国家和民族独立、主权的丧失,但仍然保持着国家主权形式上的“外壳”,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同时,经济上受其掠夺和剥削。半封建是指封建社会开始或已经解体,但又未完全解体。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同时,出现了新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是代表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2、近代中国革命:中外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既决定了近代中国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革命的目标和社会主题是争取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革命因为前后期的领导阶级分别是民族资产阶缉和无产阶级,而又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三、重要历史知识(习题形式)1、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差距:①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英国成为工业强国。②政治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黑暗腐败;英国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巩固了统治。③军事上:中国装备落后、军纪败坏;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④外交上:中国闭关锁国;英国殖民扩张。⑤战前中国日趋衰落,使英国侵略中国有了可能;英国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实行的扩张政策,使英国侵略中国成为必然。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极力扩大海外市场,开拓殖民地。而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日趋没落,必然成为它们的侵略对象。中英两国鸦片问题上的冲突,仅仅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没有这种冲突战争也将因其他借口而发生。3、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英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列强,蓄意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方面:①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统治者又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②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战和不定,组织抵抗不力。③清政府长期以来与人民处于对抗地位,使得人-2-民群众的反侵略力量不能充分发挥。尽管军部分爱国民奋起抵抗,但仍无力扭转败局。四、单元相关专题(梳理)1、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亩田制度》。①内容:A、土地问题: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分配问题: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②特点:绝对的平均主义。③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以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结晶,但这种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①内容: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②评价: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A、内容: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的有制。B、意义: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②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作用: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2、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土地政策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内容就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B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纲领中,“民主”的含义就是平均地权,但未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胜利后,国家用“核定地价”的办法实现土地国有,最后达到“国民共享”的目的C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如1931年的土地政策,1947年的《中国土地大纲》,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但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个例外。由于终日民族矛盾尖锐,当时采取“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3、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A鸦片战争英国发动(1840—1842年),清朝爱国官兵和三元里人民奋起抗英,中国失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发动(1856—1860年),中国失败,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发动(1894—1895年),丁汝昌等抵抗,中国失败,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美等八国发动(1900),清军和义和团联合抵抗,中国战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4、中国近代的被迫开放1、1842年8月《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列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权利。2、1844年《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进入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权。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3、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牛庄、淡水汉口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4、1860年10月《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5、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标志着中国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5、资产阶级民主思想1.明朝后期的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反对把儒家经典奉为“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在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则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也将矛头指向君主专制。王夫之否定理学的形而上学观点,提出政治上“趋时更新”。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其中包括以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听取社会舆论,发展工商业等内容。3.早期维新派提出了发展民族工商业和与外国进行商战,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4.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提出了变法、兴民权、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系统完整的维新变法理论。通过大力宣传和百日维新,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5.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武器,并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演变成“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通过革命派的大力宣传和辛亥革命的推动,民主革命思想日益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6.新文化运动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通过《新青年》等刊物,大力宣传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反对愚昧、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IH文学,从而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前解放,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7.孙中山后来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阶段.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获得了重大发展。五、单元兼小专题知识训练(题量、形式同高考试卷)一、选择题(23题)1.下列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中国处在清王朝的统治之下,危机四伏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C.中国实行闭关政策,断绝对外贸易D.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对中国东南沿海进行侵略活动2.英国成为近代第一个侵略中国的国家,是因为A.英国是对华贸易的第一大国B.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C.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头号工业强国D.清政府统治腐朽,不堪一击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4.在18世纪中期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2002年全国高考题)-4-A.处于出超地位B.处于入超地位C.出口与进口基本持平D.从出超逐渐转为入超5.鸦片战争前,在中英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的闭关政策B.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作用C.中国手工业产品质地优良D.英国商品不符合中国居民的习惯6.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建立的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在:A.天津B.广州C.北京D.上海7.列强强迫清政府同意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主要目的是A.扶植地方傀儡政权B.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C.鼓动设立“总理衙门”D.加强和清政府的联系8.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黄埔条约》9.19世纪中期,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军舰和商船沿长江最远可达A.汉口B.九江C.镇江D.安庆10.《天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中,位于最北和最南面的是A.营口、烟台B.营口、汕头C.烟台、琼州D.营口、琼州11.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分尊卑。”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革命形势的变化B.农民政权法制化C.洪秀全策略上的变化D.农民政权封建化12.《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A.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平均分配土地C.天下人都是兄弟姐妹D.天下人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13.《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2000年全国春季高考题)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14.《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实行土地平均分配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是因为:①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②当时军事斗争紧张,不具备实现该理想社会的客观环境;③绝对平均分配背离了农民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本性;④太平天国运动面临紧张的军事斗争,使其理想社会失去了实施的可能性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5.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B.由当时紧张的军事形势决定的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16.《资政新篇》中规定外国人“准其为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也”,反映出太平天国的外交思想上A.准许外国人参与天朝内政B.自主开放的外交C.自主封闭的外交D.禁止外国与中国通商17.《资政新篇》在当时不可能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能够实行的社会条件B.西方列强的侵略C.体现的经济思想落后D.军事斗争非常紧张-5-18.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的区别是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是否抵御外国侵略C.是否译书学习西方科技D.是否发展资本主义19.从适应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下列著作最具进步意义的是A.《海国图志》B.《原道觉世训》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20.鸦片战争后,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是A.《四洲志》B.《康辅纪行》C.《海国图志》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