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高等学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CBI理念下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口语小班化教学模式应用探究申报人:顾晓栋申报学校:(盖章)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访问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申报日期:2015年10月浙江省教育厅二○一二年制项目名称CBI理念下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口语小班化教学模式应用探究申报人姓名顾晓栋性别男学历学位本科/硕士专业英语教育所在单位(部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贸易分院职务外语教研室主任职称高校讲师访问单位名称杭州师范大学导师姓名、职务欧荣/外国语学院院长访问时间2015年9月-2016年8月项目起止日期2015年9月-2016年6月项目经费预算(万元)总额学校资助自筹其他0.60.600项目成员类别姓名出生年月职务职称专业工作单位项目分工项目负责人顾晓栋198105讲师英语教育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主持人项目组成员欧荣197111教授英语语言文学杭州师范大学理论指导孟建国196103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理论指导、数据采集王音197801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数据采集王晓姣198903助教英语语言文学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证刘正飞197602讲师英美文学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分析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企业背景及现有生产和研究条件:一、访学单位背景杭州师范大学(HangzhouNormalUniversity)简称“杭师大”,前身是光绪三十二年创建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期间不断发展与组建,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师范学院,新世纪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2014年,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杭州师范大学现有仓前、下沙、玉皇山、古荡湾等校区,固定资产23.7亿元,博士、硕士点132个,有包括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省重点专业等69个本科专业,形成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医学四大主干学科,艺术、教师等特色学科。杭州师范大学与美、英、日、澳30余所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与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一座;百年学脉,延绵勃兴,杭师大正朝着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迈进。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是浙江省高校中较早成立的外国语学院之一,是浙江省外、杭州市外文学会会长单位,下设英语系、日语系和大学外语部,现有英语、日语2个本科专业以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育硕士3个硕士点,并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英语专业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和日语语言文学是学校重点学科。学院一贯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富,设有认知科学、英语文学与翻译、应用语言学、日本学等研究所。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厅级以上科研奖10余项,在外语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居全省领先地位,出版高质量学术专著多部,其中由钱兆明教授主编的《庞德与中国》在国际上反响热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4人。学院十分重视教学工作,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和课程的层级性,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基础,专业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学文化视野,方向课程为学生毕业后进一步深造、就业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撑。二、现有研究条件本课题研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无论是小班化教学,还是CBI理论,都是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的,且都符合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指导理念,与当前国内外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因材施教高度契合,且已有许多成功的实证案例。课题组成员杭州师范大学欧荣教授的学术背景对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学术性以及科学性方面的保障,欧荣教授具备丰富的英语专业建设经验以及课程改革研究的管理经验,在课题的理论支撑以及实践指导层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题负责人具备英语教育与课程教学论专业背景,长期从事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精读、商务英语、口语等课程的教学。项目主持人自2010年以来一直担任外语与贸易分院应用英语专业负责人一职,对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的方向都有深刻的了解和体悟,已经完成2014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规划课题一项——《阅读策略指导下高职高专阅读网络课程的构建》,在研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项课题一项——《基于网络的外语教学实践的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的外语口语教学中的交互与反馈研究》,对于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具备一定的研究经验。项目主要参与人员孟建国教授,现任教育部(第二届)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商务英语专业委员。主持完成过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两项、2008、2010、2013年浙江省社科研究课题三项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三期(2011)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重点课题一项。其他课题成员均具备相关学术背景和口语课堂一线教学经验。《商务英语口语》是研究者所在院校应用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开设四个学期,共计256课时。该课程教学目标是能利用已掌握的英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逐步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的结合。在各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的实施办法明确表述为: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引入真实性的语言材料,课堂教学组织以情景操练为主;注重合作学习模式,并稳步推进小班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同时研究者所在学院响应浙江省教育厅于近期颁布的《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精神要求,鼓励课程的小班化教学改革并提供相应的政策以及技术支持,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项目实施的背景及意义、项目的由来:(从研究项目本身、对访学单位和对访学者个人专业发展角度进行描述、提出问题)一、项目实施的背景《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总体要求为:强化推进教学创新的政策导向,营造重视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广泛开展有效教研活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行弹性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优化教学方式,扩大小班化教学,推广分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推动小班化教学也是《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求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采取大班和小班、长课和短课有机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小班化教学占总学时数的比例。