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是我区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规划。本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第一章发展新起点和发展新环境一、发展新起点“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快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步伐,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多种挑战,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和主要任务圆满完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末200.37亿元达到2010年367.36亿元(预计),年均增长12.88%。――全口径财政收入由2005年末25.82亿元达到2010年65.69亿元(预计),年均增长20.53%;区级财政收入由2005年7.5亿元达到2010年22.2亿元(预计),年均增长24.23%。――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累计实现964.26亿元(预计),比“十五”累计229.37亿元,增长320.39%,年均增长30.26%。――实际引进内(外)资“十一五”累计实现亿元,比“十五”累计亿元,增长%,年均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末177.09亿元达到2010年340亿(预计),年均增长13.94%。――全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分别下降4.09%、5.4%、4.68%、8.29%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减排31.2%和47.7%。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业的“1+4”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总部经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从2005年%提高到2010年%(预计);二、三产业的比重从2005年40.61:59.39调整到2010年18:82(预计);产业结构调整朝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大步迈进。三大功能区启动建设。编制了三大功能区发展规划,全面启动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建设。武昌古城内首义文化区、红巷(都府堤)红色景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长春观—宝通禅寺宗教文化区四大风貌区加快推进。公司总部区已建成使用商务楼宇68栋,260余万平方米;在建商务楼宇30栋,160万平方米。借助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契机,启动东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楚河、汉街项目建设。滨江商务区万达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裕大华片和车辆厂片建设即将启动。三大功能区建设累计投资达300亿元以上,成为提升城市功能、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武昌火车站改造、首义广场隧道、临江大道、岳家嘴立交等10余项重点交通建设工程,江盛路、江民路、中山路、杨园路等一批主、次干道建设竣工,推进二七长江大桥、武汉大道、白沙洲高架、东沙连通、地铁2、4号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武昌地区道路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推进胭脂路、保安街、文明路等片区旧城改造,彻底解决插花地历史遗留问题,三角路村、余家头村、团结村等城中村综合改造全面启动。蛇山显山透绿工程、紫阳湖、内沙湖等湖泊修复和保护工程取得了良好进展。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市民素质教育,广泛开展“吴天祥小组”活动和窗口单位文明建设,提高了公共文明指数。积极开展“两型社会”示范创建活动,建设完成了一批“两型社会”示范项目。深入推进创“市民满意路”和“市容环境达标街”活动,大力实施街巷整洁工程,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每年投入8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临时救助以及助残帮困和安老扶幼。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十一五”期间新增就业人数77026人,就业培训和特困群体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取得新的提高。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困难群众基本医疗得到保障,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末10787元达到2010年21000元(预计),年均增长14.25%;消费支出由2005年末8242元达到2010年元(预计),年均增长%。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05年的25.19平方米提高到2010年32平方米(预计)。全区127个老旧社区实现基本物业服务全覆盖,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预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认真贯彻《信访条例》,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提高依法处置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人民武装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十一五”时期,我区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区”“全国红十字社区服务示范区”“湖北省最具投资价值区域”、“湖北省文明城区”等荣誉称号。五年的科学发展,为武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着力解放思想,处理好坚定目标与深化思路的关系。坚持“建设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不动摇,解放思想、深化思路不停顿。围绕既定的发展目标,深入分析武昌资源禀赋和未来发展趋势,不断深化发展举措和实现路径。先后提出构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的“1+4”产业格局;着力实施“三建二改一保护”发展战略(即建设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三大功能区,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保护湖泊、山体生态环境),推动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二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处理好调结构与保增长的关系。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保持经济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以优惠政策和优良环境吸引总部型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发展,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都得到明显提高。三是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处理好当前与谋远的关系。坚持着眼长远,积极谋划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承载力,先后规划建设了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三大功能区。同时,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城市道路交通和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加强商务楼宇建设,为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拓展空间。四是着力改善民生,处理好发展与惠民的关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近几年武昌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民生事业投入,五年来就业、教育、卫生、救助等民生工作累计投入亿元。结合群众实际困难,着力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法律等专项救助机制,困难群众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五是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日益突现。坚持在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中解决各类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建立了行政、司法、人民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坚持不过分担心稳定问题,放缓城市拆迁、企业改制步伐。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从严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六是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处理好规范管理与创新服务的关系。坚持把规范管理与创新服务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通过实施基层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健全体制机制,促进基层工作规范高效。在全区广泛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倡导干事文化、创新文化,激励干部职工开拓创新、争先进位,不断推进武昌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十一五”以来,虽然武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现代服务业层次不够高,重点产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够大、竞争力不够强,经济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不够完善,交通路网、排水设施与发展要求仍有明显差距;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城市拆迁等重点工作推进速度不快,务实创新、克难攻坚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增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任务艰巨,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对于这些问题,将在“十二五”时期加以改进和解决。二、发展新环境“十二五”时期,武汉进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武昌作为武汉江南核心区,发展思路更为清晰,定位更为明确,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诸多有利条件:一是三大发展战略在武汉叠加,必将促进武昌加快发展。中央批准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深入推进,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三大发展战略必将促进武汉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加快,企业总部向特大中心城市聚集的趋势会更为明显,有利于武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二是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多,必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已开工的地铁2号、4号线、武汉大道、东沙湖连通、鹦鹉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白沙洲大道高架等重点建设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竣工完成,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将取得重大进展,有利于改善交通环境和城市面貌,促进南北地区均衡发展,打造生态环境良好、城市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三是城市功能区加快建设,必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承载空间。“十二五”时期是武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高峰期。随着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三大功能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武昌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特别是东沙湖连通工程的推进,将带动公司总部区核心区域的加快建设,与滨江商务区连成一片,初步形成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的空间格局,有利于聚集市场和产业发展要素,提升经济承载力。四是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必将带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民生改善。大批重点建设工程深入推进,有利于提高武昌宜居程度,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特别是三大功能区加快建设,将带动就业容量大、吸纳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形成新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维护武昌和谐稳定。同时,“十二五”时期武昌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出现;城区间竞争日趋激烈,尤其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武汉新区、东湖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对武昌的产业发展形成一定压力;随着城市拆迁的推进和经济发展加快,社会利益诉求将有所增多,困难群体、低收入人群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难度加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更为突出。“十二五”时期,机遇大于挑战,武昌将步入经济发展的快速期、产业转型的提升期、城市建设的跨越期。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武昌“省会之区、首义之地、科教集聚、滨江滨湖”优势,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着力推进城市功能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着力加强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全力打造“商务之都、文化之城、宜居之地、经济强区”,为把武昌建设成为“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而努力奋斗。二、发展目标按照城市综合实力争先进位、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城市面貌变化显著、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改善的要求,到2015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