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专题三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后来自改名秀全。16—31岁,应科举四次,均落弟,1836年在广州得到一本书《劝世良言》,1843年在落第后极苦闷下读了此书,决心拜上帝,并说服洪仁玕(族弟)与冯云山同拜上帝。他们的举动引起家乡人的不满,洪冯因而失去塾师的职业,1844年,他们开始传教,先到广西贵县,后冯又进入桂平紫荆山区。洪则回到花县,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宣传教义。广东花县人秀全拆开:禾(吾)乃人王相关网站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杨秀清纪念馆杨秀清(1821~1856)太平天国统帅。桂平人。出身贫苦,烧炭为业,经冯云山动员加入拜上帝会。后杨以代天父传言,并取得了教主的地位。金田起义时,任左辅正军师。因富谋略,怀将才,组织能力强,在永安受封东王,九千岁,诸王受他节制。义军北上至两湖,力主东下,建都天京。主持朝政后,制订了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遣兵北伐,西征,破江南、江北大营,解天京之围。杨居功自傲,逼封万岁,1856年9月2日死于内讧。1861年,洪秀全恢复杨秀清的爵位,1862年又定九月二日为东升节——“东王升天节”。广西→桂平→金田起义纪念馆金田起义旧址广西→桂平→金田起义旧址——韦昌辉遗址韦昌辉(1823年-1856年)太平天国起义军领袖。出身地主家庭。曾招人诬陷入狱,深感人世不平。1848年接受冯云山的劝导,加入拜上帝会。在拜上帝会准备起义时,他家是秘密打制武器的场所,1850年6月团营令发出后,又成为指挥起义的总机关。金田起义后,领右军主将。在永安封为北王,六千岁。在太平军胜利进军中,亲自指挥过一些战役,多次负伤。在攻打南京的战斗中,立下战功。定都天京后,协助东王杨秀清处理军政大事,为创建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作出一定贡献。对独揽大权、专横跋扈的杨秀清表面逢迎,实则伺机夺权。1856年洪秀全、杨秀清矛盾激化。在接到洪秀全的除杨密诏后,即率3000精兵,于9月2日袭杀杨秀清及其部属几千人。后又要杀害指责其滥杀行为的石达开,未成,转手杀石的家属,并且派兵包围天王府。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天京事变中,先后杀害太平军将士及家属2万余人,给太平天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最后,被洪秀全诛杀。在清未就开始了,最早的是张德坚:《贼情汇纂》,把太平天国作为敌情来研究。韩山文(瑞典传教士),1847年来华,在广东东部和南部的客家人中传教,1852年在香港结识洪仁玕,根据洪仁玕的口述写成《洪秀全之异梦及广西乱事之起源》(译成中文《太平天国起义记》,1854年在香港出版),后洪仁玕从香港到上海,再到天京,其路费就是韩提供的。呤唎(英国水手),1860年进入太平天国,在李秀成手下做事,写过一部书,译成中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反清革命时,也从斗争需要出发探讨太平天国,较早的是刘成禺《太平天国战史》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研究概况20世纪30年代,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献(包括印书、文告、文书、时人记载)大量发现并出版,其渠道一是来自国外,由一些学者、留学生抄回,另一是档案文献,故宫博物院出版了《太平天国文书》,促进了研究的深入。影响比较大的有: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纲》、《太平天国史丛考》;简又文《太平天国广西首义史》;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范文澜于1945年撰写《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用阶级斗争观点探讨太平天国,视其为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第一部著作。建国后,太平天国研究深入发展1951年,太平天国100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纪念;1956年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后广东花县成立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广西桂平建立了金田纪念馆。还后出版了一大批资料(一千多万字)研究成果一百多种,研究文章几千篇。其中主要的有:牟安世:《太平天国》详述了太平天国的全过程。茅家琦:《太平天国兴亡史》(上海人民1981年),运用资料比较准确,考订了一些史实,在注意研究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又提出自己的见解。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上中下三册(1991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40多万字,是目前国内最完备的一部太平天国史学术著作。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四卷本(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崔之清:《太平天国战争全史》四卷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战史》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摆脱了一味丑化或美化太平天国的简单研究模式,力求客观公正地评述这段历史,在肯定这场农民战争正义性的同时,对其消极面也作了冷静的剖析,着重分析了权力争斗、上下离心、事权不一等现象对太平天国战争全局的负面影响。对《太平天国战争全史》的评价有关讨论太平天国的问题有50多个,其中比较主要的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政权性质太平天国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军事斗争《天朝田亩制度》和平均主义评价天京事变《资政新篇》洪秀全及太平天国主要人物失败原因和意义等太平天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在阶级斗争史观指导下,出现了评价过高,歌颂过烈的倾向,形成了一套特定的话语——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是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提出了革命纲领,不仅打击了封建势力,而且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近十余年来,全盘否定太平天国、替曾国藩翻案的观点被炒得沸沸扬扬。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我们学习中应该努力思考的问题。民国以前,基本上是否定。清廷称其为“发匪”、“长毛贼”;民国以后的知识界,大都沿用旧说;可在解放区,特别是新中国诞生以后,上下又一致认为那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在阶级斗争史观指导下,出现了评价过高,歌颂过烈的倾向;——神化近年来,由于思想进一步解放,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全盘否定太平天国、替曾国藩翻案的观点被炒得沸沸扬扬。——鬼化重评洪秀全见仁见智,肯定和否定的意见都有。