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摘要在世界“全球化”的大潮中,各国间的交流变得更为的重要,但往往会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会发生误会和冲突。日常的交际对话、饮食、称谓语、婚礼等四方面都体现了中西方鲜明的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键词:文化习俗差异跨国文化交际冲突一、中西方日常交际对话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在载体,是文化的结晶。他是人类交流的介质。法国著名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说:“语言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他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世界有多个国家,就有多少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牵连着其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在中国,熟人碰面会相互问一声:“吃了吗?”“去哪啊”“干什么去阿”等等,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你如果问朋友上哪去,则可能会使对方尴尬。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问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有关年龄、职业、收婚姻状况、子女问题等,觉得都理所应当。而美国等西方国家特别的对方的隐私,凡是涉及别人的隐私的问题,一般都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也不愿意被人干涉,通常美国人见面会问一些谈论天气,交通等等。在中国,人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谦虚看作一种美德。谦虚不但表明一个人有涵养、有水平,而且能够给对方留下亲切,随和,易于接近与交往的良好印象。中国人在听到别人的赞美,夸奖或赞扬时,往往倾向于不接受或不正面接受,有时还使用自贬的方式,如用“哪里,哪里”,“差得远”,“不敢当,不敢当”,“过奖了,过奖了”等词来回答别人的恭维,表示自己受之有愧。这样的谦虚回答在中国被认为是合适的,是一种美德。而接受别人的赞扬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而西方人在与人交际时,面对别人的恭维或赞扬,他们会大大方方地接受,习惯用“Thankyou”或“Thanks”来表示接受对方的赞扬,并表明对方对你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二、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中国人是好客的,喜欢请客吃饭,就算自己手头并不宽裕也不愿意怠慢客人。中国人讲究排场,喜欢热闹欢快的气氛。而西方人请客,是只种气氛不重吃的,饭菜一般比中国简便,如果请多人吃饭,还可主动让客人自带一份拿手好菜(potluck)让大家共享。更多的时候,西方人出去吃饭是AA制的。而在菜系上,先是开胃菜或汤,然后一道(偶尔两道)正菜,接着便是甜食、咖啡。在酒类方面,中国人则远不如西方人讲究。西方人宴客,吃一道菜换一种酒---一般吃色拉或冷拼时喝干白葡萄酒;吃头道序菜喝干白、干红或玫瑰葡萄酒;吃海鲜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白葡萄酒;吃肉食品正菜时喝高度干红葡萄酒;吃甜食时喝甜食酒或香槟酒。此外,饭前还要喝鸡尾酒或开胃酒;饭后也要喝威士忌或白兰地之类的酒。而中国人宴客时主要喝一种酒,即白酒。现在不少人请客时喜欢喝啤酒。值得我们借鉴的是,西方人请客的目的不是为了吃而吃,而是把请客看作结交新人、重温旧谊、交流思想、讨论问题的机会。所以,请客菜肴虽然简单,但不会造成浪费,主人不太劳累,可以多举办几次,增加社交接触面。中国人请客,让客人吃好吃饱是主要目的,即便是家宴,菜品也十分丰富,主人需耗费较多财力、精力,不宜常办。三、中西方称谓语间的差异中国人亲属之间的关系和称谓是很复杂的,对与西方人来说是一件很苦恼的事,而西方人就简单多了。首先,英汉姓名有差异。中国人姓在前名在后,英美人恰好相反。从姓氏上看,中国的姓氏很多,一般认为目前汉民族使用的姓氏约三千多个。按中国的文化传统,子女随父姓,这一习俗沿袭至今基本没变,而且从古到今名字都有性别的差异。男子的名字多用英武博大之词,普遍带有阳刚之气。如表示抱负的:陈安邦,赵治国;表示坚强的:宋铁成,谢志坚;表示脱俗的:王志高,张超尘等等。女子名字从字形到字义所传达的多是中国传统女子那种秀美、贤淑、文雅、可爱的形象。如姗、婵、婉、茜、玉、慧、霞等等。英语国家的姓氏原来是有含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大多数失去了自己原来的意思,变成一种纯粹的姓氏符号。如表示职业的Carpenter、Thatcher,Smith、Cooper、Cook等姓氏均源于原来的职业木匠、盖屋顶的人、铁匠、制桶工、厨师等。中国人向来重视家族关系和长幼次序。英语中的一个Uncle因家族关系不同可译成汉语的伯、叔、舅、姑夫、姨夫等。汉语中兄、弟、姐、妹的称呼径渭分明.而英语只用Brother和sister。英语中的cousin可指汉语中的堂(表)兄弟姐妹。英汉两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差异较大,亲属称谓的区别难度也很大。表示居住地附近的地形,地貌的Moot(穆尔)、Hill(希尔)、Lake(莱克)、Food(伍德),Brook(布鲁克),Bush布什)等英语姓氏其原意分别为荒野、小山、湖泊、树林、小溪、丛林等。表示个人的身体和个性特征的Small(斯莫尔)、Tong(郎)、Wise(怀斯)、Short肖特)等英语姓氏其原意分别为“小人”、“大个子”、“聪明”、“矮个子”。四、中西方婚姻上的差异在中国古代二人结婚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当今中国,虽然过去的那种体质已经取消,但父母的意见还是非常的重要的,在很多农村地区,依然是通过媒人的介绍才相相知、相爱。而西方国家追求的是自由的恋爱,只要自己喜欢,通常相方父母是不会干涉的。在谈婚论嫁时,中国人需要互送聘、嫁妆。而西方则没有这种习俗,在西方恋人追求浪漫,通常在教堂进行婚礼,他们渴望能够得到上帝的祝福。五、结束语随着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国家对异国习俗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多,这就要求人们在英语学习中努力掌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克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参考文献:(1)蒙田,《随笔集》