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谢春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旅游美学谢春山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绪论一、旅游美学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审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通过审美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审美是创造和欣赏美的活动,特别是通过艺术形象把握美的活动,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实践与心里活动。从相关的旅游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旅游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里需要和精神需要,人们外出旅游是为了娱乐和消遣,是为了享乐,而这正是旅游的审美特征,人类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即是审美欲求。因此,旅游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游览、观赏性的审美活动。2、特征:1)实用性很强。2)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十分广泛。综上所述,可将旅游美学定义为:1)一门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与审美价值的学科。2)把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独特的审美活动来加以研究,阐释旅游主体和对象的审美属性,分析各种审美关系,从中总结其规律性的学科。二、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对象:审美客体,即旅游者的观赏对象,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艺术品、美食、园林等。要研究他们的审美属性、审美特色,从理论上揭示其所以美的奥秘,同时探讨对上述审美对象的观赏或品偿的方法,从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知识。审美客体能否成为审美主体的审美对象、欣赏对象,既要看对象自身是否具有美的属性,也要看对方是不是美的事物的知音。1)2)审美主体,即作为观赏者的旅游者,要研究旅游者的审美心理,重点研究其审美个性、动机、目的、需求,研究旅游者的审美心理的过程和内在机制。3)旅游中的诸多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是人与外部世界关系中的地一种,是指人类以一种情感观照的方式来欣赏和体验着现实的美,反过来又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关系。人与自然界有三种关系:1)功利关系:自然界的资源可供人们使用(伦理关系)2)认知关系:自然界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们研究的对象3)审美关系:自然界的壮美景色,可供人们观赏,引起人们的美感例如:一潭碧水,可从科学认知的角度分析其分子结构,可从伦理角度论证其对人类的发展的功用,但唯有用审美的眼光才能使人们发现美的底蕴,从而衍生出诸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之类的美妙意向与故事。(图见下页)一潭碧水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旅游审美关系主要包括1)人与景观的审美关系――审美中的主导性关系2)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之间的审美关系。旅游产品的关键是服务,旅游服务的最高功能是为旅游者提供与人性升华相关联的精神享受。餐饮服务员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衣着服饰、必须使人觉得自然协调与温馨的环境气氛相吻合。在旅游者的心目中他们成为了审美对象,其训练有素、符合形式美的要求的言行举止、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构成一幅美妙的人生图画,带给人们无尽的精神享受。导游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旅游者导入美的世界,激发其美感和想象力,导游员的知识增长了游客的见闻,导游员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种美。因此,旅游美学要探讨旅游服务形象如何才能做到“尽善尽美”,旅游从业人员如何才能在建立上述审美关系中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宾至如归”的服务态度,“游刃有余”服务技巧,诱发旅游者的美感。3)范围:旅游与旅游业要研究旅游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旅游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这是研究旅游美学时必须解决的前提。旅游的性质和目的可从四个方面认识:1)旅游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必然现象2)旅游是现代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3)旅游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4)旅游是从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高度文化内含的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因此,旅游是以寻求新的感受为目的,暂时离开长住地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相结合的动态生活流程,它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旅游业是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的过程中,旅游者、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业是在受目的地诱导的旅游者与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旅游学的任务是研究这一过程的发生机制,而美学则重在阐释上述发生机制的审美关系及其正价值得审美效应。三、旅游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1、美的哲学:从哲学的角度对美和艺术的探讨,它是美学的引导和基础。这种以认为中心的哲学美学有助于人们思考:旅游的美学本质是什么?“游山玩水”的背后究竟隐藏人类怎样的深层的精神追求?旅游对人类生活艺术化进程有怎样的影响等。2、审美心理学:运用诸如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等基础理论,透视美的形象所诱发的美感心理状态,它是美学的中心和主体。3、审美心理学强调美感萌生的内因是人性的审美心里结构,这是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这种以探索人类审美心理奥秘为目的审美心理学有助于人们思考:旅游动机怎样受审美心理结构的影响?美感心理的过程有什么特点?旅游业如何能适应和诱导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满足其需求?旅游者的审美形式感的产生具有怎样的内在心理原因?对旅游环境美的创造提供何种启示?艺术社会学:主要弄清某一时代的艺术之所以美的原因,有助于思考:如何陶渊明能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现代人不能?同样是旅游,为何李白“飘逸”而杜甫却“沉着”?旅游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与社会历史文化有着怎样的关联?