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课件 3判断(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判断[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判断的实质和特征。了解什么是性质判断及其结构,正确理解性质判断量项的含义;理解掌握对当关系和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掌握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其特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各种复合判断以及各种负判断的等值判断;能够熟练地掌握真值表的使用方法。判断概述1.什么是判断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是用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反映周围现实的一种思维形式。例如:(1)秘书工作要既不失职,又不越权。(2)张三不是杀人犯。判断概述2.判断的逻辑特征:一是有所断定。如果对对象既无所肯定,也无所否定,那不是判断。二是有真假。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情况的反映,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因此,就存在是否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实际的问题。例:(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2)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判断概述应注意的问题:普通逻辑并不考虑思维的具体内容,它只是从判断形式的结构方面研究不同类型的判断的真假特征,以及各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至于判断本身的真假,是由实践来检验的。判断与语句1.判断是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语句是表达完整思想的语言单位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2.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示判断。表达判断的语句在逻辑上也称作命题。一个语句能否是判断,关键在于它能否直接地表现出判断的两个逻辑性质。判断与语句(1)一般来说,陈述句表达判断。例如:“所有的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人民检察院不是审判机关”这些句子都表达判断。(2)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不表示判断,除非它们都对事物作出了判定。例如:杭州多么美丽啊!年轻人,不要吸烟!是不是有绝对静止的事物呢?判断与语句3.判断与语句并非一一对应(1)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例如: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没有一个公民可以不遵守法律!难道有可以不遵守法律的公民吗?以上三个句子语法结构都不同,但都表示了同一个判断,即“所有的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2)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例如:罪犯在火车上。他走了。有个媒人给一对男女说媒。她对那个女的说:“这个男的过日子真是一把好手。”然后媒人又对那个男的说:“这个女的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嘴不严。”那个男的也认为“好翻点闲话”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于是两人都同意相亲。相亲时,只见那个男的倒背一只手,气宇轩昂;那个女的则拿手帕捂着嘴,显得有点羞羞答答。俩人都很满意。然而入洞房后,男的才发现那位“羞羞答答”是个豁唇(俗称兔嘴);而女的也发现这位“气宇轩昂”的一只手有残疾。两人都十分气愤,都去找媒人要个“说法”。媒人却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早就告清楚你们了,一个是‘一把好手’,一个是‘有点嘴不严’。并且你们也经过相亲同意了,怎么现在找起我的麻烦了?”1.判断的种类(1)根据判断中是否包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将判断划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二分法)(2)根据非模态判断中是否包含有其他判断,将非模态判断划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二分法)(3)根据断定的是对象的性质还是之间的关系,将简单判断划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二分法)(4)根据复合判断中包含的联接项的不同,将复合判断划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课本55页)性质判断的概述1.定义性质判断,又称直言判断,是指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传统逻辑把它称为直言判断。例如:(1)所有政法院校的学生都是学过逻辑学的。(2)有的秘书不是本地人。性质判断的概述2.结构任何性质判断都是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部分组成。(1)主项:表示被断定对象的概念,通常用符号“S”表示。(2)谓项:表示被断定对象的性质的概念,通常用符号“P”表示。(3)联结项:也称联结项,它是联结主项和谓项的概念,它表示性质判断的“质”,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一般用“是”和“不是”表示,在肯定判断表达中,联项有时可以省略。(4)量项:表示所断定的主项的数量或范围的概念。一般分为三种:全称量项、特称量项、单称量项性质判断的种类根据性质判断质和量的划分标准,一共有六种类型:1.单称肯定判断——是断定某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思维形式:这个S是P。单称肯定判断的主项是一个单独概念,在语言表达上多用专有名词,不使用量词。例如:杭州是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性质判断的种类2.单称否定判断——是断定某一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思维形式:这个S不是P。例如:他不是杭州人。3.特称肯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中有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思维形式:有S是P;简写:SIP;简称:I;例如:有些秘书是称职的。性质判断的种类4.特称否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中有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思维形式:有S不是P;简写:SOP;简称:O。例如:有的被告不是犯罪分子。5.全称肯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中全体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思维形式:所有S是P;简写:SAP;简称A。例如:所有的公民都必须遵纪守法。性质判断的种类6.全称否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中全体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思维形式:所有S不是P;简写:SEP;简称:E。例如:所有的检察机关都不是审判机关。由于单称判断是对主项全部外延的断定,这一点与全称判断相同,所以,从逻辑性质上说,单称判断又可被看作是全称判断,在推理中按全称判断处理性质判断的种类应注意的问题:特称判断(I、O)的量项“有些”、“有的”所表明的逻辑性质与现代汉语中的“有些”、“有的”的语法性质是有区别的。生活中的“有些”是指“仅仅有些”。如“我们班有些学生是团员”,是指我们班仅仅有一部分学生是团员,而其他部分学生不是团员。逻辑中的“有些”是指“至少有些”。如“我们班有些学生是团员”,是指我们班至少有些同学是团员,其他部分不清楚,也有可能全部都是。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如果两个性质判断的主、谓项均相同,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是同一素材的判断。例如:(1)所有的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2)所有的法律都不是有阶级性的。