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跟着课文学写作丁卫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原创】“跟课文学写作”仿写片段训练之一(2013-5-2414:02:00)丁卫军小丁按:新课结束了,进入期末复习的时间倒计时了。遵照备课组座的吩咐,我负责作文复习指导材料的编制。想想,还是继续利用好教材吧,于是就开始编写“跟课文学写作”仿写系列,一周一练,算是抛砖引玉吧,恳请批评指正。跟课文学写作片段仿写训练系列之一精致片段的呈现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重“点”。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经典之作,很多精彩片段值得效仿。练习一:片段回放:《童年的朋友》第一小节我醒来时,轮船又颤动着噗噗地响了。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片段解析:这一段是写“我醒来时”外祖母在我身旁梳头,整个段落共四句话,层次分明,极具画面感。第一句话描写环境:轮船“噗噗地响”,“明晃晃的”窗户,动静结合。然后三句话都是写外祖母。第一句是总体勾勒:梳头时的外祖母,“皱着眉头”、“自言自语地嘟哝着”,一个“老是”进一步凸显外祖母的特点。第二句描写外祖母头发的特点:多、密、长、黑、厚。第三句有两个分句,第一个分句写梳头的动作、姿态;第二个分句紧承上一个分句,梳头时头发是“兜起来提着”的、梳得“挺费劲”的,在这样状态下的“嘴唇”、“黑眼珠儿”,还有“脸”,情态描摹细致入微,逼真传神。仿写要求:写一个特定情境下的人物,就像一个特写镜头,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他(她)的神态写他(她)的动作。这个人可以是你的亲人可以是你的老师,还可以是你的朋友或是同学。他(她)在专注地做某件事时的情态,你可以写他(她)的正面或侧面,也可以写背影。比如,她在厨房做菜,她的衣着,她的动作等。看到他(她)的背影,猜想她这时的眉毛,眼睛,嘴唇……因为你熟悉他(她),你自然能写出带有这个人标准性的动作或表情等。150—200字之间。【原创】“跟课文学写作”仿写片段训练之二(2013-5-2414:08:00)丁卫军跟课文学写作片段仿写训练系列之二肖像描写是人物描写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日常的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抓不住人物特征,千人一面;二是抓不住重点,杂乱无序;三是有形无神。必须强调的是,不能为写肖像而写肖像,人物总是在特定环境中在特定情境下活动的,肖像也应是特定情境下的。片段回放:阿累《一面》(一)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二)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三)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片段解析:这三段文字,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肖像的三次集中描写。三次描写由远而近,由粗而细,一次比一次更显其精神。瘦而精神,是鲁迅先生的最大特点。作者第一次写得比较粗放,模糊中见先生“瘦瘦的”,大概的年龄。第二次用“黄里带白”之色,用“好像大病新愈”“瘦得教人担心”来强化瘦的程度,“但是”一转,读者的情绪也随之一振。短短的文字里,也制造出小小的波澜,拨动人心。然后对鲁迅先生的头发、胡须作了描摹。这一次描写作者用了诸如“好像”、“约莫”等副词,使语言富有弹性。第三次描写,去除冗笔,凸显的是精神,用鲁迅带有标志性的“寸头”、“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彰显其个性。三次描写虽是粗线条的勾勒,却形神兼备。尤其是第三次描写,五句话,一句写一个方面,前面三句是整体的白描,后面两句在细微处勾画,胡须呈“隶体”的“一字”,烟嘴的一头熏黑了,观察入微,惟妙惟肖。三次描写虽是描写的同一个人,虽只是遣词造句的些微差异,却没有雷同重复之感,关键在于三次描写作者的观察角度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作者一次比一次靠近鲁迅先生,心情迥异。仿写要求:仿写一段特定情境下你的父母、老师、同学或者朋友的肖像,也可以写一个你所见到的陌生人的肖像。注意:特定情境下的,你眼中的人物!150字左右。【原创】“跟课文学写作”仿写片段训练之三(2013-5-2815:17:00)丁卫军跟课文学写作片段仿写训练系列之三对话描写很难写得精致。学生习作中的对话描写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复制”生活,用语繁杂;二是“纯对话”的拖沓冗长;三是不能很好为表现人物服务,显得苍白乏味。片段回放:一、《童年的朋友》、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好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我不想睡!”“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你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二、《一面》“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好心肠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是的。”我低低地说。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他是谁?对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原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片段解析:这两个片段的对话描写,具有这样几个共同点:第一,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身份),语言彰显人物的个性,情感饱满。第二,对话描写始终与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我”的内心感受融合在一起,使得外婆对“我”的特殊情感,鲁迅先生对“我”的热情,充盈丰沛;第三,用语简洁。