从中不难发现,通过改革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方式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与效率是未来浙江省高校教学领域的一个大方向。在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地位不可撼动,《商务英语口语》是研究者所在院校应用英语专业一门专业技术主干课程,其任务及目标不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流利、地道的英文表达思想的高级口语技能,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就所听材料或熟悉题材进行对话、讨论等连贯发言;熟练掌握英语日常会话中尤其是商务交际中所需要的表达方法,为今后从事外贸商务活动打下基础。然而,目前每班平均48人的大班授课,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发展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在“说”这一口语教学环节上,诸多问题凸显,如不易于面向个体、不利于因材施教等,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独创性。因此,如何克服班级授课所带来的局限,就成为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所谓小班化教学,是指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较小班额(不超过30人)的教学班级之内,按照其特有的内在价值和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根据雷纳德.S.凯恩的一项研究表明,教师的视野覆盖有效关注面在18-28之间,规模庞大的班级将阻碍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发言与讨论的机会。小班化教学将为学生扩展更大的探究活动空间,增加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充分的语言操练机会,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关注,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内容依托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二语教学方法,这种将目标语言与主题内容融合在一起的教学理念为优化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CBI与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倡导通过学习主题,而不是单纯学习语言获得语言能力。这种CBI主题教学模式完全符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所提出的“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将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有机结合。二、项目的意义商务英语口语课堂上小班授课模式的创建以及CBI模式的运用有助于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语境,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发展学生英语能力的更为自然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有效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让学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材料,进而把英语作为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最终提高高职学生真正用英语沟通、交流的目的,达到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该模式正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教学模式为我国的高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同时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中,大班化教学向小班化教学的转变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带了挑战。在大班化教学中,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类学习”,在这一价值追求下,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管理者、领导者,没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照本宣科”、“按部就班”成为大班化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在这一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通过高校培训和专家讲座的方式进行。然而,在小班化教学中教育的目则从“类学习”转移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这一价值追求下,教师的功能、角色与地位都需要得到新的诠释与定位,新的功能与角色必然要求教师具有新的素质结构与特征,而新的素质结构形成必然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由此可见,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不仅能以点带面的方式为其他课程小班化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实证性参考依据,更重要的一点,可以通过研究的开展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业务能力的良性转变。我们相信在小班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专业发展会根据小班化教学的独特性,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这些新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为目的、着眼于教师教学方法改进;以促进学生学习投入为宗旨,着眼于课堂管理技能及课堂环境改善;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鹄的,着眼于课程内容更新与教学评价方法的改进。项目涉及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其中以美国的研究最具代表性。西方教育界试图由环境变量中的“班级特征——班级规模”的改变来观察获得师生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变化。1978年格拉斯(G.V.Glass)和史密斯(M.L.Smith)通过对77项有关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从总体上看小班不仅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帮助,而且在教学双发积极性的调动、课堂上互动的促进等方面都具有优势。20世纪末90年代美国田纳西州“STAR(学生教师成就比)”实验、威斯康辛州“SAGE(学生教育成就保证)”实验、加利福尼亚州“缩小班级规模”项目都为验证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提供了科学依据。2000年的以后不少美国学者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质疑,甚至有的研究结论显示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相关系数较低。在英国,对于班级规模与学业成绩的研究结论有:在小学入学早期效果明显,有利于贫困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但是同样也存在对于小班教学的质疑,相关的一些研究结果也佐证了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无关。近年来随着英国小学入学人数的不断递增,英国教育部长Gove甚至说服家长:大班有助于学生学习。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教统局于2004年开展小班教学绩效研究,项目主持人MauriceGlaton教授费时三年获得了如下结论:未有足够证据显示接受小班教学的学生在学业成绩、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动机上比普通班学生表现更佳。但是接受小班教育的清贫学生在中文和数学这两个科目上变现较好。2014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PeterBlatchford教授总结说国际小班化教育研究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关注班额和学生成绩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影响力大,但是忽视了教学方法对班额的影响,因此研究结论差异明显。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