(3)有些法律是有阶级性的。(4)有些法律不是有阶级性的。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由相同素材构成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称为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从判断的逻辑形式方面来看,性质判断表达的是对主项S与谓项P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的断定。根据概念的关系我们知道S与P之间有五种关系,A、E、I、O四种判断在这五种关系下,都有相应确定的真假。如下表所示: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S与p的关系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A真(T)真(T)假(F)假(F)假(F)E假(F)假(F)假(F)假(F)真(T)I真(T)真(T)真(T)真(T)假(F)O假(F)假(F)真(T)真(T)真(T)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根据表中的A、E、I、O四种判断,在S与P的五种不同关系下的真假进行对照,就可以得出A、E、I、O四种判断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关系。1.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判断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即A与E的关系。从表中可知,当A真时,E一定假;当A假时,E真假不定。例如:A:我班所有的同学都是杭州人。E:我班所有的同学都不是杭州人。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2.差等关系差等关系是指A与I、E与O之间的关系。当全称判断真时特称判断必真,全称判断假时特称判断真假不定;当特称判断真时全称判断真假不定,特称判断假时全称判断必假。例如:A:我们班所有的学生都是团员。I:我们班有些学生是团员。E:我们班所有的学生都不是浙江人。O:我们班有些学生不是浙江人。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3.下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判断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即I与O之间的关系。例如:I:有些秘书是称职的。O:有些秘书不是称职的。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4.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判断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关系。即A与O、E与I的关系。例如:A:所有的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O:有的法律不是有阶级性的。E:所有的高职学生都不是学中文的。I:有些高职学生是学中文的。课本60页练习这次逻辑学期终考试后,逻辑课代表向任课老师打探消息,说:“这次逻辑学考试不太难,我估计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60分以上吧?”任课老师说:“你的话前半句不错,后半句不对。”练习问:根据任课老师的意思,下列各项判断中,哪一项必定是事实?A.多数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上,有少数同学的成绩在50分以下。B.有些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上,有些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下。C.肯定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及格。D.这次考试太难,多数同学的成绩不理想。E.这次考试太容易,全班同学的成绩都在80分以上。答案:C练习某仓库失盗,有四个犯罪嫌疑人被传讯。他们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个人都没有作案。乙:我们四个人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作案。丁:我没有作案。问:如果这四个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那么下列哪项判断成立?A.甲和丙说的是真话。B.甲和丁说的是真话。C.乙和丙说的是真话。D.乙和丁说的是真话。E.丙和丁说的是真话。答案:C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1.什么是周延性周延性是指在性质判断中对主项、谓项外延数量的断定情况。如果判断中断定了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那么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如果没有断定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那么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如:例一: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例二:所有的贪污罪都不是过失犯罪例三:有些秘书是共产党员。例四:有些学生不是共青团员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注意:全称判断的主项周延;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特称判断的主项不周延;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阅读课本58页,解释: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解释: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关系判断1.定义关系判断是断定对象与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判断,它也是一种简单判断。例如:(1)某甲和某乙是同案犯。(2)张三的罪行不重于李四的罪行。(3)2加3等于5。注意:区别一个判断是不是关系判断的简单方法:看这个句子能否分析为表达了一个具有相同谓项的联言判断。如果能,就是联言判断;如果不能,就是关系判断。关系判断2.结构:(三部分)(1)关系者项:表示判断中一定关系的承担者的概念,也称关系主项。关系者项一般用符号“a”、“b”表示。(2)关系项:表示判断中关系者之间关系的概念,关系项一般用符号“R”表示。(3)量项:表示关系者项数量的概念。在关系判断中,如果关系者项表示的是一个或一类对象,量项可以省略。3.思维形式aRb;或R(a,b)。(a与b有R关系)关系判断(一)关系的对称性1.对称关系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Rb真,那么bRa也一定真,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就是对称的。表示对称关系的概念一般有“同学”、“朋友”、“等于”、“邻居”等等。关系判断2.反对称关系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Rb真,那么bRa一定假,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就是反对称的。表示反对称关系的概念一般有“大于”、“小于”、“重于”、“以南”、“以北”等等。关系判断3.非对称关系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Rb真,那么bRa可能真也可能假,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就是非对称的。表示非对称关系的概念一般有“喜欢”、“佩服”、“支持”、“了解”、“信任”等等。关系判断二)关系的传递性1.传递关系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Rb真,并且bRc也真,那么aRc必真,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是传递的。表示传递关系的概念一般有“大于”、“在前”、“在后”、“相等”、“平行”等。关系判断2.反传递关系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Rb真,并且bRc也真,那么aRc必假,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是反传递的。表示反传递关系的概念一般有“父子”、“母女”、“比……早两天”、“迟一个月”、“大两岁”等。关系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