怎样评价“太平天国”历史件?马克思是怎样评价“太平天国”的?马克思关于“太平天国”的评价文章一共有7篇,其中有6篇写于1853~1858年,而最后一篇写于1862年。前6篇都是热情肯定“太平天国”的: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热情地肯定了它的革命性质,说:“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接着在《欧洲的金融危机》《俄国的对华贸易》《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鸦片贸易史》中均称“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起义”。在1858年的《英中条约》中,他再次强调了“太平天国”是“中国革命”的说法。与此同时,恩格斯也发表文章支持马克思的观点。1862年6月,马克思在最后一次涉及“太平天国”的文章《中国纪事》中,口气就完全不一样了。文章开头他就说:“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与停滞对立”。“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而“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太平天国”也不例外。金田村起事后,他们确实是一支农民起义的革命队伍,也确实做了一些有益于劳苦大众的事。但是,和历代的农民起义一样,由于没有先进的革命理论指导,加上农民本身的狭隘性,在其建都南京后,就急骤地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先是高层领导的腐败变质和领导集团内的争权夺利,然后就发展到杨、韦内讧,直到石达开的带兵出走,当初的那一点革命性很快就丧失殆尽。马克思正是根据这一变化才作出前后不同评价的。当运动处于萌芽或初期尚有革命性的时候,马克思就热情地赞扬和肯定它;当它蜕化变质以致彻底失败,马克思又指出其原因和必然性。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实事求是,也真正符合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一成不变地看问题、作结论是形而上学的。结论:在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上,全面否定有不公允的地方;而全面肯定亦不足取。应该一分为二和发展地看待——正确的方面就肯定,错误的方面就否定,不能主观主义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神化洪秀全不够实事求是,鬼化他也是错误的,应当树立人性化的历史观。为何要重新评价洪秀全?洪扬暴乱,造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性的大灾难。仅苏、浙、皖、闽等五省,人口过量死亡就达七千万。中国当时最富庶的地区,经济文化受到极惨重的打击,对中国近代工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改革造成了不可挽回损失。对洪扬造反的性质,海内外学界早有定论。建国以后,特别是文革期间,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对洪秀全的溢美之词日盛,掩盖了历史的真相,也造成了思想的紊乱和理性精神的丧失。因此,对洪秀全的批判,是我国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拨乱反正。我国史学界有极少数人,由于某种原因,写过不少颂扬洪秀全文章。这些文章,对洪秀全反人类,反文明的罪行尽其掩饰之能事,对杀人如草的惨剧充耳不闻,对“经史文章尽日烧”幸灾乐祸,对科学,民主、人权等人类文明的主流视而不见,对民族文化精神财重建毫无兴趣。这是一种现实的悲哀,同时也说明了重新评价洪秀全重要意义。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在很大程度上,至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过分强调突变、运动、战争、农民起义的正面作用,而忽略了对农民起义、群众运动的负面作用和非理性因素的分析,以及稳健持久的建设性的心理培育和道德教育,至使不少人思想浮燥,急功近利,易于冲动,给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的和平崛起造成了思想的障碍,也留下了各种隐患。因此,有必要对历史教科书作适当的修改。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传承国学的精华,融汇科学文化,重视心理建设,树立世界公民意识和理性的爱国精神。重评洪秀全1宗教有人民性的一面,能够激发人的狂热情绪,正是发动农民战争所需要的。宗教是生活中支配人的一种虚幻力量。它所以能够支配人,是因为它具有“抗议”现实苦难的宗教革命性,又有属于“被压迫生灵”的人民性。在“对现实苦难的抗议”这一点上,宗教与农民起义有共性,所以农民起义很容易用宗教作为反抗旗帜。为何以宗教为起义武器?太平天国的农民为什么要以宗教为形式发动起义?2再从农民阶级来看,利用宗教也有其必然性。封建社会的农民长期处于分散、闭塞、落后的状态,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奴役,不可能科学的认识世界。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使他们信天命,迷信偶像。农民领袖由于阶级和时代的限制,无力提出科学的理论。而没有一种适合农民思想的理论形式,是很难把农民从沉睡中唤醒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就成为一种特殊的思想武器。3再从基督教看,其中有适合农民要求的成份——平等思想基督教教义中认为:上帝创造人类始祖亚当最初是正直的,并具有自由意志,但他滥用自己意志,和夏娃吃了伊甸园树上的禁果而得罪了上帝,从此有了原罪,并且遗罪于后代。它的引申,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原罪),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只要信仰上帝,都是上帝的子女。洪秀全对基督教的了解仅是《劝世良言》,了解并不全面,但他利用了基督教这种形式与内容,加以改造,创造了拜上帝教义。拜上帝教的特点:教义体现在洪秀全写的《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中,主要特点:①平等思想。拜上帝教以“皇上帝”来统摄人们的思想,“皇上帝天上凡间大共之父也,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器用皆其造成。”皇上帝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但洪秀全又强调,所有的人都有权敬拜上帝,不是皇帝的特权。他强调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弟视之皆赤子”,所以应平等相助,“天下一家,共享太平”。②提出建立“地上天国”的社会理想。基督教宣扬“天堂”,寄托了人对虚幻的幸福生活的追求,而洪秀全则把“天堂”搬到地上,“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在这个地上天国之中,人与人养和为贵,各自相安共享太平,在经济生活上,“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在道德上则“正人正已”,以尧舜、禹、周文、孔丘为道德楷模,都应使自己道德完善。这种建立地上天国的说法在当时有着极大地号召力。③把宗教与政治目标结合起来,树立皇上帝的对立面“阎罗妖”拜上帝教的特征:中国化、现实化、政治化。也有人说:是很典型的政治邪教。一方面,成为团结教众的重要精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