尽管《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的第一段话稍长,但语意层次分明,尤其是最后一句富有极具童趣。第四,对话,更是“对心”。“我”内心感受随着“话语”流出,这是感人的关键点。读这两个片段,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童年的朋友》中“我”就生活在外祖母的家里,每天都和外祖母在一起,而《一面》中“我”与鲁迅是第一次见面,还未曾确定眼前之人就是心中仰慕的鲁迅先生,“对话”的氛围显然是不一样的。对话描写也要与对话双方的关系、对话所处的情境等相契合。仿写要求:寄宿的同学,请你描写在周末回家与你的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见面时的对话;非寄宿的同学,请描写,你回到家放下书包那一刻与家人的对话。也可以写写你的一次与某人的偶遇发生的对话。字数:不少于200字。【原创】跟课文学写作——片段仿写训练系列之四(2013-6-610:57:00)丁卫军跟课文学写作片段仿写训练系列之四人物动作的细节性描写常常因其凸显人物的性格、精神面貌而成为文章打动人心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法。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有抓住动作做细节描写的意识,但写作中往往显得比较杂乱、生硬,也常常以为描写越细腻越好。其实,动作描写需要紧紧扣住人物的个性特征,举手投足之间彰显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心理,有时动词的调动不在多,而在精准生动。片段回放一、魏巍《我的老师》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二、王安忆《我们家的男子汉》我把他抱了起来,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登着车厢,攀上了窗口。窗口边的旅客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有力的,蹿进了车厢,淹没在济济的人群里了。片段解读片段一:这一段文字凸显蔡云芝先生对孩子的爱,突出蔡老师的温柔、慈爱的性格。作者用“落”“迎”“敲”,而且是“好像要落”“轻轻地”,写活了老师和调皮的孩子。任何一种描写方法都不是孤立的。作者用一句“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渲染出师生和融愉悦的氛围,这是心与心的交融,感人的力量得以强化。最后两句,是“我”内心感受的抒写,进一步作了深化;孩子的机灵和调皮,孩子的心里话,进一步突出老师的个性。片段二:什么是“勇敢”的男子汉?作者用一系列的动词作了细节性刻画:抓、登、攀,都是极具力度的;推开、抓住、跳进,充满生命的活力,使得这位小小男子汉立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特定情境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显然是动作描写的关键。动词的选择,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等,还要与情境相匹配。仿写要求写写你的同桌或者你的老师,抓住他(她)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对其动作做细节性描写。写作中不要忘掉“我”的存在。不少150字。【原创】跟课文学写作——片段仿写训练之五(2013-8-308:21:00)丁卫军0推荐【小丁按】本学期开始,继续上学期复习阶段的“跟课文学写作”片段仿写训练。本学期添加“小丁下水”部分。恳请老师们参与,并提出宝贵意见。如果这样的训练您也参与,拜托您把优秀的仿写训练片段在后面跟帖展示。跟课文学写作——片段仿写训练系列之五场面描写很难做到有序,很难形成层次感。怎样由点到面,或者由面到点;怎样既有概写,又有具体的描写;怎样做到凸显主题,形成正面与侧面的相互映衬烘托,都需要斟酌损益。片段回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在正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男女老少群众,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片段解析这是一幅浮雕给我们展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情景。画面生动形象,现场感特别强。第一句话是一个概写,也是面的展示。人群高处的男生,显然是这个画面中的一个“点”,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点”,“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是另一个突出的“点”,两点相互映衬,形成整个画面的主体。最后一句,收束一笔,并融入作者的感想。这样的描写不仅层次性强,而且主题突出,点面结合,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的震撼力。小丁下水“贱卖西瓜咯,五毛钱一斤!”随着一声吆喝,人群快速地聚拢到那辆装满西瓜的卡车跟前。不少正欲赶往市场的男男女女忍不住停下脚步,有人小声嘀咕,“咋的,昨晚还一块二,过了一夜就变五毛了?”有人摇摇脑袋径自走自己的路。站在卡车上的那壮汉,满脸的络腮胡,发红的脸膛,显然是被今年这个特殊的夏给蒸的。他嬉笑着招呼围拢过来争先买瓜的人,一边敞开嗓门继续吆喝着。围拢过来的人越来越多,“给我挑一个大的”“给我挑一个,不能糊弄人哦”“咋那么便宜,是不是半生不熟的货”……人群叽叽喳喳,男的女的,老的小的,好不热闹。这卖瓜的人脸更红了,吆喝的嗓门更高了!看来,他今天赚大了。仿写要求写一个场面,可以是课堂上的一个画面,可以是校园里的体育比赛或者升旗仪式中的一个镜头;也可以是你在上学放学途中所目睹的一个场景。描写要以人为中心,做到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记住不要忘掉融入自己的感受。不少于150字。【原创】跟课文学写作——片段仿写训练之六(2013-9-1713:35:00)丁卫军0推荐跟课文学写作——片段仿写训练系列之六写与父母交流、与老师的沟通,我们常常写得干巴巴,无血肉,也很难打动读者。关键的问题是,一、不能综合运用人物描写方法;二、不善于融入自己的感受。我们无论是看到什么,还是听到什么,都会有想法,但我们常常把这种“心里的想法”与“眼前的所见所闻”割裂开来了。打动人的,其实正是人物之间的心灵“沟通”,或是心灵之间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