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册第八组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组教材简说:本组教材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四篇文章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文中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是一篇有关世界名曲《月光曲》的来历的传说。文中充满了温情,体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人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画中妇女拿恬静、淡雅、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我的舞台》是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所写,她用娓娓动听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自己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学习本组课文,能令人深受启发,得到鼓舞和力量,并感受艺术的魅力。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课时数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第25课伯牙绝弦一、课时基本内容二、教学内容分析:考点: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学困点:制定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中的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四、教学流程:环节师生活动设计训练内容预期目标设计意图本课的效果反馈与修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了解有关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课中教学一、播放古曲,引入课文。1、播放《高山流水》。2、提问:这是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有谁知道有关它的传说?3、引导学生理解“绝弦”,大致介绍伯牙。1、聆听。2、讲述有关故事。3、读课题,了解人物背景。用古曲引人情景,营造氛围。二、初读,读懂字音。1、让学生自由练读。2、检查初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在班上朗读,读通句子,梳理生字。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三、再读,读懂句子。1、让学生默读课文,联系注释,理解文意。2、提问:课文可分为两层,大家知道应该从哪儿断开吗?这两层各讲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层意:知音相遇之喜,知音离世之悲。3、全班交流文意,在学术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字“善”、“志”、“念”、“得”、“复”等。4、让学生再读课文,读出韵律。联系注释或查阅工具书,尝试疏通文意,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勾画。2、将课文从“钟子期必得之”处分为两层,讲述层意。3、在班上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理解字词的意思。4、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再读课文,疏通文意。四、细1、引导感悟“知音相遇之喜”。(1)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1、感悟“知音相遇之喜”。(1)自学,勾划相关的语句,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对读,体会情感。子期是知音的?(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和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3)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提示: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有懂你的人呢?如果遇到了,你会是怎样的心情?(4)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2、引导学生感悟“知音离世之悲”。(1)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2)指导朗读,读出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3、指导学生将前后两层对比朗读,从知音相遇之喜中体会知音离世之悲。读一读,品一品。(2)交流,体会钟子期与伯牙的相知之喜,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3)联系实际谈话,感受“相遇之喜”。(4)读课文前半部分,读出相应的感情。2、感悟“知音离世之悲”。(1)听故事,具体了解这个典故。(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3)读全文,前后读出不同的情感。于“知音”的思考。五、回味诵读,升华主题。1、鼓励谈话:善鼓的俞伯牙为了知音钟子期去世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了解这个故事后,你想说些什么?2、师生诵读全文,指导背诵。1、发表感想,体会知音的可贵。2、诵读全文,争取背诵。在理解了文意、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安排五、板书设计:25伯牙绝弦高山流水遇知音相遇之喜离世之悲六、作业设计:1、解释加点的字。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2、背诵课文。六、教学反思:第26课月光曲第一课时一、课时基本内容二、教学内容分析:学困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理解《月光曲》的内容。考点:1、理解并积累优美的词句。2、背诵第九自然段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理解并积累优美的词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月光曲》这篇课文所讲述的内容。3、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音乐描绘的景象,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四、教学流程:环节师生活动设计训练内容预期目标设计意图本课的效果反馈与修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准备《月光曲》的录音带,教学课件。课中教学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以《月光曲》为背景音乐,导入:在国外,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都是反映人民群众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他的音乐总是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直到现在仍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他就是贝多芬。对于贝多芬,大家知道多少?根据课前收集到得相关资料,简单介绍贝多芬。以《月光曲》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洗涤学生的浮躁,使其能静心进入课文学习。对贝多芬资料的交流也能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二.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带。2.提问:《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3.提问: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4.填空练习:《月光曲》是首什么样的乐曲?谁在乐曲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出示:“()曲”5.小结: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而这首《月光曲》也恰好是他为劳动1、对照课本听录音。