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凤凰学校八年级语文指导教学书时间:2016年5月17日主备人:刘瑞艳审核人:课题出师表1课型新授课1教材分析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出师表》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并增强对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的直接感受,课文安排在单元中间,应是为实现单元教学目的而需着重训练的篇章,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文章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抒情,表达流畅、自然。开头分析议论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中间回顾往事,追忆以身许国的经历,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集中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语言上骈散结合,辞情恳切,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精彩语句,适于诵记。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和翻译的技巧。但对于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还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本文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所以这节课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解题、了解表这种文体,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2.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字、词、句的含义;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文章;掌握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和古文今译的方法。3.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等特殊文言现象教学难点: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课前准备1.预习内容交流2.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第一课时2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语: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任务一:预习检测,夯实基础崩殂(cú)疲(pí)弊侍(shì)卫不懈(xiè)陛(bì)下妄自菲薄(bó)以塞(sè)忠谏(jiàn)之路陟(zhì)罚臧(zāng)否(pǐ)昭(zhāo)郭攸(yōu)之费祎(yī)以遗(wèi)陛下悉以咨(zī)之裨(bì)补阙(quē)漏行(háng)阵和睦倾颓(tuí)桓(huán)灵苟(gǒu)全卑鄙(bì)猥(wěi)自枉屈二十有(yòu)一年夙(sù)夜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斟(zhēn)酌(zhuó)以彰(zhāng)其咎(jiù)咨诹(zōu)善道遗诏(zhào)2、作家简介。1、本文的作者是三国(朝代)时蜀汉(国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人名)。2、本文是作者出师伐魏(国名)前写给后主的一篇奏章,文中提到的“先帝”指的是刘备(姓名),“陛下”指的是刘禅(姓名)。3、本文的体裁是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4、第6节中可以概括出一个成语是三顾茅庐,这一成语常用意思是诚心诚意地邀请。5.背景资料: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以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学生跟老师互动诗句学生畅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定出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任务一活动(一)识记生字词1.抽查部分学生读字音。2、教师点拨易错字易错音3、学生齐诵两遍,巩固记忆。(二)检查文学常识1.学生对照课件识记作者,并补充2.照课件抽查3、背诵识记要点3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次年,诸葛亮再次伐魏,又上书刘禅,通常称为《后出师表》,本文就称《前出师表》或《出师表》)任务二:美文诵读,初感内容:1.听读。(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2.老师巡回3.朗读指导:此文长句较多,里面往往包含三四个短句,要读出层次感,必须注意连读和读断,请参考例句,标示出下列句子的停顿之处:(例)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前两句间、后两句间要连读,一二与三四句间要读断)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4.全班展示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感情。5.学生组内朗读,读给其他同学听,相互交流朗读技巧任务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任务四:合作交流,准确译文1、请同学朗读课文第1、2段。任务二活动1.用心听读课文:边听边做好勾画和批注,应注意朗读时的节奏停顿。本文长句较多,里面往往包含三四个短句,要读出层次感,必须注意连读和读断,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2、展示听读收获:学生自由谈论感受3.学生直面课文,学生大声练读,尝试表情朗读,力求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4、全班展示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任务三活动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生生互补,理清思路任务四活动1.学生自己朗读第一段,并且对照课下注释翻译,勾画重难点2.小组讨论,合作译文,重点处理难点问题,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3.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一人读文,一人解词,一人译句,一人析文。4.组间互补,教师点拨强调42、然后对照注释自行翻译第一、二段,碰到疑难的地方可以请教他人或在组内展开讨论解释下列重点词语(1)中道崩殂..死(2)益州疲弊..疲弱困乏(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确、确实(4)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5)危急存亡之秋.也时(6)盖.追先帝之殊遇大概/追念(7)诚宜.应该(8)开张..圣听扩大(9)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10)俱.为一体都/是(11)陟.罚臧.否提升/惩罚/善/恶(1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三)探究文意(第一、二节)4、分析一、二段,思考下列问题(可用原文回答)(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虽“天下三分”而“益州疲弊”(客观)(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3)作者在第一段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4)作者在第二段提出了怎样的建议“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1.学生自己朗读第二段,并且对照课下注释翻译,勾画重难点2.小组讨论,合作译文,重点处理难点问题,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3.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一人读文,一人解词,一人译句,一人析文。4.组间互补,教师点拨强调知者加速:翻译下列句子。(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宫中和府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成果展示:学生当全班同学翻译文句(可以利用黑板将需要特别关注的字词解释直观展示)布置作业B:背诵课文1、2段,完成配练1-6题,预习第2-7段A:背诵课文1、2段,完成配练1-11题,预习2-7段板书设计出师表诸葛亮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第二条建议:“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教学反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