为何中国的传统哲学渗融于浓郁的自然氛围?审美教育学:帮助人类美化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其任务在于通过提供美的刺激,诱导美感的产生,使受教育者在情思陶冶中建立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人性格局。“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是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席勒《美育书简》)。3、4、杜甫李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四、研究旅游美学的意义与《旅游美学》的教材1、意义:1)直接为经济服务的实用性2)不但要研究客观存在的美,也要研究如何开发美、创造美3)具有审美教育功能2、教材:①《旅游美学》徐辑熙、凌珑上海人民出版社97②《旅游美学》庄志民上海三联书店1999③《现代旅游美学》仇学琴云南大学出版社97④《旅游美学新编》王柯平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⑤《旅游审美学》田连波河南大学出版社97⑥《中西审美文化随笔》王柯平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⑦《旅游美学纲要》王柯平旅游教育出版社97第一章风景美与观赏“风”即风景的历史文化资源;“景”即风景的自然资源。风景区指自然风景区;风景名胜区既有自然风景,又有人文景色。把风景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欣赏在我国由来已久“山川之美,古今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晚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陶宏景《答谢中书书》。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一、风景美的形态1)自然美: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所呈现的美,即大自然的美。如黄河日出之美、云雾飘荡之美、海浪彭湃之美、名山高峻之美等。自然美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从呈现自然美的自然物种类来看自然美可分为山水美、动植物美、天气和天象美;从自然美的不同特征不同审美价值来看可分为原始状态的自然风景美、经过人工改造艺术化了的自然风景美和直接经过人的劳动加工的自然风景美。自然美侧重于形式美,具有多样性和易逝性。欣赏自然美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陶冶性情、净化灵魂,享受娱乐、消除疲劳,激发爱国情感等。【附注】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以及他们的组合规律所显示出来的审美特性。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简称为自然美形式因素,指形状、声音、和色彩等;形式美的组合规律有整齐一律、对称、均衡、比例匀称、节奏、韵律、调和、对比、和谐等。形状、声音、色彩及其组合规律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形式美普遍存在于自然物、社会物、艺术作品中,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组成部分。形式美具有自然性、客观物质性、又有社会性、主体性;有时代性、民族性、差异性,又有跨越时空的全人类性和共同性。形式美事实物美被人感知的前提。认得感官是首先直接感知形式美,并唤起审美快感和愉悦感时,才能激起人去探讨事物的内容美,从而全面把握事物的美。2)人工美:由人所创造的,与社会实践和文化相联系的景观所呈现的美,如建筑美、道路美、桥梁美、园林美等。人工美能吸引旅游者;使旅游者感受到美的熏陶;是人的智慧和力量的反映,以“情”动人。3)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使景观笼罩上一种神秘、离奇的色彩,而更具吸引力。自然美人工美神话传说(女娲补天)二、风景美的特征1、形象美:事物外部形象和形态的美。风景美都是以具体的形象展现出来的。古往今来,对旅游景观的游览欣赏也都是从形式美的角度开始的。风景美在形式,这种形式美能为旅游者所直观,是引起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自然风景中美的形式主要有: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静态美、朦胧美等。①雄伟:一种壮观、壮美、崇高的形象。崇高感是美感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类对自然、社会、艺术中崇高事物的慑服、敬仰、赞叹相混合的审美感受。崇高感以对象的崇高的审美特性为源泉,以对崇高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为主观条件。巨大、有力以至无限的自然物,具有崇高精神的社会物、艺术形象都可以激起人的崇高感。崇高感是一种复合情感,一般包括突兀感、惊惧感、敬仰感、叹服感、愉悦感等。崇高感可使人感到渺小,产生归属感或重塑自己以同化于对象的要求,更可使人意识到自己的伟大,使人感奋、自信、自尊、自豪,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著名景观:泰山、黄果树瀑布、钱塘江潮、长江激流、黄河巨浪。泰山黄果树瀑布钱塘江大潮长江黄河②秀美:是审美主体对优美的客体产生的一种柔和、舒适的审美感觉,它是主体和客体自由和谐关系的完善体现。其特征是愉悦,包括亲近感、柔和感、愉悦感。优美感的源泉是自然物、社会物、艺术品等对象的纤巧、雅致、柔和、秀婉的美。生理基础是对象优美的审美特性同人的审美感官的感受力、呼吸、脉搏的节律相协调;心理基础是主体具有相应的审美能力和美好心灵。优美感给人以乐于接受的享乐感,使人心情舒畅、自由和谐,处于良好的心境中,推动人积极上进和进行美的创造。风景中的秀美的形象给人一种甜美、安逸、舒适的审美感受,使人感到幸福愉快、性情陶冶、情绪怡然。著名景观:江南春色,湾湾的小河、潺潺的溪流、岸边长长的垂柳;桂林山水;峨眉山;西湖垂柳峨眉乐山大佛漓江西湖③奇特:风格独特、世上少见,因自然特征变化无穷所致。“奇”之所以美,是因为与人类长期的创造活动相联系,仿佛是经过“鬼斧神工”开凿出来的,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联想。形成于三百万年前的承德棒槌山,形状奇伟“铁骨丹心胆气豪,千秋万古仰高标;身经多少霹雷雨,犹自昂头立九霄”,呈现出令人回味无穷的奇特之美。著名景观:黄山四奇—石、松、云、泉;雁荡山水;峨嵋佛光;蓬莱的“海市蜃楼”峨眉佛光黄山雁荡山海市蜃楼④险峻:由于山的坡度特别大,陡峭,山脊高而窄形成的险要峻峭之美。险峻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能满足人类寻求刺激的心里需求,既可以领略到“在险峰”的“无限风光”,又可以从中享受到一种超然自我,征服艰险,实现目标的精神满足感、成就感、自豪感。⑤幽美:幽,是一种美、一种意境、一种审美特征。“幽”常和曲折、深邃、隐蔽、寂静、清静、黝暗等特征相连,形成幽深、幽远、幽静、清幽等审美意境。幽美是以丛山深谷或山麓地带为地形基础,铺以铺天盖地的高大林木为条件所构成的一种幽深、恬静、清新的环境气氛。此外,景点的视域窄,光亮小,景深而层次多,有深不可测之奥秘,无一览无余之直观,亦可构成幽景。“曲径通幽处”,“鸣山更幽”。幽景在于深藏,景藏的越深,越富于情趣,幽深的意境使人感到无限的安逸、舒适、悠闲自得。深深的竹林,寂静的山谷,密林中的湾湾小溪,群山怀抱中的小小茅舍都给人以“幽”的感觉。每当曙光初生起或夜幕低垂,行在乡间小道,听风声习习,晨鸟飞鸣,虫声唧唧,都有清幽之感。2、色彩美:自然界中的各种色彩所呈现出的美自然界中的色彩是千差万别、五彩缤纷的。主要由树木花草、江河湖海、烟岚云霞及阳光等构成。这些绚丽的色彩,带给人以欢乐和幸福,带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名山配名花,山色更增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

1 / 2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