2、由课文第一句中找出“传说”二字,了解到这是个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也许并不真实3、概括文意:写的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4、通过填写句子,懂得《月光曲》是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是一首优美的乐曲。5、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为变序教学作准备。人民所创作的。三.细读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意境。1.播放《月光曲》。2.提问:你们从曲中听出了什么?3.导入:我们上完这篇课文后,相信大家对他会有更深的感悟。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兄妹2人听到《月光曲》后的感受。课文哪部分写了兄妹听曲时的感受?4.提问:在这一部分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5.组织交流: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景色?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他弹奏出来的乐曲是一流的,而且这首乐曲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充满感情,有着很大的感染力。哥哥在静心的听贝多芬演奏,加上月光柔和,夜色清幽,产生联想是自然而然的。(2)哥哥很清楚妹妹酷爱音乐,也懂音乐,就知道了妹妹以听懂了音乐的内容,已被这音乐所感染。1.出示第九自然段,提问: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画面?在学生回答时展示相应的画面。画面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撒遍了银光——月亮初升画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越升越高画面三: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亮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来…….风起浪涌画面四: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美丽。——风平浪静2.知道朗读:随着音乐的旋律,月光照耀下的海面不断变化着。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个变化表现出来呢?1.闭目聆听。2.自由发言。3.找出课文第九自然段。4.指出“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事物,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钢琴声而产生的联想。5.联系上下文,分析哥哥产生联想的原因。6.先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找出四个画面,观看“海上升明月”的录像,对画面加以体会。7.放开声音,将海面上的四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8、再读,感受音乐的美.语言的美和课文所描绘的画面的美。在学生通过欣赏《月光曲》,充分体验了作品中的意境.人物的情感后,再去研究作品的创作过程,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与音乐家和文章作者的感情交融。播放音乐,让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课后安排第二课时一、课时基本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二、1、学困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理解《月光曲》的内容(2)抓住重点自然段,想想描写景象。2、考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背诵第九自然段,理解并积累优美的词句。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1、体会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爱,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2、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3、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四、教学流程:环节师生活动设计训练内容预期目标设计意图本课的效果反馈与修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准备相关语句的课件课中教学一、回读全文,探究《月光曲》的创作过程。1.让学生自读课文前半部分,思考:贝多芬为什么会创作出这么美妙的音乐?2.全班交流第一个原因:“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重点指导下列语句:(1):“这首曲子真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2)“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卷太贵了,等我多做几双鞋,多挣点钱,一定给你买一张票。”(3)“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让学生就这句话做选择题,理解妹妹说的说这话是什么意思:①哥哥,我和你说着玩的,哦我根本就不想听音乐会;②哥哥,你不要伤心,这音乐会对我来说可听可不听,你别在意;③妹妹在安慰哥哥,她不想让哥哥着急,其实,她很想听音乐会。1.先自读课文前面的内容,探析贝多芬创作经曲的过程,再小组讨论。2.由第3自然段兄妹的对话入手加以体会。(1)认识到盲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却没机会听贝多芬亲自演奏。(2)感知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于家庭贫穷,无法满足妹妹的要求。他很愧疚,也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妹妹听一回贝多芬的弹奏。(3)做题,认识到妹妹是在安慰哥哥,她的内心其实对音乐会充满了渴望。(4)学生二人分角色朗读,其余人听,听着心中生起同情之心,从而认识到正是这对话使得贝多芬一定要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琴。(5)感受贝多芬热爱劳动人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抓住促成《月光曲》形成的三点原因——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当时的环境__同时也就抓住了本文因事情发(4)引导体悟:你局的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话,会怎样想?可让两学生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他学生将自己当做门外的贝多芬。(5)小姐: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感动,为了解除哥哥的愧疚,为了了却妹妹的心愿,他决定进去为妹妹谈这首曲子。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3.全班交流第二个原因:“盲姑娘懂音乐,真心喜欢贝多芬的乐曲。”重点理解:(1)让学生读姑娘的话,“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不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点拨:姑娘说“多纯熟啊”“感情多身哪!“说明姑娘很懂音乐,”您,您不会就是贝多芬显示呢感吧?”姑娘在说过曲子之后,马上做出了判断,可见她很爱贝多芬的曲子,仅从弹奏出的乐曲便能推测出弹奏者是贝多芬本人,这对于一个家境贫穷的小镇上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这让贝多芬感动之余难免会有种遇到知音的感觉。(2)启发思考:贝多芬没有回答妹妹的话,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结: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让贝多芬深受感动,所以要再弹一曲给盲姑娘听。4.全班交流第3个原因:“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重点指导:(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点拨:“幽静”就是非常的安静。正是由于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贝多芬才能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如果在喧闹的环境下,这种琴声是不可能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